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霞 樊紅衛(wèi) 倪世曼
摘要:從拱棚建設(shè),茬口安排,西瓜、豇豆、西葫蘆栽培等方面總結(jié)了玉門市雙拱雙膜西瓜/豇豆/西葫蘆高效栽培技術(shù)。
關(guān)鍵詞:西瓜;豇豆;西葫蘆;雙拱雙膜;玉門市
中圖分類號:S651;S643.4;S642.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1-1463(2017)08-0089-04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7.08.024
玉門市地處河西走廊西南部,被山地和戈壁包圍,整個地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南北兩山之間形成一個狹長的走廊地帶,是舉世聞名的古“絲綢之路”重鎮(zhèn)。海拔1 200~2 200 m,無霜期135 d,日照數(shù)2 841~3 267 h,10 ℃以上的積溫 2 880 ℃,晝夜溫差大。境內(nèi)有疏勒河、白楊河、石油河,渠系配套,非常適合設(shè)施蔬菜種植[1 ]。2016年全市設(shè)施蔬菜面積21.639 萬hm2,其中塑料拱棚面積達到75 105 hm2,占設(shè)施蔬菜總面積的34.7%。為進一步挖掘拱棚增產(chǎn)潛力,我們在原有技術(shù)的基礎(chǔ)上不斷改進,總結(jié)出雙拱雙膜西瓜/豇豆/西葫蘆高效栽培技術(shù)。應用該技術(shù),西瓜產(chǎn)量61 500 kg/hm2,收入98 400元/hm2;豇豆產(chǎn)量 12 000 kg,收入48 000元/hm2;西葫蘆產(chǎn)量 34 320 kg/hm2,收入71 340元/hm2,總收入可達21.75萬元/hm2。種植效益可觀,農(nóng)民樂意接受,具有推廣意義。
1 拱棚建設(shè)
采用全鋼架鍍鋅拱棚,脊高3.3 m,跨度8 m,拱架間距1.2 m,棚長42 m。拱棚兩側(cè)設(shè)置卡槽,拱架用地錨(水泥預制件)固定,采用厚0.012 mm的防霧滴棚膜扣棚,棚膜上用壓膜線繃緊棚膜。棚中棚鋼架拱架高2.1 m,跨度8 m;拱架由1寸鋼管加工,每座拱棚內(nèi)用13個鋼架,用螺紋鋼地錨固定,鋼架間距4~5 m,鋼架頂部用12#鐵絲鏈接,然后拉7~9道塑料繩繃緊綁在拱架上;采用幅寬10 m、厚0.012 mm防霧滴棚膜扣棚,形成棚中棚。
2 茬口安排
頭茬種植西瓜,采用平塘種植。2月18日育苗,3月16日整地起壟,3月24日定植,6月3日西瓜陸續(xù)上市。5月22日在西瓜秧間隙直播豇豆,6月15日清除瓜秧,7月上中旬至8月中旬為采收盛期,9月上旬拉秧。7月16日在豇豆秧之間點播西葫蘆,9月5日進入收獲期,10月下旬至11月初西葫蘆停止生產(chǎn)。
3 西瓜栽培技術(shù)
3.1 整地施肥
3月16日開始整地,結(jié)合整地施入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45 000~75 000 kg/hm2、有機復合肥(有機質(zhì)含量20%)1 800 kg/ hm2、普通過磷酸鈣1 500 kg/hm2、磷酸二銨900 kg/ hm2、硫酸二鉀復合肥300 kg/hm2、鈣鎂硼鐵鋅30 kg/hm2做底肥。整地時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進行土壤消毒。
3.2 起壟鋪膜
整地后沿棚向劃線起壟,采用窄溝寬壟覆膜種植方式,人工起壟,壟寬180 cm,溝寬50 cm。用幅寬145 cm地膜覆蓋水溝及定植行,覆膜時拉緊膜并壓實,在膜上每隔2~3 m用細土橫向壓土帶。
3.3 品種選擇
選用抗病蟲、耐鹽堿、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商品性好的當?shù)刂髟云贩N美麗 。
3.4 定植
采用穴盤基質(zhì)育苗移栽方式,雙行定植,株距40 cm,定植密度38 400株/hm2。定植時用根標1 000倍液+生根粉500倍液蘸根。
3.5 田間管理
3.5.1 肥水管理 定植后澆緩苗水,緩苗后進行翻溝散濕提高地溫進行蹲苗?;ɡ倨陂_始加強水肥管理,苗肥追施尿素225 kg/hm2,坐瓜后追施尿素75 kg/hm2+磷酸二銨225 kg/hm2+硫酸鉀復合肥1 500 kg/hm2,分2次追施。苗期至瓜膨大期噴施2~3 g/kg磷酸二鉀、48 g/kg芭能等葉面肥,每隔7~10 d噴1次,連噴3次,
3.5.2 溫度管理 整地前10 d左右在棚內(nèi)鋼架上搭膜,增加保溫層。定植前20 d左右將拱棚鋼架外棚膜搭好,棚口封嚴,早晚均不揭膜保溫,以提升地溫。進入4月中旬以后,外界氣溫升高,棚內(nèi)最低氣溫高于15 ℃時早晚保溫,中午要加大通風量。5月20日后當外界最高溫度達29 ℃,最低溫度為13 ℃時可完全揭膜進行露地生產(chǎn)。
3.5.3 植株調(diào)整 5葉期開始雙蔓整枝,主蔓留瓜,選第2或第3雌花結(jié)瓜,每株留瓜1個。側(cè)蔓從9~11節(jié)開始打頂,每隔3~5 d整枝1次,果實坐住后不再整枝。
3.5.4 人工輔助授粉 西瓜是典型的蟲媒異花授粉作物。棚內(nèi)西瓜要及時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以提高西瓜的座果率。授粉宜在10:00時以前進行。
3.5.5 留瓜 西瓜留瓜節(jié)位對果實的大小、產(chǎn)量的高低以及商品性影響極大,一般選擇主蔓第15~20節(jié)、第2或第3雌花。當幼瓜坐住后,為保證其正常發(fā)育,需及時順瓜、墊瓜、翻瓜。采收前4~5 d,當果實8成熟以上時把瓜豎起來,使果實發(fā)育更趨圓整,色澤良好。
3.6 病蟲防治
3.6.1 西瓜蔓枯病 發(fā)病初期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400倍液進行灌根,連灌2~3次?;蛴?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 d噴1次。
3.6.2 西瓜白粉病 發(fā)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2 ],或20%三唑酮乳油2 000~ 3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 d左右噴施1次。
3.6.3 瓜蚜 定植前在定植穴內(nèi)放置蔬菜藥片,可防治西瓜蚜蟲。放置藥片時注意勿與根系直接接觸,避免燒根傷苗。
3.7 適時采收 當?shù)毓刹墒?成熟的瓜,異地運輸可采收8成熟瓜。果實表面花紋清晰,具有光澤,臍部、蒂部略有收縮是西瓜成熟的形態(tài)標志。
4 豇豆栽培技術(shù)
4.1 品種選擇
豇豆品種選擇中早熟豇豆品種之豇28-2,播種前進行浸種催芽。
4.2 播種
采用直播方式在西瓜秧之間點播。播種深度約為3 cm,每穴3~4粒,株距30~40 cm。出苗后間去弱、小、病苗,每穴2~3株留苗。
4.3 田間管理
4.3.1 肥水管理 播種后要及時澆水。出苗后澆1次苗水并中耕?,F(xiàn)蕾時澆小水,澆水后中耕;初花期不澆水。第1花序坐莢后開始加大追肥澆水量,促進果莢生長。結(jié)莢期要保證水肥供應,經(jīng)常保持畦面濕潤,每隔1~2次水追肥1次,每次追施尿素75.0~112.5 kg/hm2,防止脫肥早衰。結(jié)莢盛期可結(jié)合施氮追施磷鉀肥1~2次,每次追施三元復合肥75~112.5 kg/hm2,或磷酸二氫銨75.0 kg/hm2+硫酸鉀75.0 kg/hm2。結(jié)莢期也可葉面噴灑3 g/kg的磷酸二氫鉀、1 g/kg的硼砂和1 g/kg的鉬酸銨溶液2~3次。
4.3.2 引蔓上架 主蔓抽生很快,植株五六片葉時要及時吊蔓并引蔓上架,架要牢固,防止趴架。引蔓要在晴天上午或下午進行。
4.3.3 植株調(diào)整 及時整枝、抹芽、摘心以調(diào)節(jié)秧果平衡。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側(cè)芽徹底抹除,保證主蔓粗壯。主蔓第1花序以上側(cè)枝各節(jié)位的側(cè)枝留2~3片葉摘心,促進側(cè)枝形成第1花序。主蔓爬滿架后及時摘心,促進下部側(cè)枝開花結(jié)莢。
4.4 病蟲防治
4.4.1 豇豆銹病 發(fā)病初期選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3 ]、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硫磺懸乳劑200~300倍液噴霧防治,間隔7~10 d噴1次,連噴3~4次。
4.4.2 潛葉蠅 卵孵化盛期選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90%敵百蟲晶體1 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
4.5 采收
開花后12~15 d為豇豆嫩莢采收適期,采收要及時。初果期和后期一般2~3 d采收1次,盛果期每天需采收。采收時要保護好花序,勿損傷花序上的其他花蕾,不能連同序柄一起摘下。
5 西葫蘆栽培技術(shù)
5.1 品種選擇
西葫蘆種植選擇耐寒性強、耐濕、抗病性強的矮生型短蔓品種冬玉。
5.2 播種
采用直播的方式,播種時為防種子帶帽出土,深度一般在2~3 cm。株距40~45 cm,每穴3~4粒。出苗后間去弱、小、病苗,每穴留苗1~2株。
5.3 田間管理
5.3.1 肥水管理 幼苗出土后澆苗水1次,苗水可輕澆,并隨水沖施尿素或硫酸銨1 200 kg/hm2左右促其發(fā)棵。第1雌花開放后3~4 d,當瓜長8~10 cm時進入結(jié)瓜期,根瓜坐住后每隔5~7 d澆水1次,每隔15 d追施氮磷鉀復合肥250.5~300.0 kg/hm2 1次。10月下旬后,外界氣溫逐漸下降,棚內(nèi)灌水要以淺灌為主。
5.3.2 人工輔助授粉 西葫蘆單性結(jié)實能力差,尤其生長后期溫度低、通風量較少,難以坐果,可用20~25 mL/L的 2,4-D,或30~50 mL/L的番茄靈處理[4 ],處理時間一般在上午9:00時左右。
5.3.3 溫濕度管理 進入 9月份后天氣轉(zhuǎn)涼,晚上溫度較低。9月中旬應在外層拱架上覆蓋棚膜,進行單層拱棚生產(chǎn),每天揭膜放風、扣膜保溫;隨著外界溫度的逐漸降低,10月上旬應在拱棚內(nèi)拱架上加蓋1層棚膜,形成棚中棚雙膜覆蓋,以增強夜間保溫效果。隨著秋季延伸,白天放風時間從早晨10:00時以后逐漸推遲揭膜放風時間,10月下旬以后12:00時后開始放風。陰天或出現(xiàn)寒潮降溫時要注意保溫,全天不放風。
5.3.4 植株調(diào)整 根瓜坐住后及時摘除植株基部的少量側(cè)枝。生長中后期基部葉片距離地面過近,濕度大光照弱時易成為發(fā)病中心,根瓜采收后應予摘除。
5.4 病蟲害防治
5.4.1 西葫蘆病毒病 發(fā)病初期噴施20%鹽酸嗎啉胍·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油1 000倍液防治,每隔10 d左右噴1次,連噴2~3次。
5.4.2 西葫蘆白粉病 發(fā)病前期或初期,選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 500~2 000倍液[5 ],或40%多硫膠懸劑500~6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 d噴1次,連噴3~4次。噴藥要點是早預防,午前防,噴灑周到,大水量。
5.5 采收
定植后55~60 d左右,果實達到250~500 g時采收。生長前期溫度和光照條件較好,植株生長量較快,應適當早收,以避免墜秧影響后期結(jié)果。
參考文獻:
[1] 楊迎萍,劉海建. 玉門市耕地質(zhì)量評價[M]. 蘭州:甘肅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15.
[2] 劉海河,張彥萍. 蔬菜病蟲害防治[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13.
[3] 賀 勛. 豇豆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shù)[J]. 四川農(nóng)業(yè)科技,2008(3):50-51.
[4] 張振賢,喻景權(quán),于賢昌,等. 蔬菜栽培學[M]. 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出版社,2003.
[5] 王 敏. 西葫蘆病害防治要點[J]. 種業(yè)導刊,2001(5):24-24.
(本文責編: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