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劍平
(中共衡陽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室,湖南 衡陽 421008)
公共政策思想市場的培育與發(fā)展
余劍平
(中共衡陽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室,湖南 衡陽 421008)
培育和發(fā)展公共政策思想市場是新的歷史坐標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選擇,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內在要求。目前,培育和發(fā)展公共政策思想市場還面臨如政府政策咨詢意識淡薄、智庫競爭格局尚未形成、政策實效保障機制缺失等困境。實踐中,完善公共政策思想市場需從以下幾方面著力:增強政策咨詢意識,夯實公共政策思想市場的存在基礎;打造市場競爭格局,把握公共政策思想市場的興衰關鍵;建立健全保障機制,筑牢公共政策思想市場的穩(wěn)定屏障。
公共政策;思想市場;智庫;政策咨詢
公共政策思想市場的核心概念在于思想市場。思想市場(t he m arketpl ace ofi deas)的相關表述最早出現(xiàn)在美國最高法院的討論和判決中〔1〕。1974年,新制度經(jīng)濟學鼻祖,英國著名經(jīng)濟學家,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科斯在《美國經(jīng)濟評論》發(fā)表了一篇題為“商品市場與思想市場”的論文,文中首次提出了“思想市場”這個概念,將思想市場與產(chǎn)品市場進行了區(qū)分和對比,指出這兩個市場沒有本質上的差異〔2〕。并認為“思想市場”不僅僅局限于美國憲法修正案當中的內容,而是更加寬泛。
2013年,科斯和他的助手王寧教授共同完成了一部巨著即《變革中國——市場經(jīng)濟的中國之路》。在這本書中,科斯認為,當今世界,經(jīng)濟生產(chǎn)越發(fā)變得知識密集型,商品市場長久健康的發(fā)展取決于一個開放的思想市場,與資本市場和勞動力市場一樣,思想市場也是一個生產(chǎn)要素市場〔3〕。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文引發(fā)了國內對“思想市場”的高度關注和廣泛討論,越來越多的學者觀點匯集,一致認為,政府、企業(yè)等組織創(chuàng)新動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都來源于對觀點、主張、言論、理念等思想產(chǎn)品的汲取和應用。思想市場正好為需求者(政府、企業(yè))與思想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者提供了一個平臺,在相互競爭與合作當中,為需求者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法與途徑。
立足當前中國智庫快速平穩(wěn)發(fā)展的現(xiàn)實,結合科斯對“思想市場”的深刻認識及當前國內理論界對我國“思想市場”的實踐分析,筆者認為公共政策思想市場是指從事公共政策分析、研究和生產(chǎn)的智庫向需求方(政府)提供公共政策思想產(chǎn)品,以供其決策參考,最終發(fā)生交易行為的活動市場。公共政策思想產(chǎn)品是指以政府需求為導向,圍繞政府公共政策,凝聚不同建議、觀點、理念等意識形態(tài)的產(chǎn)品,如論證方案、建議草案、調研報告、思想?yún)R編及出版物等。
一方面,公共政策思想市場與一般商品市場一樣,由三大要素組成,即需求者(政府)、供給者(智庫)、政策思想產(chǎn)品(如圖1所示)。另一方面,公共政策思想市場又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場,具有三大顯著特點:
圖1 公共政策思想市場要素構成圖
一是社會影響力成為市場的追逐目標。在一般商品市場中,供給者向需求者提供商品所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這也是一般商品市場所追逐的終極目標。而在公共政策思想市場中,供給者向需求者提供商品并不追求利潤或需要賣出高價,而是期望思想商品被政府采納,進而制定出良好的公共政策,形成社會影響力。因此,社會影響力成了公共政策思想市場追逐的終極目標。二是相關者利益成為商品的重要價值。美國著名政治學家戴維·伊斯頓認為,公共政策是對“社會的價值進行權威性分配”,具有雙重屬性即專業(yè)性和合法性〔4〕。專業(yè)性是指公共政策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合法性是指公共政策所包含的相關者利益。正因為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研究、生產(chǎn)公共政策思想產(chǎn)品之前必須廣泛聽取相關利益者訴求,盡可能考慮相關利益者的利益,這也成為了公共政策思想商品的重要價值所在。三是政府與智庫關系成為市場主打格局。在一般商品市場中,由于信息不對稱,供給者對商品信息的掌握多于需求者,所以,供給者(賣方)是強勢方,需求者(買方)是弱勢方。但是在公共政策思想市場中,供給者(智庫)卻是弱勢方,需求者(政府)反而成為了強勢方。由于作為公共政策思想商品的供給者即智庫對政府依賴程度很高,政府掌握著不同智庫研究政策思想產(chǎn)品的信息,從而在市場中形成了奇特的關系結構圖。對于智庫(官方智庫、高校智庫、社會智庫)來說,離政府越近,越容易獲得公共政策思想產(chǎn)品生產(chǎn)所需要的相關信息;離政府越遠,則反之。離政府越近,公共政策思想產(chǎn)品越容易獲得政府認可;離政府越遠,則反之(如圖2所示)。
圖2 公共政策思想市場關系結構圖
(一)培育和發(fā)展公共政策思想市場是新的歷史坐標下深化改革的必然選擇
縱觀歷史,曾經(jīng)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出現(xiàn)過一次規(guī)??涨暗恼咚枷胧袌?。在春秋時期,“士”這個階層出現(xiàn),“士”階層中不斷涌現(xiàn)出大批新興知識分子。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的局面逐漸形成,各種學術派別、各種思想觀點在不同的諸侯國之間傳播,其中不少諸侯國或大貴族出重金“養(yǎng)士”,招攬“門客”,并將其奉為“座上賓”,以吸取其治國理政的智慧和良策。戰(zhàn)國中期,齊桓公在齊國國都臨淄創(chuàng)辦了稷下學宮,諸多學派學者到稷下學宮議學、議政,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政見,營造了一個“暢所欲言、觀點交鋒、百家爭鳴”的思想相互交流和傳遞的良好氛圍。一旦學者的觀點或政見被齊國采納,形成政策,得以實施,其立即“受上大夫之祿”,這就是我國最早的公共政策思想市場的雛形。正是因為公共政策思想市場在戰(zhàn)國時代的空前繁榮,讓諸侯們有了更多的政策選擇,為諸侯國的崛起和強大奠定了基礎。最成功的當屬秦國對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的重用,推崇變法,成就卓然,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當然,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一個戰(zhàn)火不斷、征戰(zhàn)不休、動蕩不堪,且亟需大變革的時期。同樣,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jīng)濟建設上來,拉開改革開放的序幕,一直到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標志著中國進入了一個經(jīng)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tài)、黨建等領域改革齊頭并進、全面深化的時期。在新的歷史坐標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我國需要培育和發(fā)展公共政策思想市場,需要不同領域、多樣化的公共政策思想產(chǎn)品為政府改革過程中的決策提供有益參考,讓改革少走彎路,規(guī)避風險,減少矛盾,順利推進。
廬山民宿服務質量總體較好,民宿經(jīng)營者能夠熱情友好地接待游客入住。但是針對廬山民宿主要消費人群,即青年群體來說,“長輩式”溫馨服務仍然不能滿足他們對于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廬山民宿的差異化服務有待提高,帶給消費者的入住驚喜感不足。大部分民宿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但仍需改進。民宿內電視、空調、桌椅等購置較全,床品大多較為干凈整潔。毛巾、牙具等洗漱用品購置不全,一些民宿并沒有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而是需要游客自帶,且部分民宿的衛(wèi)生間為公用,私密性較差。由于廬山氣候潮濕,降水較多,導致一些民宿內部較為潮濕,甚至在走進房間時能聞到一絲霉味,衛(wèi)生條件較差,極大地影響了住客體驗。
(二)培育和發(fā)展公共政策思想市場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內在要求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美國著名管理學家西蒙曾經(jīng)說過,管理就是決策。那么,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進程中,關鍵在于切實把握公共政策的治理界面。目前,現(xiàn)代國家治理有兩大重要界面:一是結構性治理,即注重解決結構性、體制性問題,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二是問題性治理,即注重回應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問題,如就業(yè)、交通出行、食品安全、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5〕。因此,有效解決治理界面涵蓋的各種問題,深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關鍵在于培育和發(fā)展公共政策思想市場,以更好的公共政策思想產(chǎn)品滿足政府需求,從而形成科學、合理、讓人民群眾滿意的公共政策。為此,培育和發(fā)展公共政策思想市場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內在要求。
公共政策思想市場是一個新興市場,培育和發(fā)展過程必然面臨著一些如政府政策咨詢意識淡薄、智庫競爭格局尚未形成等問題,需要在具體實踐中不斷加以解決。
(一)政府政策咨詢意識淡薄
當前,部分地方政府政策咨詢意識淡薄,究其原因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層面:就主觀層面而言,受官本位思想的影響,一些領導干部重政策制定、執(zhí)行,輕政策咨詢。一些領導干部錯誤地認為,政策出臺沒必要過多咨詢,浪費時間,耗費精力,影響進度,甚至有些干部憑自己想象,憑以往經(jīng)驗,不調研,不論證,直接作出決定,出臺政策,最典型的就是“三拍干部”,即“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出了事“拍屁股”走人;就客觀層面而言,制度缺失,剛性約束不足,公共政策咨詢并未納入政府公共決策的必經(jīng)程序,導致政策咨詢環(huán)節(jié)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tài),隨意性較大。目前,絕大多數(shù)地方政府領導干部在決定大事項、上馬重要工程前能夠做到民主討論、專家咨詢論證和科學決策,但仍有少部分人因缺少制度約束盲目決策,有時常委會或黨政聯(lián)席會一開,常委或班子成員各抒己見,表達觀點,民主集中,舉手通過,政策基本就定了,政府政策咨詢意識十分淡薄。
(二)智庫競爭格局尚未形成
從科斯理論來看,公共政策思想市場是商品市場的一種特殊形式,因此,公共政策思想市場應當遵循市場規(guī)律運行,也就難免出現(xiàn)市場失靈的情況。市場失靈主要表現(xiàn)之一就是市場存在著壟斷或不完全競爭,使其并不總是產(chǎn)生最有效的結果。在政策思想市場當中,市場失靈現(xiàn)象一直存在,因為圈層關系結構一直存在(如圖2所示),不同的智庫(官方智庫、高校智庫和社會智庫)以政府為中心進行外圍排列,離政府越近,越容易獲得政府的信息,所生產(chǎn)的公共政策思想產(chǎn)品越容易獲得政府信任,也就越容易被政府采納吸收,并最終形成公共政策。離政府越遠,則反之。由此可見,在整個公共政策思想市場中,官方智庫幾乎是處于壟斷地位,業(yè)務做不完;高校智庫有一定地位,有業(yè)務可做;而社會智庫處于邊緣地帶,偶爾也可獲得業(yè)務。一旦市場長期失靈,開放、公平、公正的競爭格局無法形成,必然會導致政策思想市場運行效率大打折扣。
(三)政策實效保障機制缺失
在公共政策思想市場當中,一旦公共政策思想產(chǎn)品被政府作為重要參考依據(jù),或者直接被采納,形成政策出臺,必然會產(chǎn)生兩種效果:一是為相關利益者謀得了最大利益,贏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二是相關利益者得利,卻損害了老百姓利益,并造成了一定社會影響。在實踐中,我們不難看到政府出臺一些公共政策,其出發(fā)點都是向善的,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總會出現(xiàn)如植被遭到破壞、水資源被污染、大氣霧霾嚴重等有關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這其實就是一般市場失靈所表現(xiàn)出來的負外部效應凸顯的“典型癥狀”。那么,導致公共政策失效的原因在于缺乏相應的保障機制,如政策思想產(chǎn)品在生產(chǎn)、醞釀階段,缺乏對老百姓意見和建議征詢及采納機制;政策實施過程中,缺乏政策實施全程監(jiān)督及糾偏機制等。
在培育和發(fā)展公共政策思想市場進程中,困境叢生,困難不少,唯有選擇正確路徑,緊扣三個維度,狠下工夫,擼起袖子加油干,不畏困難向前沖,才能促使公共政策思想市場由封閉轉向開放,由弱小變成強大,由萌芽走向繁榮。
(一)增強政策咨詢意識,夯實公共政策思想市場的存在基礎
倘若政府公共政策咨詢意愿都不強烈,認為公共政策咨詢可有可無,那么公共政策思想市場將會失去存在的價值和基礎。因此,各級政府必須雙管齊下,不斷增強政策咨詢意識。一方面,從主觀入手,轉變觀念,深化認識,尤其是對于一些主政地方的黨政干部來說,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科學論證,多方咨詢,民主決策,決不做“三拍干部”。另一方面,從客觀切入,建章立制,規(guī)范運行,將公共政策咨詢納入政府公共行政決策程序,但凡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和人民群眾密切關注的政策,制定出臺之前,必須實行公共政策咨詢,杜絕公共政策咨詢的隨意化、形式化,確保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二)打造市場競爭格局,把握公共政策思想市場的興衰關鍵
開放、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是公共政策思想市場繁榮的基石,是公共政策思想市場興衰的關鍵。因此,破除關系結構圈層效應,著力打造市場競爭格局,必須做到“三箭齊發(fā)”。第一,建立政府政策咨詢采購制度。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除了物質性物品如辦公桌椅、電腦、打印機、復印機等設備的采購之外,政府可以將政府咨詢服務納入采購范疇,細化政府咨詢內容,列出咨詢服務清單,以供政策思想市場中不同智庫參考。第二,建立政府政策咨詢招標制度。對于政府近期即將出臺的政策,由政府辦以課題的形式,對外招標,公平競爭。但凡從事公共政策研究的單位(官方與非官方)都能夠參與課題競標。第三,建立政府信息公開和共享制度。以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為契機,搭建一個智庫與政府共享的信息平臺。只要不涉及國家機密的信息,政府原則上必須在共享網(wǎng)絡平臺上公開。如果智庫因政策研究確需重要信息以供參考,可提出申請,政府應盡可能地及時反饋和提供。
(三)建立健全保障機制,筑牢公共政策思想市場的穩(wěn)定屏障
為促進政策思想市場持續(xù)、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政府必須建立健全相關保障機制,規(guī)避市場失靈所出現(xiàn)的負外部效應。一是注重事前保障,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及意見采納機制。不同智庫在生產(chǎn)公共政策思想產(chǎn)品之前,必須充分考慮相關利益者的利益和訴求,尤其是多聽民聲,多集民智,多納民意。二是關注事中保障,建立政策實施監(jiān)督糾錯機制。對于政策實施過程,采用全程監(jiān)督方式,實行監(jiān)督員聘任制。聘任公眾、媒體記者及群眾代表等作為監(jiān)督員,一旦發(fā)現(xiàn)政策實施帶來了一定經(jīng)濟損失和社會不利影響,監(jiān)督員應當及時將情況反饋給相關部門,要求其暫停進度,整改糾錯。三是強調事后保障,建立智庫績效評估及評級機制。首先,根據(jù)智庫自身發(fā)展的綜合實力,設定智庫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尤其是將智庫服務政府決策能力即政策思想產(chǎn)品被政府采納次數(shù)和政策是否產(chǎn)生一定影響等作為核心指標,公正、客觀、科學地評估智庫運行績效。其次,依據(jù)績效分值對智庫進行評級,分為不同的級別,如A、B、C類智庫。A類智庫是分值很高即政策被政府采納之后,實施效果很好的;B類智庫是分值較高,即政策被政府采納之后,實施效果一般的;C類智庫是分值很低,即政策被政府采納之后,造成了嚴重后果和社會負面影響的。最后,運用評級結果。政府將優(yōu)先從績效分值較高的智庫中選擇合作對象,優(yōu)先考慮將公共政策起草、擬定、制定任務交由其承擔,筑牢公共政策思想市場的穩(wěn)定屏障。
綜上所述,“智庫熱”所催生的公共政策思想市場雖然是一個新興的市場,但它的作用將不容小覷,不僅能夠提升我國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而且能夠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建設,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縱深推進提供更為堅實的思想保障。同時,隨著政策思想市場逐漸發(fā)展、壯大至繁榮,我國智庫數(shù)量與質量將全面升級,國際“軟實力”將不斷提升。屆時,中國將成為商品生產(chǎn)和公共政策思想發(fā)源、創(chuàng)造、傳播的全球中心。
〔1〕T.Bt t on Cart er,M are A.Frankl i n,Jay B.W ri ght.The Fi rstA-m endm entand t heFourt h Est at e〔M〕.New York:Foundat i on Press,1985:235-236.
〔2〕Coase R.H.The Econom i csoft he Fi rstAm endm ent:t he M arketf orGoodsand t he M arketf ori deas〔J〕.The Am eri can Econom i cRevi ew,1974(2):384-390.
〔3〕羅納德·科斯,王 寧.變革中國——市場經(jīng)濟的中國之路〔M〕.徐 堯,李哲民,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254.
〔4〕戴維·伊斯頓.政治生活的系統(tǒng)分析〔M〕.王浦劬,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28.
〔5〕秦德君.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核心能力〔N〕.學習時報,2016-11-07(02).
責任編輯 李 雯
D63
A
1009-1203(2017)03-0075-04
2017-03-30
余劍平(1981-),男,湖南衡陽人,中共衡陽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室副主任,講師,管理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政府公共政策和社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