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躍
在我們家,你經常會看這樣一副畫面: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人,正端坐于書桌前,戴著老花鏡,手捧一本書,全神貫注地品讀著,一杯清茶還冒著熱氣,書香伴著茶香。眼前的這位老人,就是我那七十歲的爺爺,一個熱愛學習、愛書如命的人。
爺爺酷愛讀書,書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每年都要花幾百元訂書報,每一本書、每一張報紙都是他的最愛。郵遞員一送過來,他就如獲至寶,手不釋卷,細細品讀。為了把這些書報各歸其類,方便隨時查找,他又不惜重金,買了一個四層的大書柜。現在他的書柜幾乎都裝滿了,文學科技、天文地理、歷史名著,真是琳瑯滿目,應有盡有。為了讀書,他都把臥室變成門類齊全的圖書館了。
爺爺因為看書太過專注,還鬧過不少笑話呢。有一次,家里來了客人,奶奶把西瓜放在桌上,招呼正在看書的爺爺為客人切西瓜。只見爺爺捧著書直接去了廚房,奶奶見爺爺進去半天沒出來,到廚房一看,爺爺嘴里念叨著:“哎!這瓜皮怎么那么硬?”奶奶忍不住笑著說:“你在干什么?怎么把冬瓜當成西瓜切?”這時,拿著書的爺爺才回過神兒來,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唉,都是看書惹的禍。
爺爺愛書,對每一本書都很愛惜。一天,我從爺爺書柜里抽出一本《地球歷史》翻著看,看完后隨便往床上一扔,爺爺一進門就問:“誰干的?”我只好向爺爺承認了錯誤。從此,爺爺給我立下一條“法”規(guī),書可以讀,但讀完的書要整整齊齊放進書柜里,在哪里拿的,看完后還放在哪兒,不能弄亂了。我看書的好習慣是在爺爺的監(jiān)督下形成的。
這就是我的斧爺,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閱讀典范,望著他如癡如醉的讀書背影,我暗暗豎起了大拇指,這就是我身邊的榜樣??!
寫作亮點:小作者抓住爺爺“愛書如命”這一特點,有條不紊地娓娓道來,依次寫出爺爺年年買書、專注看書鬧出笑話和對書的愛惜,用細節(jié)寫活特點,這樣一個“愛書如命”的人物形象便躍然紙上。
你還可以這樣寫:寫人文章的重中之重是突出人物的特點。關于愛讀書的爺爺,我們還可以這樣設計:爺爺看書是有所側重的,他既看有關國家大事的書,也看生活方面的書,并會運用書里的知識為大家答疑解惑,甚至在社區(qū)里開設專門的故事小課堂等,突出“愛讀書”的特點給爺爺帶來的樂趣,這樣爺爺的形象會更加全面和立體,同學們不妨一試哦!
拉風哥有話說:小作者的爺爺可真是一位書迷呢!小作者抓住典型事例,從多個方面為我們刻畫了一個“愛書如命”的爺爺,一起圖解文中第二自然段,認識一下這位“愛書如命”的可愛爺爺吧!
好詞好句好段
他仔細地盯著書中的內容,細細地品讀著,有時開心地笑著;有時眉頭緊蹙,好像要哭的樣子;有時又深深地嘆氣,令人捉摸不透。好像已經與書中的世界融為一體,書中的每一件事,每一句話都牽動著他的喜怒哀樂,使他沉溺其中,每讀定一篇后,他輕輕地合上書本,閉上眼睛陷入沉思,似是在回味書中的那片世界。(好詞:品讀 眉頭緊蹙 捉摸不透 沉溺其中 回味)
關于名家讀書的好段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里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里捧著一本書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