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君
我曾在一本雜志的卷首語上看到我省原教科所所長成尚榮先生的一篇短文,題目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短文語言明白、流暢,寓意深刻,這是先生獨特語言風格的體現(xiàn)。他從詩人的一首詩歌中的話展開,娓娓道來,給人以深刻意義上的啟迪。看完先生的短文,引起了我的諸多思考,孩子的名字叫“今天”,就是如此簡潔明白的話,卻蘊含著極為深刻的寓意。這里我結合自身語文教學的實際,談幾點認識和感悟。
一、孩子的名字叫“今天”,需學生踏踏實實讀文
教師讓學生去進行前置性學習時,總少不了提出這樣的要求:給文中的一類字加上拼音,并能夠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中,讓學生去朗讀課文,敘述文本,還盡可能讓學生分角色讀課文;在拓展延伸學習時,也都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本,并在此基礎上背誦或朗誦課文??瓷先ナ窃诙嘟嵌取⒍鄬用娴匾龑е鴮W生去讀著教材文本,但我們看到的現(xiàn)象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閱讀文本的質量總是不盡如人意。
我們還能看到這樣的一點:越來越多的教師習慣于運用技術手段,用音視頻資料的播放去替代學生的朗讀,以為以這樣的讀,可以激發(fā)學生聆聽的興趣,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那么拓展延伸性的學習會是怎樣的呢?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感悟都呈現(xiàn)不出任何活力,課后閱讀的情況可想而知。閱讀課堂之所以缺乏活力,應當歸結于學生沒有比較理想地讀起來。
所以,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讓學生踏踏實實地讀起來,給學生踏踏實實閱讀的環(huán)境,求學生踏踏實實讀文的質量。那么,應該怎樣做呢?我認為,低年級這個階段的重點可以放在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朗讀能力、落實字詞句訓練和學習默讀,重視語言積累這幾個方面;中年級的朗讀應減少煩瑣分析,把讀書的權利交給學生、指導感情朗讀,充分發(fā)揮教師范讀的作用、確定具體的讀書目標,讓學生依目標有層次地進行讀書;高年級要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領悟文本的表達方式,初步掌握常見文體的閱讀方法,拓展閱讀空間。
在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天安門廣場》一文的教學中,我讓學生抓住“寬廣,壯觀,雄偉壯麗”進行自讀課文,說一說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天安門廣場的哪些方面?通過出示天安門廣場的圖片和文字的介紹,范讀課文,幫助學生讀出天安門廣場寬廣、壯觀。緊接著出示向南、中央、南端、東西兩側這些方位詞,在我示范朗讀時加強這些詞語的語音、語調,學生學著我的樣子去自由讀,在閱讀中找到這些方位的建筑,明白這樣可以使建筑物和景物寫得更有條理,從而達成中年級閱讀的教學目標。
二、孩子的名字叫“今天”,需學生真真切切悟文
語文教學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閱讀和寫作的教學,而寫作是以閱讀為前提的。閱讀是什么?閱讀需要解決怎樣的問題?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去獲取審美的體驗。閱讀教學的過程怎樣去實現(xiàn)?其實,就是建立學生、教師、文本、編者之間的對話。歸根結底,就是讓學生去比較個性化地感悟文本。但在我們諸多的閱讀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盡早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我們所采取的策略就是完全意義上的越俎代庖,以教師的分析代替了學生閱讀感悟的實踐,學生不能去真真切切地感悟教材文本。
學生真真切切悟文,必須讓學生能夠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實現(xiàn)屬于自己的理解和體驗,實現(xiàn)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倘若語文教學能夠這樣日復一日地開展,那學生定能真真切切地受到文本之情感的熏陶,也定能獲取思想意義上的啟迪,更定能享受到審美的樂趣以及言意兼得。譬如和學生一起學習《船長》,哈爾威船長的形象是偉大的,行為是果斷的,他勇于擔當、勇于犧牲的精神,只要能夠真真切切地感悟,即便是小學生,也完全可以獲取到很多益處。
教學時,我讓學生去整體地介入教材文本,學生比較理想地抓住一開始的險情,抓住船長與機械師的對話,抓住60人的脫險,抓住船長隨著沉船的下沉,抓住文中乃至文末的議論。學生所產生的感受就是那樣的不一般,對船長的欽佩之情和贊美之情油然而生。學生也由此產生這樣的感悟,哈爾威船長的勇于擔當,哈爾威船長的指揮行為,不僅僅體現(xiàn)出一種壯美,也同樣體現(xiàn)出一種柔情。今天的社會處于高度和平的狀態(tài),但雄壯和柔情之美,還應當是人們所崇尚的審美理念。教育教學的實踐比較有意義地告訴我們:學生真真切切地悟文,就是孩子名字真正意義上叫做“今天”。
三、孩子的名字叫“今天”,需學生暢暢快快表心
整個義務教育階段,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共劃分為四個學段。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分別對不同的學段提出相應的讀寫要求。如第三學段學生的閱讀,就需要學生在閱讀敘事性文本時,能夠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jié),并能夠說出自己的感受,這感受可以是喜愛的,也可以是憎惡的;可以是崇敬、向往的,也可以是同情的。
平時的閱讀教學,我們是很少讓小學生去做出內心的表達的。因此,從相關意義上說,學生的表達都是教師所“畫地為牢”的,學生也是不可能去表達自己閱讀感悟的。因此,從諸多的閱讀教學中,學生的表達都體現(xiàn)不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孩子們也就很難做好或者做出今天的事情來。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去暢暢快快表心,多給學生以表達的機會,也多給學生以表達的肯定和鼓勵,促使學生能夠去毫無顧忌地勇于表達,形成學生表達的“初生牛犢不怕虎”。
如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一文時,我在學生還沒有進入表達之境界時,先來了個先聲奪人的氛圍營造,在學生比較理想地進行著閱讀,獲取著一定的感悟時,直白于學生:“在園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今天課堂,我們一切的言論也都是自由的,老師讓大家盡情表達,盡興表達?!?/p>
一個個學生就是那樣的爭先恐后,似乎都在擔心著沒有表達的機會。從學生所表達的情形看,有令人首肯的表達:“我愿意變成小鳥就變成小鳥,愿意變成小花就變成小花”;有值得點贊的表達:“如果我是青蛙,我愿意在水中游泳就游泳,愿意在陸地上跳遠就跳遠”;當然也有令人感到夸張的表達:“我愿意將地球吃掉,就把地球吃掉”;還有令人感到痛心的表達:“我愿意一個人生活,就一個人生活”……這樣的表達才讓我們看到學生閱讀的內心,閱讀感悟的真實,閱讀感悟的高效。
四、孩子的名字叫“今天”,需學生踏踏實實作文
平時的語文教學,我們是考慮著學生的讀寫結合,但總感到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寫作存有一定的問題。學生中會寫、能寫、樂寫、寫得好的人不是很多,原因何在?我以為是我們將學生的閱讀和寫話截然分開,沒有能夠去比較真實地做到讀寫的有效結合。平時學生的寫作,要么就是圍繞練習進行每兩周的一次作文,要么就是以日記的形式天天寫著自己的所見所聞。看上去在讓學生進行著寫作的訓練,但這樣的訓練實現(xiàn)不了學生的“巧”和“好”,如此的訓練學生是寫不出好東西來的,學生也是相當厭寫的。
對此,我所能想到的辦法是,讓學生踏踏實實地寫自己能寫的東西,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應當說小學生自己想寫什么,一般說來在心里是沒有底的,還是需要我們去引導的。也可以這樣說,當我們要求學生去寫花兒的時候,學生沒有看到想寫的花兒;要求學生寫美好的事兒時,學生沒有相關的見聞。如果我們硬讓學生從牙縫里去擠,他們是根本擠不出東西來的。
我們的小學語文教材其單元的組合都有一個明顯的特色,以主題組合著單元。同一個主題可以以動物之間的關系去體現(xiàn),可以以人物之間的情結去體現(xiàn),還可以山水之間的關系去體現(xiàn)。那么我們讓小學生去寫,就應當讓學生去學習大家的作品,循著大家的思考路徑,去思考著大自然中可寫的東西來。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就不可能沒有東西寫了,而且學生還可以創(chuàng)造出東西來寫的。
如《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通過高爾基和他10歲的兒子之間發(fā)生的“栽花賞花”以及“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課堂上,我要求學生根據(jù)高爾基給兒子的信,讓學生作為他的兒子給他回信,恰好《習作四》是寫一寫自己的心理話,所以我將兩者結合,提醒學生寫回信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1. 首先應該根據(jù)爸爸的來信逐一回答,也可以寫自己的想法。2. 其次,是要注意書信的格式,尤其是開頭和結尾。3. 最后,還可能會再寫其它,告訴爸爸最近家里發(fā)生的新鮮事。4、注意:爸爸在來信里提到的事情,一定要回應。有幾件事,就分幾節(jié)來寫。也可以自己設計一些合適的話題,但是要結合主人公的情況來寫。
之后,我要求學生在想象的基礎上,代替高爾基的兒子寫一封回信?;匦乓龅接袟l理,能把事情說清楚,格式正確。就這樣,圍繞課文閱讀,巧妙安排這樣一次讀寫結合訓練,不但符合課文的內容需要,也符合學生的學情需要;既復習了寫信的格式,也練習了寫作;既深化了課文的主題,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要真正實現(xiàn)“孩子的名字叫‘今天”,需要教師進行思考的問題還很多,也很復雜。作為教師沒有理由不去進行探索和研究。對于我們每個教師而言,擺在我們面前的現(xiàn)實是路漫漫其修遠兮,愿與諸位同仁上下而求索。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廣州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