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任
人大代表將“辭職”納入“承諾”,并非承諾必須辭職,而是在有必要辭職之時,自覺、主動地提出書面辭職請求,以保障人大代表退出機制的順暢實施。
代表任職前做出有必要辭職時主動辭職的承諾,是對依法加強人大代表隊伍建設的應有姿態(tài)。長期以來,許多代表一旦當選,干好干差都要熬到底,將法律關于代表辭職的規(guī)定置于腦后,影響了代表隊伍整體功能的提高和發(fā)揮。將“當辭就辭”納入“承諾”,既有言在先又言而有信,定會有效激發(fā)代表履職積極性。
代表任職前做出有必要辭職時主動辭職的承諾,是落實18號文件精神的需要。文件對建立健全不稱職代表退出機制提出了明確要求,這是在新形勢下創(chuàng)新、加強人大工作的需要,既是對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要求,也是對各級人大代表的要求。人大代表對此作出“任前承諾”,正確地對待“進退去留”,彰顯了顧全大局的擔當精神。
代表任職前做出有必要辭職時主動辭職的承諾,還是促進“勸辭”制度落到實處的內動力。近年來,不少地方人大常委會都出臺了對人大代表的“勸辭”規(guī)定,雖已初見成效,但仍面臨諸多困境。因為法律既沒有“免去代表職務”、“撤銷代表職務”的規(guī)定,也沒有“勸辭”的具體規(guī)定,僅有七種情形可以終止代表資格?!皠褶o”是一種被動的作用力,不具備法定的強制力。如果代表在任職前就做出有必要辭職時主動辭職的承諾,這就具備了落實“勸辭”制度的內動力。
代表任職前做出有必要辭職時主動辭職的承諾,也是嚴于律己、自我加壓,努力做一名稱職代表的良好開端。當選代表并非進了“保險箱”,代表職務并非“終屆制”。任職前就具備這種認識而且鄭重承諾,有利于任期內經常以此警醒自己,鞭策自己,不忘初心,踐行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