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榮
端午挑子孫雞
●陳志榮
浙江富陽有端午挑子孫雞的習(xí)俗,女兒出嫁后第一個端午節(jié),一般五月初一至端午上午,娘家要挑雞去看望,俗稱望端午。子孫雞是一只大母雞,五六只小雞,染成紅色,關(guān)在雞籠中,雞籠上要貼雞和萬年青等圖案。這些雞不能輕易宰殺,起碼要等到外孫或外孫女出生后,寓意子孫滿堂。這習(xí)俗的由來,有個傳說。
很久以前,富陽尚館村有個叫陳竹山的人,以做篾匠為業(yè)。陳竹山的女兒叫陳蓮湘,心靈手巧,除了女紅,也做些田地里的農(nóng)活。夏日的一個下午,她在園子里摘五月豆,家里那只小母雞也跟她進(jìn)去找蟲子吃。
就在這時,一條大蜈蚣從圍墻腳的石縫中爬了出來,很快來到了陳蓮湘的腳邊。陳蓮湘只顧站直身子在豆棚上摘豆,哪里會想到有蜈蚣出來。就在這要緊關(guān)頭,小母雞箭一樣地沖了過來,對著大蜈蚣狠狠地啄了一下。大蜈蚣受到襲擊,顧不得去咬人,轉(zhuǎn)了個身對付小母雞了。聽到響聲,陳蓮湘低頭一看,是條大蜈蚣,拔腿就跑。
陳蓮湘清楚,這只小母雞平時從來不敢和稍大的蟲類決斗,見到它們,總是“咯咯咯”地叫著,引來公雞去啄。自己赤著腳,要不是它奮不顧身地上前,肯定被蜈蚣咬著了。
這條蜈蚣也實在大,和小母雞較上了勁,不時地昂起頭,向小母雞發(fā)起進(jìn)攻。陳蓮湘看到小母雞難以取勝,便找了根柴棍,對準(zhǔn)大蜈蚣猛力地戳去,大蜈蚣成了兩段。這以后,陳蓮湘更是呵護(hù)這只小母雞,小母雞也常常纏在她的腳邊。
這年下半年,陳蓮湘要嫁到二十里路外的裘家村去了。那天,當(dāng)花轎抬走后,小母雞跟了好一段路,還是陳竹山把它攔回家的。
每次娘家人去看望她,陳蓮湘便問起那只小母雞。只要她回娘家,小母雞就會對著她“咯咯”地叫,陳蓮湘也總會給它帶來好吃的。
第二年春天,小母雞成大母雞了,生了一窩雞蛋后,開始孵小雞了。到了四月底,小雞破殼了,一只只絨乎乎好似棉花團(tuán),可愛極了。
富陽一帶,有端午看望新出嫁女兒的習(xí)俗,一般帶有粽子、米馃、扇子等禮物,陳竹山一家也早早地在準(zhǔn)備了??吹侥侨弘u,陳竹山想到女兒和那只雞的感情,現(xiàn)在又有了一群小雞,如果把它們送去,女兒一定很高興的,便編了個大雞籠。
端午這天早上,陳竹山挑著雞籠中的雞和米馃,兒子挑著粽子,父子倆去看望陳蓮湘了。到女兒家的門口后,陳竹山打開了雞籠門。
看到陳蓮湘,大母雞帶著小雞跑了過去。陳蓮湘見那只母雞以及它的兒女來了,非常高興,連忙拿出碎米喂它們。端午節(jié)送雞給新出嫁的女兒,這是從來沒有的事,左鄰右舍都來看熱鬧了。
這年下半年,陳蓮湘生了個白白胖胖的兒子,本來貧窮的家漸漸富裕起來。村里人感到疑惑,難道是娘家端午節(jié)送雞的緣故?第二年開始,裘家村有新出嫁女兒的人家,也紛紛效仿,這習(xí)俗也慢慢地傳開了。直到今天,富陽農(nóng)村大多人家不養(yǎng)禽畜了,但有女兒出嫁的,端午節(jié)期間,娘家還會挑上一籠母雞和小雞去女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