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同
說起唐玄宗,天下無人不知,但若說起他的大哥李憲,知道的人就沒有幾個了。其實(shí),李憲很值得一說。
李憲是唐睿宗李旦六個兒子中的長子,其他五子均為妃子和宮女所生,唯獨(dú)李憲是肅明皇后生的,乃真真正正的“根正苗紅”。710年,老爸在三子李隆基的擁立下,再次登上帝位。此時,立誰為太子,唐睿宗犯難了。立李隆基吧?李憲是嫡長子,且在六歲時就已被立為太子。立李憲吧?李隆基立下大功,這才有了自己的皇位。左右為難之際,長子說話了,他以“臣今敢以死請”的決心,“累日涕泣,言甚切至”,固請立李隆基為太子(《舊唐書·李憲傳》)。712年,李隆基又從太子位上順利登基。不久,權(quán)傾朝野的太平公主,感到此侄不是省油的燈,便以廢庶立嫡之名,欲以李憲取而代之,此時李憲仍不為所動。
那么,面對著錦繡江山和九五之尊的無限誘惑,李憲何以能如此淡定?
因?yàn)樗酥?。李隆基英明果斷,是干大事的料?10年,他以楚王兼潞州別駕的地方官身份,聯(lián)手太平公主發(fā)動政變,殺了禍國殃民的韋后和安樂公主,力挽狂瀾拯救了李唐。712年,他又發(fā)動“先天政變”,誅殺了太平公主及其黨羽,大唐迎來了中興。相比之下,李憲就沒有這般魄力和膽略了。這一點(diǎn),他十分清楚,故才斬釘截鐵地對老爸說:和平時期應(yīng)先立嫡長,國難之時則歸有功,“若失其宜,海內(nèi)失望,非社稷之福”。常言道:知人難,知己更難,但李憲既知人又知己,故才有其理智、明智的讓太子之舉。
又知禍知止。歷史上因爭奪太子或皇位而導(dǎo)致同室操戈的數(shù)不勝數(shù),扶蘇被逼自殺,衛(wèi)太子全族遭屠,漢質(zhì)帝八歲被毒死,楊勇被迫自盡……李憲受過正規(guī)的皇家學(xué)堂教育,不可能不知道這些血案。或許因歷史久遠(yuǎn)印象不深,但以下幾件他可是親眼看到:堂兄李重福因爭皇位失敗而遭碎尸示眾;堂兄李重茂做了幾天傀儡皇帝后遭廢黜,年僅二十歲便不明不白死在了貶地。至于祖爺爺血濺玄武門,雖未見但同樣會刻骨銘心。假如李憲與三弟爭太子進(jìn)而爭皇位,以李隆基的膽識和愛權(quán),十有八九又會釀成一場宮廷血戰(zhàn),不知多少人要人頭落地。李憲深知這一點(diǎn),故才毅然退出“競爭”。
歷史上那些德不配位、才不適職,但又做了儲君進(jìn)而“轉(zhuǎn)正”登上大位的,還確實(shí)不少,那結(jié)局又如何呢?答曰:害人害己害天下。以晉惠帝為例,倒是當(dāng)上了皇帝,但卻在皇位上受盡凌辱,最后被人毒死。由于惠帝和整個統(tǒng)治者的無能,導(dǎo)致了持續(xù)十六年的“八王之亂”,無數(shù)軍民死于非命。又引發(fā)了后來的“五胡亂華”。民國著名軍事理論家蔣百里說:就國防而言,“魏晉時代是中華民族的罪人?!保ú芫廴省妒Y百里評傳》)。其實(shí),豈止是國防,天下蒼生因此遭受了空前的劫難,足見司馬衷們的罪惡有多大。后世的李后主、宋徽宗,若不去做那個勞什子皇帝,安心做個詞人和畫家,二人一生會相當(dāng)完美。然而,狗硬要去耕田,結(jié)果個個身敗名裂,造成天下遍地是災(zāi)。天子之位不但沒有給他們添榮,反而增加了無盡的恥辱,其名字對于社稷蒼生而言,就是罪惡的代名詞。宋徽宗更是把自己、欽宗、后妃、宗室等數(shù)千人都搭了進(jìn)去,蒙受了奇恥大辱。
這些道理,少年時代就才氣過人而又飽讀詩書的李憲,不可能不懂。然而,懂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李憲的可貴就在于知行合一。那驚天一讓,讓出了海闊天空:于個人,生前死后備受殊榮,且惠及子孫;于國家,讓出了千古稱頌的“開元之治”;于百姓,總算過上了安穩(wěn)日子??芍^“N”贏。不過,古往今來,尤其是政治人物,“知止”者少,“知進(jìn)”者眾,那些可笑、可憐、可鄙、可恨的庸俗之徒和跳梁小丑太多了。從這一點(diǎn)講,李憲是跨越時空的。
【原載《羊城晚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