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徐雁,筆名“秋禾”,1984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現為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省政協常委,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會長,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委員暨閱讀推廣委員會副主任等。長期從事中國圖書文化史研究,積極宣傳“書香理念”,推動全民閱讀進程。其家庭藏書達萬余冊,代表作有《秋禾書話》《藏書與讀書》《中國舊書業(yè)百年》等。
“書香江蘇形象大使”的社會責任感
在2014年6月舉辦的第四屆江蘇書展上,公布了活躍在當下的朱永新等12位全國文化名人為“書香江蘇形象大使”,徐雁教授是其中唯一一個專門從事中國圖書文化研究的閱讀文化學者。
徐教授積極推動全國尤其是江蘇的全民閱讀工作,經常參與各地閱讀推廣活動,在閱讀推廣界具有廣泛影響。閱讀推廣界近年來流傳有“北王南徐”之說(即北大知名學者王余光教授和徐雁教授),這原本是來自南開大學徐建華教授的“戲說”,也可以說是他個人的觀感。但這一說法隨后被當代漢文閱讀學家、中國閱讀學研究會名譽會長曾祥芹教授和當代教育家、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朱永新先生在其各自所寫的序言中認可,這顯然是對徐教授自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畢業(yè)30年來,專心致志從事圖書評論、閱讀推廣和中國圖書文化史研究的一種肯定。
徐教授認為,獲得上述榮譽,倍添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感到應該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厲,為倡導全民閱讀而弘揚書籍文化,為促進“書香社會”建設培育“讀書種子”,為閱讀文化學的學科建設和全民閱讀推廣實踐作出更深的思考,提出更新穎的創(chuàng)意,為促進全民閱讀的深化作出更大貢獻。
人貴有讀書求知之志
徐教授表示,人貴有讀書求知、明理處世之志。人生在世必須汲取好書佳作中的知識芬芳來滋補精神世界,就像人體永遠離不開氧氣、水分、糧油、蔬果的物質滋養(yǎng)一樣。
如今有一句在家庭教育界非常流行的話:“不要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逼鋵?,更關鍵的秘訣在于,“不要讓孩子們滑跌在讀書的臺階上”。徐教授認為,一個人理想的讀書臺階是,在童年、少年時代應多讀古今文學佳作,為自己的精神世界植入感悟力和想象力的智慧芯片;到了青壯年時期,則需要多讀中外人物傳記,去設身處地地體會職業(yè)、事業(yè)與志業(yè)的不易,讓自己腳踏實地地為人、處世和做事,把自己的一技之長做實、做好、做強大。
徐教授十分喜歡讀現當代名人傳記,有不少這一專題的藏書。他喜歡看看這些與自己的祖父母、父母輩分差不多的人物,是如何應對20世紀變幻詭譎的歷史風云、時代風雨和社會風浪的,看看他們在自己這個年齡段,都做過哪些有益無益的事,他們的人生曾經遇到過怎樣的困難乃至災厄,后來又都是怎樣化險為夷的。他認為,通過閱讀名人傳記,讀者可以找到名人之所以能夠站在高處、笑到最后的原因,找出自己和他們之間的差距,發(fā)現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天地閱讀室,萬物皆書卷
徐教授特別倡導“從無字句處讀書”“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大閱讀觀”。這種“大閱讀”的關鍵是,“讀有字書,悟無字理”與“讀無字書,悟有字理”兩種閱讀—思考方式的有機結合。一個人的社會閱歷、時代體驗增加了,有了知行合一的自覺,那就一定不會“死讀書”了。
但“大閱讀”切忌走馬觀花,一定要有“深思考”。所謂“深思考”,就是在有了一定知識積累和學識儲備的基礎上,結合自我社會經驗和生活閱歷進行刨根問底式的求索性思考。求索性思考貴在有“問題意識”,也就是前人所謂的“學貴有疑”,有疑然后求解,再獲得的知識就是一個人的學問真知了。總之,這是一個由“淺閱讀”到“深思考”,進而躍升到“泛閱讀”“深思考”的良性互動過程。
在日常閱讀學習中,徐教授基本上綜合運用三種讀書方法:一是“懸疑解疑式讀書法”,即帶著問題去閱讀;二是“結網式讀書法”,即“學然后知不足”,讀的書愈多愈會覺得需要自己開卷閱讀的書愈多,從而拓展了自己的閱讀視野;三是“提綱挈領式讀書法”,即“不動筆墨不讀書”,在精讀一本好書之后,要用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加以言簡意賅的評述,以掌握書中的精髓。
讀書作文不能懶,天地日月比人忙
徐教授認為,敬惜字紙、書香傳家,是華夏文化的寶貴經驗和優(yōu)秀傳統(tǒng)。徐教授身兼多職,工作繁忙,盡管如此,他每次出差總會在行囊中選帶一本好書,或在車站報攤、機場書店選購一份合適的書報,以便隨時開卷閱讀。
他出版的讀書隨筆集《書來話多》(上??萍嘉墨I出版社),是他在《藏書報》開辟的“秋禾書話”專欄文章的結集,主要推介的是近年來友人們贈送給他的新書簽名本。而《舊書陳香》(上海辭書出版社),則是他閱讀家藏舊書后寫的一些讀書隨筆。
他2014年問世的一部力著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閱讀的人文與人文的閱讀》,該書分為三編,共45萬字。依次為《人文閱讀的豐沛內涵》《閱讀推廣的文化創(chuàng)意》和《“大閱讀”的人文魅力》,不僅對朱熹、陳漢章、孫犁、蕭乾、趙蘿蕤、曾祥芹、莫言等人的讀書生活進行了闡發(fā),對魯迅、錢鍾書、王安憶等作家的現、當代文學名著作了讀者接受的美學分析,而且還探究了書目與書評、傳記文學作品、“文學療愈”、諾貝爾文學獎圖書與全民閱讀推廣的關系,充分闡述了其“人文閱讀”和“大閱讀觀”的基本觀點,體現了他在閱讀文化學領域的知行合一之道。
注重以“親子閱讀”為抓手的家庭閱讀
在長期的淘書、藏書、讀書、講書和評書過程中,徐教授最深切的感受是“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最是書香能致遠,至樂何如誦好詩”等勵學箴言的價值,因為它們道出的都是中國人對讀書價值觀的深刻認識。
他認為,傳統(tǒng)的紙本閱讀可以養(yǎng)成一個人關注細節(jié)、寧靜從容、融會貫通的讀書心態(tài)和閱讀素質,使他善于以不變應萬變,更好地應對愈來愈淺碎和浮躁的網絡閱讀。因此,一個關注孩子成長和成才的家長,一定要注重以“親子閱讀”為抓手,以文學作品閱讀為基礎的家庭閱讀,尤其要多讀名著經典和好書佳作。
2014年暑假,徐教授在佛山舉行講座《書能香家何須花—兒童、少年閱讀的生理、學理》時,曾對聽眾和讀者發(fā)問:“假如你家孩子堅持要收養(yǎng)一只蟋蟀,作為父母你是什么態(tài)度?假如你下班回家,猛然發(fā)現房間白墻上,已被孩子畫滿了涂鴉,你會怎么表示?假如你有一天突然發(fā)現,孩子跟別人學會了寫字但也學會了滿嘴臟話,你是什么感覺?假如你擔心孩子暑假宅在家里,癡迷于電腦游戲或者智能手機,那你會怎么辦?”其實,關于這些“問題”,家長和孩子都可以從書中找到解決的方法。為此,他開列了“2014年暑期閱讀書目十種”,它們是:《童年河》《村童野徑》《時代廣場的蟋蟀》《我親愛的甜橙樹》《失落的優(yōu)雅》《陳年舊事》《護生畫集》《昆蟲記》《走近野生世界》和“全民閱讀書香文叢”。徐教授認為,這些深入淺出、圖文并茂的好書,其中的知識原料和文化給養(yǎng),足以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心智充實而豐沛的暑期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