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鄂倫春族是一個很注重禮儀的民族。當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施以傳統(tǒng)的禮儀教育,因而每個人都懂得和遵守民族禮儀,并一代代地傳承下來。鄂倫春族禮儀民俗音樂,無論是婚嫁民俗歌曲,還是喪葬民俗歌曲,都獨具特色。本文對鄂倫春族儀禮民俗音樂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guān)鍵詞:鄂倫春族 儀禮 民俗音樂
一、婚嫁民俗歌曲
鄂倫春族反映婚嫁的歌曲非常多,按婚嫁的程序基本可以分為求親、定親、過禮、成婚這幾個步驟。黑河地區(qū),新鄂鄂倫春族鄉(xiāng)流傳著一首傳統(tǒng)的《婚俗歌》,這首歌曲比較典型地記錄了鄂倫春族婚姻締結(jié)的情況。
歌曲中“親家歌手對歌子”的“親家歌手”,就是男女雙方所請的媒人。男方歌手提出求婚:“……把你的女兒許不許給我?給不給呀該決定了……”而女方的歌手按照習慣先要推辭一番:“……我的女兒還嬌嫩啊,連頂針都不會拿,做皮活兒她剛剛開始學,怕是不成吧……”從媒人們所唱的歌詞中我們可以看出,求親、定親是有一套固定的習俗程序的。
既然定下了親事,在娶親之前還有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歌曲《過彩禮》當中唱道:“……為給兒媳婦過彩禮來到你家……親家親家我的好親家,明年娶親咱再見吧!”說明過彩禮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在定親之后、娶親之前,并且彩禮的數(shù)量要由男女雙方家事先商定。視男方家的經(jīng)濟狀況,一般是要馬兩三匹,野豬兩頭,酒30—60斤,也有個別女方家要七八匹馬的。送彩禮時,要請女方父母先過目,主要是馬匹,滿意后才收下。在《呼瑪河的親家》中出現(xiàn)的“明天清晨,我要馱著三十七斤酒”,就是描述過彩禮的。過禮當天,女方家要請全“烏力楞”的人吃喜酒,用男方送來的肉、酒款待客人。
有關(guān)于結(jié)婚這一階段的民歌很多,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一)娶階段的歌曲
在婚禮當天,當送新娘的隊伍快到男方“烏力楞”時,新郎率領(lǐng)本氏族的兄弟們出來迎接。這時,雙方“庫達”(親家)和“庫達呼”(親家母)開始對唱。
(二)表現(xiàn)搶婚風俗的歌曲
《爸爸送我的彩馬》中有“獵馬全身要插滿鮮花,不掛滿綢帶我就不騎它”這樣的唱詞,這是反映鄂倫春族搶婚習俗的。結(jié)婚前,未婚夫來接親時,爸爸送給女兒一匹快馬,馬身上插滿鮮花,掛滿綢帶。姑娘的馬先跑出去,未婚夫在后面追,如果能搶到一朵花或一根綢帶,姑娘就得跟著走。
像這樣的搶婚習俗已經(jīng)是結(jié)婚儀式的一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講,已經(jīng)成為一種符號,基本上等同于土家族的女子出嫁唱苦嫁歌,漢族的女子出嫁坐上轎子要回頭望。從另一方面看,搶婚的這一過程也有討彩頭、討吉利的意味。鄂倫春族作為以游獵為生的民族,對他們來說,挑女婿首先就要看他是不是一個好獵手,新郎能追上新娘的彩馬,說明新郎的騎術(shù)精湛,身手矯健,這都充分體現(xiàn)出鄂倫春人對好獵手的看重與推崇。
鄂倫春族在解放以前還存在另外一種搶婚習俗。當少婦喪偶,又沒有孩子時,其娘家可以把她另許配人家。如原婆家不同意她改嫁,娘家人同新許配的男家及其親友可以一起搶親。搶親的人們突然闖進“烏力楞”,將女子從其婆家的“斜仁柱”中搶出來,原來的男家就無權(quán)再留女方。這種搶婚習俗發(fā)生在對偶婚時期。在鄂倫春族中,新中國成立前實行的搶婚習俗只是它的殘余形式,但是,由此可以看出早期在鄂倫春族中是存在過對偶婚制的。表現(xiàn)這種搶婚的歌曲有《搶婚以后》。
(三)典禮階段的歌曲
鄂倫春人辦喜事的習俗是一邊對歌一邊喝喜酒,喜酒桌上比歌爭高低。在婚禮上,男女雙方都請來名歌手,來演唱這種婚禮歌。像《婚禮上對歌手的對唱》,是一首詼諧、烘托婚禮現(xiàn)場喜悅氣氛的歌。原歌有著大段的成套歌詞,但是歌手們在演唱的過程中,除了保留原詞的大部分內(nèi)容,經(jīng)常也會依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自行替換或改編歌詞。男女雙方的名歌手經(jīng)常還會即興發(fā)揮,精彩斗歌。
由于國家婚姻法的廣泛宣傳與貫徹,男女平等、婚姻自主、不收彩禮等觀念也深入鄂倫春人的婚姻觀。變化最為顯著的就是這些傳統(tǒng)的婚嫁程序發(fā)生改變或簡化,伴生于傳統(tǒng)婚禮的婚嫁歌曲也逐漸少有人會唱了。
二、喪葬民俗歌曲
鄂倫春人對死看得很開,因為他們信奉萬物有靈,并有著靈魂不滅的觀念,認為人死之后只是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了。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死去,會被認為是享福去了,這種觀點很像漢族所說的“喜喪”。逢有家里上了年紀的老人去世,親友們以及來送葬的人并不過分悲傷,而是聚在一起有說有唱,多是回憶死者生前的美德等。出殯時,有的要請薩滿前來禱告,送走亡靈。因此,喪葬歌曲也大多數(shù)是薩滿調(diào),可見鄂倫春族喪葬民俗中的歌曲帶有很濃厚的宗教色彩。
宗族成員集體參與的民俗事件按參與時機劃分,比較重要的一類即為隨時發(fā)生而聞訊前往參與的,如生誕、喪葬、家庭救助等?!渡蠅灐肪捅憩F(xiàn)了宗族成員參與葬禮的民俗活動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黃新宇,唐艷林.試論媒介對民族文化的傳播與保護[J].河池學院學報,2009(01).
[2]唐靖.儀式文化對群體心態(tài)的影響作用[J].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
(作者簡介:關(guān)志英,女,研究生,黑河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少數(shù)民族音樂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