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丕+王春林
摘 要:本文根據(jù)變頻器冷卻系統(tǒng)管道及負載的規(guī)格與分布情況,提出兩點假設,一是每臺變頻器水力屬性相同,即相同的壓差具有相同的流量;二是相同區(qū)域、同一規(guī)格的供回水管路流量相同,據(jù)此建立管路模型,繪出管路特性曲線,推出管路特性曲線方程,并結合水泵的輸出特性曲線,分別求出變頻器冷卻系統(tǒng)在雙管及單管運行時的工作點,得出系統(tǒng)雙管、單管運行時的流量。本文結論可為變頻器冷卻系統(tǒng)轉單管運行的可行性分析提供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管路模型;系統(tǒng)流量;單管運行;水泵外特性;管路特性曲線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0.210
0 前言
變頻器冷卻系統(tǒng)采用雙管運行,流量可通過流量計測得,當對系統(tǒng)進行改造或更換閥門時,需轉為單管運行,此時變頻器單臺中的流量又如何變化,轉換前是無法通過流量計測量的。文章中我們運用泵的輸出特性及變頻器冷卻系統(tǒng)的管路特性對這兩種工況下系統(tǒng)中的流量進行分析,分別求出雙管及單管運行時的系統(tǒng)流量。在做管路特性分析時提出了兩點假設,但根據(jù)假設求出的是變頻器流量平均值,不影響整個系統(tǒng)的流量計算。
1 系統(tǒng)概述
系統(tǒng)共有4臺DFG100-315/4水泵,功率15KW,揚程32m,額定流量83.9m3/h。正常工況下兩臺水泵并聯(lián)運行,此時泵組的外特性曲線是由兩個100-315/4的曲線疊加而成。當水泵的外特性曲線與系統(tǒng)的管路特性曲線相交時[1],交點即是水泵的工作點。當管路情況發(fā)生改變時,水泵的流量及揚程也會有一定的變化。
2 變頻器冷卻系統(tǒng)的管路模型
實際情況下,不同管道內的流量不完全相同,如圖1所示,兩根DN150供水干管流量分別為Qg1、Qg3,回水干管為Qg2、Qg4,流經節(jié)點A以后,變?yōu)镼g1- Q1,Qg3- Q3, Qg2- Q2、Qg4- Q4,而Qg1+ Qg3= Qg2+ Qg4,Q1+Q3=Q2+Q4,q1+q3=q2+q4,q5+q7=q6+q8等,圖1所示的情況會遍及到整個系統(tǒng),使得管路的分析計算過于復雜。
為了方便于管路分析,作如下假設:每臺變頻器水力屬性相同,即相同的壓差具有相同的流量;相同區(qū)域、同一規(guī)格的供回水管路流量相同。
3 管路特性曲線
管路系統(tǒng)的總水力損失由三部分組成[3],分別為沿程水力損失、局部水力損失和負載水力損失。
(1)來自《水力計算圖表》[2]
i—水力坡降
K—修正系數(shù) DN150的值0.7055
3.1 雙管運行
系統(tǒng)流量分別為Q(4、8、16、20、28、32、36、40)L/S,對應ΔHλ分別為(0、0.247、0.972、1.502、2.94、3.839、4.86、5.958)m;
與上述流量Q對應的局部水力損失分別為(0、0.016、0.062、0.097、0.187、0.246、0.31、0.388)m;
與上述流量Q對應的負載水力損失分別為(0.11、0.459、1.806、2.816、5.53、7.22、9.14、11.3)m;
將以上沿程水力損失、局部水力損失和負載水力損失各對應值分別相加,得到管路總壓降與流量的對應關系,考慮到熱交換器及泵的進出口閥門在以供、回平衡管為界的管路系統(tǒng)之外,所以直接將這段水力損失記為H0與管路系統(tǒng)水力計算結果ΔH疊加。見表1。
注:4.08為泵出口到板式換熱器出口的壓差,記為H0
利用描點法繪出管路特性曲線,縱坐標是疊加了H0的管路總壓降。它與兩臺水泵并聯(lián)運行的外特性曲線相交,交點就是水泵工作點,見圖2。
將表1中對應的ΔH與Q2相除,得到ΔH/Q2,稱為管道總阻力系數(shù),記為B。
根據(jù)水泵壓力頭與流量的關系ΔHw=H0+BQ2,以及表1的結果,可以得出變頻器冷卻系統(tǒng)雙管運行時的管路特性曲線計算公式:
式中:
ΔHw——系統(tǒng)總壓頭損失,單位[米]
4.08——水泵前后供、回水平衡管之間從泵出口到板換出口的壓頭損失單位[米]
0.011——管道總阻力系數(shù),單位[米·秒2/升6]
Q——系統(tǒng)流量,單位[升/秒]
3.2 單管運行時的管路特性
對應前述系統(tǒng)流量,ΔHλ為(0.248、0.853、3.829、5.968、11.686、15.25、23.79、34.36)m;
局部水力損失為(0016、0.062、0.246、0.388、0.758、0.995、1.55、2.23)m;
負載水力損失(0.11、0.459、1.806、2.816、5.53、7.22、9.14、11.3)m;
從而得到管路總壓降與流量的對應關系,考慮到熱交換器及泵的進出口閥門在以供、回平衡管為界的管路系統(tǒng)之外,所以直接將這段水力損失記為H0與管路系統(tǒng)水力計算結果ΔH疊加。見表2。
根據(jù)圖3,在雙泵運行情況下,系統(tǒng)單管運行時的工作點在A點與D點之間。流量為小于39.9L/S,但大于37.67L/S。單臺變頻器平均流量42.67L/min到45.17L/min。
單管運行的管路特性方程:ΔHw= H0+0.023Q2。0< H0<4.08。
4 結論
運用水泵理論的相關知識,結合現(xiàn)場參數(shù),本文對變頻器冷卻系統(tǒng)管路進行分析,做出兩點假設,方便了理論分析和計算。分別繪出了雙管運行與單管運行的管路特性曲線,確定水泵在兩種工況下的工作點。由于數(shù)據(jù)采集較充分,雙管運行的結論與實際非常接近。單管運行時的工作點則限制在了小的范圍里,流量為37.67L/S 到39.9L/S之間。同時,還建立了變頻器冷卻系統(tǒng)管路特性曲線方程,分別是雙管運行:ΔHw=4.08+0.011Q2;單管運行:ΔHw=B+0.023Q2 0
參考文獻:
[1]姚玉英.化工原理[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98-123.
[2]李田,寧希南.水力計算圖表[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08:1-11.
[3]陳榕林,張磊.液壓技術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200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