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不是只聽父母的話
是不是聽父母的話,就是孝順?尊重父母就是盡孝了呢?其實,盡孝心不僅需要物質,更需要心靈上的慰藉,今天咱們就來具體說一說。
孝,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我們常常說盡孝心,你真的懂得其中的含義嗎?盡孝的“盡”通“敬”“近”“金”“禁”,古人告訴我們,尊敬上級或長輩要傾“盡”一切才能親“近”,“金”最能代表“敬”意,當然長輩、上級不喜歡的也得“禁”忌。盡孝的“孝”通“效”與“笑”,父母如土,生而不有,子乃土生,當頂敬父母,故土與子上下結構且加一撇,小手牽大手,表示土生子,上下傳承,自下加固(土生子虛)。盡孝需敬而見“效”果,“笑”為“效”之標識特征,所以父母笑了才是盡孝,沒有“笑”則說明不奏效,不是真盡孝。
1.顏孝
常給父母一個笑臉,不要給父母臉色看。真正的孝,要有實實在在的心,來不得半點虛假。你的孝心在哪里,你的孝行就在哪里,這些都會反映在你的臉色上,不管在外面有多大的難事,有多大的不痛快,子女回到家,一定要給父母一個好臉色,給父母一個微笑。讓老人的心能夠安定的,可能就是子女開心的笑容。
2.順孝
孔子說:“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要順父母之心,孝容易,順很難。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父母既使有錯誤,也是因為他的家庭、教育背景及所在環(huán)境和時代的影響,還有年過半百的習慣,一下兩下很難改掉,子女只能用孝心感化父母,而不是批評斥責,棄父母而去。任何人小時候都犯過很多錯誤,父母也都是苦口婆心地引導。
3.行孝
應該為父母做什么,要在行動上盡快落實。老人不愿給子女添麻煩,身體不舒服會忍一忍,所以當父母身體不適,要馬上行動,每年都堅持帶父母去體檢。老人不愿讓子女為他花錢,所以對父母有益的東西,就是老人堅持不要,最好還是買來。
4.聽孝
經(jīng)常聽父母嘮嘮叨叨,讓他把陳芝麻爛谷子的事跟你講一講,因為老年人比較孤獨,喜歡回憶,小時候子女圍繞父母膝下,等子女長大成人,就剩下了老兩口在家,子女要有時間,周六、周日回來;要忙的話,一月回來一次;要是忙在外地,過年的時候才要回來幾天,所以回去的幾天不要天天應酬,什么喝酒陪朋友,那個時候應該陪一陪年邁的父母,聽老人家講講陳年往事,非常有味道。
5.言孝
對父母說話一定不要大吼大叫,要柔和軟語,千萬別尖酸刻薄,因為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子女又怎么能對他們大吼大叫呢?子女在外面,在社會上,可能是個成功人士,是領導或者公司老總,但是回到家里,忘掉自己的職務身份,在父母面前,永遠做個孩子,怎么能忍心說難聽的話,讓至親的人傷心呢?
1.養(yǎng)父母之志
《禮記》:“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泵恳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子女要養(yǎng)父母之志,順著父母的期望,勤奮工作,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一些成績。
2.養(yǎng)父母之身
定期給父母錢,不要等著父母開口要,父母向子女要錢的時候,會自卑,會自責,覺得自己老了,不能給子女什么,反而要拖累子女,所以子女要主動給父母錢,養(yǎng)父母之身,讓老人在物質方面不要欠缺;養(yǎng)父母之身,注意老人的身體健康,噓寒問暖。
3.養(yǎng)父母之心
子女要讓父母安心省心,不做父母勞心費心之事。什么叫安心省心?第一不違背倫理道德,第二不違法亂紀,這是兩個底線,任何時候都不要做違法的事情,都不要做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讓父母蒙羞,讓父母心不安。
4.養(yǎng)父母之神
讓父母老來精神愉悅,心情舒暢。古有老萊子“彩衣娛親”的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楚國的一個隱士老萊子,他七十時父母還健在,為了讓父母開心,穿著五色彩衣,走路扮成小孩子蹦蹦跳跳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