劉海洋 徐小生
摘 要:本研究采用絮凝工藝對火電廠脫硫廢水進行了去除COD及軟化試驗。結(jié)果表明,采用NaOH、聚合硫酸鐵(PFS)作為絮凝劑,聚丙烯酰胺(PAM)作為助凝劑的絮凝工藝可以在去除脫硫廢水COD的同時去除過飽和鈣離子,實現(xiàn)軟化。絮凝前投加入NaOH,可以顯著提高COD及鈣、鎂離子去除,并有效地節(jié)約絮凝劑使用量。當聚硫酸鐵投加量為50 mg/L,聚丙烯酰胺投加量為10 mg/L時,脫硫廢水COD可降至20 mg/L,鈣離子降至1500 mg/L。最佳沉降時間為45分鐘。該方法的提出為實現(xiàn)火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奠定了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脫硫廢水;COD;軟化;絮凝
隨我國經(jīng)濟持續(xù)高速增長,火電廠作為我國電力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取得了迅速的發(fā)展。由于煤炭中含有大量硫,其在燃燒過程中多種硫化物會隨煙氣及灰塵散逸至大氣中,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因此電廠燃煤煙氣在排放前必須經(jīng)過脫硫處理以除去煙氣中的硫化物。而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工藝由于其工藝成熟、運行可靠、成本較低,成為目前我國燃煤電廠常用的煙氣脫硫工藝。在濕法煙氣脫硫工藝中,脫硫料液吸收煙氣中的氟離子和氯離子,導致脫硫料液中兩種離子含量逐漸升高,影響脫硫效率,因此必須定期排出一部分脫硫料液,排出的脫硫料液即是脫硫廢水。
脫硫廢水中含有高濃度鈣鎂離子和硫酸根離子。而硫酸鈣微溶于水,脫硫廢水中常常存在過飽和的硫酸鈣。過飽和的硫酸鈣常以膠體形式存在于脫硫廢水中而形成穩(wěn)定的狀態(tài),較難從水體中分離。向水中添加陰離子型絮凝劑,引入與鈣離子帶相反電荷的離子,可以使膠體脫離穩(wěn)態(tài)而沉淀去除,同時鈣離子也能被絮凝劑吸附并去除。
本研究采用絮凝工藝,以聚硫酸鐵(PFS)為絮凝劑,聚丙烯酰胺(PAM)作為助凝劑,去除水中COD和硫酸鈣。并在絮凝前投加NaOH,調(diào)節(jié)pH,去除Mg2+離子??疾旃に噷OD及鈣離子的去除效果。
1試驗步驟與方法
采用某電廠脫硫廢水三連箱工藝澄清池出水作為試驗用水。采用燒杯試驗,在試驗水樣中投加NaOH4 g/L,磁力攪拌20分鐘。再分別投加PFS 10, 30, 50, 100, 200 mg/L。PAM投加量均為10 mg/L。機械攪拌5個水樣:第一階段為快速攪拌,轉(zhuǎn)速350r/min,持續(xù)30秒;第二階段為中速攪拌,轉(zhuǎn)速150 r/min,持續(xù)7分鐘;第三階段為慢速攪拌,轉(zhuǎn)速50r/min,持續(xù)15分鐘。絮凝結(jié)束后,將水樣靜置,每隔相應(yīng)時間,用注射器取10 ml上清液,用0.45 μm水系濾膜過濾,用滴定法分析鈣鎂離子含量。在取樣同時,檢測水樣pH、電導率及沉降高度。
2試驗結(jié)果與討論
2.1試驗水質(zhì)分析
試驗取某電廠脫硫廢水三連箱工藝澄清池出水作為實驗用水。其主要水質(zhì)參數(shù)情況見表1。
從表中可知,該水樣鈣鎂離子濃度很高,而硫酸鈣在20℃時溶解度僅為1.95 g/L,因此實驗水樣中有大量過飽和狀態(tài)的硫酸鈣存在。
2.2 NaOH及絮凝劑用量對COD去除效果影響
本研究采用直接絮凝和添加NaOH后絮凝兩種方案進行處理,對比水樣COD去除效果,見圖1??梢园l(fā)現(xiàn)添加NaOH后絮凝工藝對COD的去除效果好于原水直接添加絮凝劑。原因可能是:(1) NaOH的添加使得水樣中大量鎂離子以Mg(OH)2 形式析出。析出的Mg(OH)2 晶體在絮凝中起到卷掃的作用,促進了絮凝,從而有利于COD的去除。(2) NaOH的添加使得溶液的pH值調(diào)至11.5以上,而PFS是堿式Fe2(SO4)3的聚合物,高pH更有利于PFS的水解,進而更有利于COD的去除。
絮凝劑投加量對COD去除影響較大。無論是直接添加絮凝劑還是先投加NaOH再添加絮凝劑,COD去除均有最小值。當PFS添加量超過此值時,COD反而會上升。這是由于絮凝劑添加量在一定范圍內(nèi)時可以促進膠體脫離穩(wěn)態(tài),而絮凝劑添加量超過此范圍時,溶液中會重新形成新膠體,阻礙了COD的去除。可以發(fā)現(xiàn),原水直接絮凝可以在PFS添加量為10 mg/L將水樣COD降低至最小200 mg/L左右。而添加NaOH后可以在聚硫酸鐵添加量為50 mg/L將水樣COD降低至最小20 mg/L,去除率達98 %左右。現(xiàn)有對脫硫廢水COD降解的研究中,通過活性污泥法降解COD,其COD去除率為88.7 %。對比發(fā)現(xiàn),絮凝法可有效經(jīng)濟的去除脫硫廢水COD。
2.3 NaOH及絮凝劑用量對鈣離子去除效果影響
NaOH投加對鈣離子去除效果影響見圖2。絮凝劑的投加量對鈣離子的去除效果沒有影響,投加NaOH反應(yīng)后再絮凝則對鈣離子去除效果明顯。直接絮凝與添加NaOH反應(yīng)后再絮凝對鈣離子去除效果的巨大差異原因可能有二,一是NaOH的添加使得水樣中大量鎂離子以Mg(OH)2形式析出。析出的Mg(OH)2晶體在絮凝中起到卷掃的作用,促進了絮凝,從而有利于鈣離子的去除。同時,NaOH的添加使得溶液的pH值顯著上升,水樣的原pH值為8.21,而添加NaOH后 pH 上升至13.61,而高pH更有利于PFS的絮凝反應(yīng),進而更有利于鈣離子的去除。
直接投加絮凝劑進行絮凝對鈣離子無明顯去除效果,當NaOH 投加量為2.1 g/L,PFS投加量為50 mg/L,PAM投加量為10mg/L時,可將水樣中鈣離子去除至1500 mg/L左右。與雙堿法處理脫硫廢水需要投加大量碳酸鈉相比,絮凝去除脫硫廢水中鈣離子只需投加少量的 PFS (50 mg/L)。
2.4沉降效果
圖3與圖4分別為添加NaOH與不同劑量絮凝劑后水樣的沉淀體積與上清液體積沉降比,以及絮體的沉降速度。不同絮凝劑投加量對絮體的沉降效果影響不大,這與來勇等人的研究類似。而不同絮凝劑投加量水樣中的絮體均在45-90分鐘內(nèi)沉降比趨于穩(wěn)定,沉降速度接近零,說明基本沉淀完全。此時含水污泥體積占總水樣體積約35-40 %。由于45分鐘后,沉降較為緩慢,考慮到工廠實際運行時水力停留時間越短,設(shè)施及運行成本越低。因此,水樣的最佳沉降時間為45分鐘。
3結(jié)論
采用NaOH、聚合硫酸鐵與聚丙烯酰胺結(jié)合的絮凝工藝可以在去除脫硫廢水COD的同時有效軟化脫硫廢水,去除脫硫廢水中過飽和鈣離子。試驗發(fā)現(xiàn),在試驗范圍內(nèi),采用先加入NaOH去除溶液中鎂離子再進行絮凝反應(yīng)時,對COD及鈣離子去除均明顯優(yōu)于原水直接絮凝。PFS投加量對COD有影響,對Ca2+沒影響。最佳投加量為:NaOH為2.1 g/L,PFS為50 mg/L, PAM為10 mg/L,實驗用脫硫廢水COD可降至20 mg/L左右,Ca2+可降至1500 mg/L左右,過飽和部分的鈣離子可基本除去。結(jié)合工程實際情況,最佳沉降時間為45分鐘。該方法為脫硫廢水零排放奠定了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劉秋生. 煙氣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shù)應(yīng)用 [J]. 熱力發(fā)電,2014,43(12):114 - 117.
[2]劉海洋,夏懷祥,江澄宇等. 燃煤電廠濕法脫硫廢水處理技術(shù)研究進展 [J]. 環(huán)境工程,2016, 34(1): 31-35.
[3]莫華,吳來貴,周加桂. 燃煤電廠廢水零排放系統(tǒng)開發(fā)與工程應(yīng)用 [J]. 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36(11): 1368-1372.
[4]康梅強,鄧佳佳,陳德奇等.脫硫廢水煙道蒸發(fā)零排放處理的可行性分析 [J]. 土木建筑與環(huán)境工程,2013, 35: 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