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選擇題是全國卷理綜的必考題型,生物學科共有6道題,每道題6分,占的權重大,既容易得分也容易丟分,屬于風險較大的題型.本文通過縱向對比分析近六年全國卷的生物選擇題,尋找出命題特點并提出備考策略,有助于提升考生的應考能力.
關鍵詞:命題;備考;策略
作者簡介:馮玉香(1980-),女,廣東省,大學本科,中學生物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學生物教法及生物高考.
一、近六年全國卷生物選擇題的內容回顧
表1 2011~2016年全國卷生物選題內容
題號2016全國乙卷2015年全國I卷2014年全國I卷2013年全國I卷2012年全國新課標卷2011年全國新課標卷
1細胞分類、結構和功能生物的分子組成及細胞的多樣性細胞膜的物質組成、細胞衰老的特征、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郊凹毎さ墓δ芑蛑笇У鞍踪|的合成及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基因指導下蛋白質的合成過程細胞膜的結構、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及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p>
2離子泵的特點和功能植物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和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環(huán)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細胞的有絲分裂及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細胞癌變的主要特征及分子機制酶的本質及酶的特性
3酶活性實驗體液的組成及轉化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意義、內環(huán)境的組成成分及發(fā)生細胞呼吸的場所影響主動運輸速率的因素及物質跨膜運輸?shù)臈l件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意義及水鹽調節(jié)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
4神經傳導與傳遞過程群落演替及群落的結構特征質壁分離實驗及植物細胞的結構HIV的逆轉錄、免疫調節(jié)及考生讀圖能力神經調節(jié)的結構基礎、神經沖動的產生與傳導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p>
5生態(tài)學基本知識及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認識病毒的增殖、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及基因的表達基因分離定律的推理計算種群的數(shù)量變化、群落豐富度及能量流動植物生長素的運輸方式及實驗分析能力脊椎動物激素的調節(jié)及神經調節(jié)的結構基礎
6單基因遺傳病的遺傳人類遺傳病的類型及相關推斷群落的種間關系孟德爾分離定律驗證的判斷種群年齡結構、種群密度及考生讀圖能力“觀察細胞有絲分裂、脂肪和還原糖的鑒定、觀察DNA、RNA在細胞中分布”中實驗試劑的使用原理及實驗現(xiàn)象
二、選擇題的考點及特點分析
1.考點
??键c:酶、光合作用、細胞呼吸、遺傳、 跨膜運輸、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生態(tài)系統(tǒng).
必考點:細胞、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
2.特點分析
選擇題考查范圍廣,對基本概念和過程的掌握情況要求較高,少數(shù)試題具有一定的情景,部分試題考查比較細致,容易失分,整體難度中等.
三、各類型選擇題的備考策略
1.判斷型選擇題
特點:常常以“下列說法或描述正確的、錯誤的、合理的、不合理的”等語句作出明確要求.這類題型在選材上,主要側重于考查課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關知識點的應用.
類型:概念迷惑型、表述絕對型、新詞干擾型、直接判斷型、分析判斷型、實驗評價型等.
例題 (2016全國乙卷,1)下列與細胞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核糖體、溶酶體都是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
B.酵母菌的細胞核內含有DNA和RNA兩類核酸
C.藍藻細胞的能量來源于其線粒體有氧呼吸過程
D.在葉綠體中可進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細胞多樣性概念的理解,是對細胞內物質和結構(主要細胞器)以及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區(qū)別的考查.
(1)核糖體無膜結構,A錯誤.
(2)藍藻細胞中無線粒體,C錯誤.
(3)葉綠體的類囊體膜上能通過光反應生成ATP,D錯誤.
(4)酵母菌為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細胞核中既含有DNA又含有RNA. B正確.
【答案】B
備考策略:立足教材,夯實基礎,最重要的是正確理解生物學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原理的內涵和外延,正確辨析各種生命現(xiàn)象.高考試題命題形式和情境雖然多變,但解題所依據(jù)的基礎知識卻是相對不變的,試題都能直接在教材中找到原型、原理.復習要回歸教材,尤其是重視人教版教材,狠抓主干知識的理解性記憶,強調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建立整體的知識體系,學會運用直選法、排除法、推理法等進行綜合分析,最終作出正確判斷.
2.計算型選擇題
特點:涉及到的知識點主要有蛋白質、光合作用、細胞呼吸、細胞分裂、DNA、遺傳定律、遺傳病發(fā)病率、基因頻率、能量流動、種群密度等等.該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以及知識遷移能力、融會貫通能力等.
例題 (2013全國卷Ⅰ,5)某農場面積為140hm2,農場豐富的植物資源為黑線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條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鷹來捕食,某研究小組采用標志重捕法來研究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第一次捕獲100只,標記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獲280只,發(fā)現(xiàn)其中有2只帶有標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鷹的遷入率增加會影響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
B.該農場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約為100只/hm2
C.黑線姬鼠種群數(shù)量下降說明農場群落的豐富度下降
D.植物→鼠→鷹這條食物鏈,第三營養(yǎng)級含能量少
解析 對生態(tài)學部分種群、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考查.涉及到種群密度調查,種群密度的計算、群落中生物數(shù)量變化規(guī)律,群落豐富度的概念,營養(yǎng)結構和能量傳遞的問題.
(1)遷入率增加會影響種群密度,A正確.
(2)種群密度突出單位空間內某種生物的個體數(shù)量,①由關系式N(總數(shù))/M(第一次捕捉到的標記數(shù))=n(第二次捕捉數(shù))/m(第二次捕捉到的標記數(shù)),即可得出N=Mn/m.②根據(jù)公式N=Mn/m,計算出140hm2的種群總數(shù)為14000只,種群平均密度是100只/hm2.B正確.
(3)群落的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所以群落中一種生物數(shù)量的下降未必說明群落的豐富度的下降.C錯誤.
(4)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營養(yǎng)級越高含能量越少,D正確.
【答案】C
備考策略:進行專題訓練,歸納解題技巧.①熟悉教材中出現(xiàn)的各種公式和數(shù)量關系,如種群密度、基因頻率、蛋白質中肽鍵數(shù)、蛋白質分子量的計算公式;②學會從平衡的角度分析題目,尤其是相關化學知識的準確運用,如涉及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等化學反應式的計算;③學會運用數(shù)學統(tǒng)計學原理解答概率問題,如計算遺傳概率.
3.圖表型選擇題
特點:常借助圖表設置的新情景和提供的新材料來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識圖、識表的能力,以及知識遷移能力,獲取和整理圖表信息的能力等.即主要考查考生判斷、推理、分析、綜合等多個方面的思維能力.
類型:表格、曲線圖、柱型圖、實驗裝置圖、生理功能示意圖、遺傳系譜圖等等.
例題 (2012全國新課標卷,5)取生長狀態(tài)一致的燕麥胚芽鞘,分為a、b、c、d四組,將a、b兩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從c、d 兩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別切除等長的一段,并按圖中所示分別接入a、b兩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兩組胚芽鞘,然后用單側光照射,發(fā)現(xiàn)a′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b′組胚芽鞘無彎曲生長,原因是( )
A.c組尖端能產生生長素,d組尖端不能
B.a′組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長素,b′組尖端不能
C.c組尖端的生長素能向胚芽鞘基部運輸,d組尖端的生長素不能
D.a′組胚芽尖端的生長素能向胚芽鞘基部運輸,b′組尖端的生長素不能
解析 本題考查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及運輸情況,雖然比較基礎,但還是綜合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
(1) c組、d組尖端均能產生生長素,A錯誤.
(2) a′組、b′組胚芽尖端均能合成生長素,B錯誤.
(3) c組、d組尖端的生長素均能向胚芽鞘基部運輸,C錯誤.
(4) 在幼嫩組織中,生長素進行極性運輸,只能從形態(tài)學上端向形態(tài)學下端運輸,而不能反過來運輸.a′組接入的胚芽鞘的一段形態(tài)學上端朝上,胚芽尖端的生長素能向胚芽鞘基部運輸,b′組接入的胚芽鞘的一段形態(tài)學上端朝下,尖端的生長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運輸,D正確.
【答案】D
備考策略:加強審題訓練,提高獲取信息和綜合分析的能力.題干都蘊含著必要的答題信息,認真讀圖表,仔細觀察和比較,找出圖表中所給的各種有效信息,并確定各要素在圖表中的含義;另外還要仔細分析圖表和文字信息,尋求圖表中各要素間的關系并盡量使用生物學術語進行描述,必要時可以進行圖文的轉換,最終通過剖析圖表、運用圖表特征和規(guī)律來解決具體問題.在備考過程中,多進行圖表題型的專題訓練,如曲線坐標題、圖形圖表題、遺傳系譜題等,加強提取題目信息、聯(lián)系相關知識、結合解題技巧,從而提高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
4.組合型選擇題
特點:全國卷生物選擇題會出現(xiàn)實驗設計、數(shù)據(jù)分析等綜合性試題,要求考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調用相關生物學概念、原理、規(guī)則,結合題干條件進行邏輯論證,包括異同組合型、排序組合型和綜合比較型等.該題型考查的知識范圍較廣,而且會設置一些模糊概念、或將因果倒置等等,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概念辯析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等.
例題 (2016全國乙卷,3)若除酶外所有試劑均已預保溫,則在測定酶活力的試驗中,下列操作順序合理的是
A.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緩沖液→保溫并計時→一段時間后檢測產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計時→加入緩沖液→保溫→一段時間后檢測產物的量
C. 加入緩沖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溫并計時→一段時間后檢測產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計時→加入酶→加入緩沖液→保溫→一段時間后檢測產物的量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必修1》(人教版)中酶的特性,同時考查了《必修3》(人教版)中《生物體維持pH穩(wěn)定》的實驗原理及步驟:緩沖液能維持pH的相對穩(wěn)定,在緩沖液加入酸堿后pH幾乎不變.題目以測定酶活力實驗為載體,要求考生對實驗操作順序給出合理的答案,難度稍大.
(1)無法保證酶作用的最適pH.B錯誤.
(2)酶具有高效性,若直接將酶與底物混合,反應即開始進行,A時間偏短、D時間偏長.故A和 D錯誤.
(3)根據(jù)題意,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溫度,以測定溫度對酶活力(因變量)的影響,其他無關變量(如pH)應保證相同且適宜,所以,應在最適pH條件下進行實驗,加入緩沖液的作用是保證最適pH,所以,緩沖液應在酶與底物混合前加入.C正確.
【答案】C
備考策略:重視教材中的科學發(fā)現(xiàn)過程、實驗設計思路以及經典實驗的方法和過程的復習教學.重視教材中的經典探究實驗,包括實驗材料的選取,各種試劑和器具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和意義,為實驗設計打好基礎;學會理解實驗原理、設計實驗方案、明確實驗步驟、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解答此類題目時,首先是審題要仔細,充分研究題干的要求;其次是辯析題支,要對題支表述的正確性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看其是否與已知的觀點一致,不一致的必須舍去;再次是辯析題干和題支的關系,分析題支是否符合題干的要求,特別是對于那些相似、相近、易于混淆的干擾題支必須進行排查,才能提高答題的準確率.
總之,對于歷年試題要整體研究——找共性,對于近年試題要重點研究——找趨勢,對于相同試題要對比研究——找變化,把握高考命題的思路、意圖和規(guī)律,深入剖析全國卷對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的考查要求,總結出有針對性的備考策略,教會學生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和技巧,才能有助于提升考生的應考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寧,雷旭波,黃麗雯.2016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理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李寧,雷旭波,黃麗雯.孫淑華.2016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的說明.理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