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愛所以幸福,因為有緣所以快樂,有幸結識《中華家教》,讓我感受到教育的自信,感受到教育這份職業(yè)所特有的樂趣。一路有你相伴,我才有了前進的動力,有了教育的方向。
因為與家長有效溝通的少,組織活動的經驗欠缺,孩子的參差表現、家長的質疑目光更讓我感到茫然,開始動搖自己的信念。我臉上的笑容漸漸少了,孩子調皮時我會常常生氣,大聲訓斥。一度,我與孩子之間有了距離,家長對我也產生了不信任,工作的苦惱讓我感覺無法自拔。可我越是消沉,就越是迷茫。無意間,《中華家教》雜志上一篇文章吸引了我,《不執(zhí)著于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吸引我的不僅是文章的題目,期間的內容更是精彩,印象中最深刻的是這樣的幾句:“尊重孩子的意愿,了解孩子比教育孩子更重要;別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別過度干涉孩子的自由;體諒孩子,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自由和心靈自由,順著孩子的成長節(jié)奏和興趣愛好走……”這幾句話,為我指引了教育方向,讓我在迷途中找到了教育的靈感。之前走了太多的彎路,強加給孩子的東西太多,沒有了解他們的個體差異,沒有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沒有從他們的興趣出發(fā),正是這樣的偏頗,讓我工作感到苦惱,教育需要耐心,更需要細心,細心地了解每一個孩子,細心地與家長溝通,細心地反思自己跌較與行為……從細心中獲取教育的真諦,從細心中獲取教育的快樂。在讀懂這篇文章的同時,我也看到了希望,獲得了前進的動力。讓我懂得尊重孩子所特有的樂趣。
一路有你相伴,讓我擁有自信的同時更能體驗成功的快樂。雜志上的《慧心父母》《家教經典》欄目讓我在領略家教風采的同時,收獲了更多的家教技能,《專家在線》欄目感受專家的答疑解惑,收獲的不僅是全新的理念,還能從中捕捉自身教育問題的答案。這個欄目,讓我在品讀內容的同時,也按捺不住,想把自己遇到的疑惑、改進的方法分享給大家。在文字中“近距離”地接觸到專家,不僅知道了一些好的做法,更了解了這些做法背后的道理。我開始把平時積累的教育案例一次次投往雜志。終于,在2016年第3期《中華家教》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文章《兒子運動習慣養(yǎng)成記》變成了鉛字,此后《為孩子撐起快樂的小傘》《家園同步,孩子進步》等多篇文章被《中華家教》陸續(xù)刊用,欣喜之余我也更加珍愛《中華家教》。《中華家教》給了我前進的動力,改變了我的人生坐標,讓我在擁有自信的同時感受著這份職業(yè)獨有的快樂。
(趙素杰 河北保定高碑店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