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炎+吳子仁
學校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地方,是教書育人的場所,是文化重地,本應具有濃厚的文化氛圍。走進學校,濃厚的校園文化會讓人如沐春風,深受教育。清華大學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之校訓,北京大學“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之精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學子。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北南開,南春暉”就因科學的辦學理念和濃厚而又極具特色的學校文化享譽全國。教育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學校文化建設也要與時俱進,賦予新的內(nèi)涵。當下,學校文化建設有的做得也不錯,可圈可點。但在功利主義和應試教育的壓力和影響下,很多學校做得并不好,特別是一些中小學,以高考狀元、中考狀元、學習標兵、考試排名為主要內(nèi)容,以龍虎榜、掛橫幅、貼標語、插彩旗為常見形式,將校園裝扮得花花綠綠,將學校烘托得心浮氣躁,這樣的“考試文化”“快餐文化”怎能產(chǎn)生育人功能?又怎能稱得上“學校文化”?
新時期學校文化內(nèi)涵豐富,博大精深,既可以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又可以展示新時代精神,有很多文章可做——
德育文化。 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是學校教育的首要目標,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學校文化建設首先要做好德育文化。愛國家、敬長輩、重品行、守規(guī)矩、遵紀守法、尊重生命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德育內(nèi)容不僅要體現(xiàn)在學校的教學內(nèi)容中,更要融入到學校文化建設之中,形成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良好德育氛圍。
管理文化。 校訓、校風、教風、校史室、榮譽室、校歌等管理要素體現(xiàn)了一個學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特色,一條好的校訓會讓這所學校的學生乃至老師都打上其烙印,影響一生。百度一下我國學校的校訓,絕大多數(shù)的關鍵詞是“團結”“勤奮”“求實”“創(chuàng)新”,可謂千篇一律,毫無特色。當年毛澤東為延安抗大題寫的校訓“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南開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等朗朗上口,極富特色,很教育人。南開學校的容止格言“面必凈,發(fā)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 勿暴 勿怠。顏色:宜和 宜靜 宜莊”教育出來的學生怎不令人刮目相看!當今學校的管理文化需要學校管理者結合學校辦學思想、辦學水平、師生特點認真思考,集思廣益,精心提煉。
美育文化。 學校是文化窗口、文明窗口,美麗校園、美育文化在學校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學校的建筑布局,校容校貌,校園雕塑,繪畫,花草樹木都有美的元素、美的因子,建筑風格,綠化美化,一條路一棟樓的命名,校園音樂歌聲等,都有美的內(nèi)涵,這些美的元素、美的因子、美的內(nèi)涵會讓學生在校園里學習生活感到身心愉悅,健康向上。學校要通過教育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也要通過學校美育文化建設讓學生在學校感受美,享受美,提升美的素質、美的素養(yǎng)、美的境界。
體育文化。 學校體育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場地及設施在學校占有很大空間,在當今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學校體育文化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體育場地不能成為文化沙漠。體育鍛煉的格言警句,運動圖案和雕塑,足球文化等體育文化可以激勵師生積極參加到體育運動之中。運動場上不僅要塑造學生強壯的四肢和健康體魄,還要培育學生的運動思維及體育思想。
地方特色文化。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學校不僅是地方學府,也是地方文化重地,學校文化建設必須融入當?shù)氐奶厣幕?。如我們景德?zhèn)是千年瓷都,陶瓷歷史悠久,陶瓷文化底蘊深厚,景德鎮(zhèn)的學校文化建設必須呈現(xiàn)陶瓷文化。景德鎮(zhèn)市所屬的樂平市是贛劇之鄉(xiāng),幾乎村村有古戲臺,號稱“古戲臺博物館”。樂平人說“三天不看戲,肚子就脹氣,十天不看戲,見誰都有氣,一個月不看戲,做事沒力氣”,樂平市的學校文化建設應積極推進戲曲文化進校園,讓學校、學生為傳承樂平戲曲文化做貢獻。而“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之浮梁,有“茶之鄉(xiāng)”之稱,浮梁縣的學校文化建設就不能少了茶文化。
網(wǎng)絡文化。 隨著教育信息化不斷推進,校園網(wǎng)絡已經(jīng)普及,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正在逐步應用。傳統(tǒng)的學校文化輻射面有限,傳播有限,影響也有限。而互聯(lián)網(wǎng)可以讓學校文化走出校園,走向全省全國,走向世界。今天的學校文化建設一定要充分利用好互聯(lián)網(wǎng),精心打造學校網(wǎng)絡文化,實現(xiàn)“互聯(lián)網(wǎng)+”學校文化。
書香校園。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最是書香能致遠。學生是讀書人,教師也是讀書人,圖書館閱覽室是學校的標配,老師愛看書學生愛閱讀是學校的風景。校園文化要以文化人,學校文化建設必須努力為師生創(chuàng)設濃郁的閱讀環(huán)境與氛圍,培養(yǎng)師生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使閱讀成為伴隨師生一生的生活方式。建設書香校園應成為所有學校的共同目標,“腹有詩書”應成為師生的共同追求。
建設學校文化還必須充分利用學校各種文化傳播手段和傳播媒介,如學校廣播系統(tǒng)、宣傳欄、黑板報、文化墻、手抄報;現(xiàn)代教育技術校園電視臺及錄播設備、電子顯示屏、校園網(wǎng)絡。還要加強校本教材、??蠼ㄔO,讓傳統(tǒng)媒體和現(xiàn)代媒體、平面媒體和視聽媒體交相輝映,影響深遠。還必須組建學生課外興趣小組和師生文化社團,讓師生積極參加到學校文化建設之中。
學校文化是用心做出來的,是長期積淀形成的,是經(jīng)典文化。學校文化要充分展示本校教師和學生的優(yōu)秀業(yè)績、精神風貌、才華,如十佳教師、優(yōu)秀學生的大幅照片,師生的美文和美術作品,校友的光輝業(yè)績等,而不僅僅是警句格言、名人頭像。評估檢查應急時,到裝潢店購買一批產(chǎn)品,往墻上一掛,那不是學校文化。
學校文化建設不必追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突出重點,整體設計,統(tǒng)籌安排,持之以恒,形成特色,形成品牌,讓師生入耳入眼入腦入心。要通過學校文化建設推動學校內(nèi)涵發(fā)展,提升學校辦學水平,營造優(yōu)良育人環(huán)境。(作者單位: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