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勒·凡爾納
【作品導(dǎo)讀】
《神秘島》是凡爾納“科幻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小說講述了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期,五名美國北軍俘虜在神秘荒島的故事。五名北軍俘虜趁人不備,乘坐氣球逃離里士滿,中途遭遇風(fēng)暴,被拋在太平洋的一個荒島上。他們團結(jié)互助,憑著自己的智慧和驚人的毅力,在這個他們?nèi)∶麨榱挚蠉u的神秘荒島上頑強地生存下來,并建立起富庶的家園。最后,他們登上格蘭特船長的兒子羅伯特指揮的鄧肯號游船,重返祖國的懷抱。小說情節(jié)波瀾起伏,險象環(huán)生,神秘莫測,充滿廣博的科學(xué)知識。同時,小說熱情謳歌了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意志和堅忍不拔、不畏強暴的品質(zhì),洋溢著強烈的追求自由和愛國主義的精神。
【片段欣賞】
賽勒斯·史密斯已經(jīng)說過了,要“從頭做起”。工程師所說的這個“頭”,就是要制造一種器具,用它來改變天然的物質(zhì)。大家都知道,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熱能。燃料(木柴或是煤炭)隨時都有,現(xiàn)在必須做一只爐子。
“做爐子干什么?”潘克洛夫問道。
“用來燒我們所需要的陶器。”史密斯回答說。
“用什么來做爐子呢?”
“用磚頭?!?/p>
“磚頭從哪兒來?”
“用陶土做。我們開始吧,朋友們。為了省事起見,我們就把原料產(chǎn)地辟為工場,納布管吃的東西,那里有的是火,可以烹調(diào)?!?/p>
“不,”通訊記者說,“沒有打獵的武器,吃的東西就沒有,那怎么辦呢?”
“啊,能有一把刀就好了!”水手大聲說。
“怎么?”史密斯問道。
“是??!有了刀我馬上就可以做一副弓箭。這樣,伙食房里就可以有大量的野味了!”
“是的,一把刀,一把快刀……”工程師自言自語地說。
這時候史密斯看見托普正在岸邊跑來跑去,突然,他的臉上顯得奕奕有神。
“托普,過來!”他說。
托普聽見主人喊就跑過來了。史密斯用兩肘夾著它的頭,把它脖子上的套環(huán)解了下來,他把它折成兩段,說:“這是兩把刀,潘克洛夫!”
水手高興地歡呼了兩聲,代替回答。托普的套環(huán)是用薄薄的回火鋼片做成的,只要在沙石上把它開了口,然后在較細(xì)的石頭上磨快就行了。海灘上沙石很多,只用了兩個鐘頭,他們就磨好了刀,裝上了結(jié)實的刀柄,于是小隊里就有兩把快刀作為工具了。
制成第一批工具以后,他們勝利地歡呼起來。這的確是他們寶貴的勞動成果,而且完成得非常及時。他們出發(fā)了。史密斯建議還是到格蘭特湖的西岸去,前一天他曾注意到那里的陶土地,還撿了一點作為標(biāo)本帶回來。于是他們沿著慈悲河,穿過眺望崗,走了五英里多,到達(dá)一塊林間空地,這里離格蘭特湖還有二百英尺。
赫伯特在路上發(fā)現(xiàn)了一種樹木,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就是用它的樹枝做弓的。這就是棕櫚科的克里井巴樹,這種樹的果實不能吃。他們砍了一些又長又直的樹枝,捋去樹葉,把兩頭削細(xì),使中段比較粗壯,這樣就只等找一種適合的枝條做弓弦了。結(jié)果他們找到一棵木槿,它的纖維非常結(jié)實,可以和動物身上的筋腱相比。于是潘克洛夫就做成一張相當(dāng)有力的弓,現(xiàn)在只差箭了。箭桿是很容易做的,他找了一些既硬又直、沒有節(jié)的樹枝就做成了。然而還缺箭頭,鐵的代用品卻不容易找到。潘克洛夫說他已經(jīng)盡了自己的力量,剩下來的只好碰機會了。
居民們來到了前一天發(fā)現(xiàn)的地方。這里遍地都是陶土,對于制造磚瓦非常有用。這項工作并不困難,只要用沙子濾凈陶土中的雜質(zhì),然后把陶土做成磚頭的形狀,再用柴火燒一下就行了。
磚坯一般都是用模子壓出來的,可是工程師只好用手來做。這件工作一共做了整整兩天,工人們把陶土浸在水里,手腳并用,把陶土調(diào)和好。然后把它們分成一樣大小的一塊一塊。一個熟練的工人不用機器,十二個鐘頭可以做一萬塊左右,可是林肯島上的這五個制磚工人,兩天所做的還不到三千塊。他們把制成的磚坯一塊挨一塊地排在一起,等過三四天完全燒干,就可以用來砌爐子了。
【探究練習(xí)】
1.閱讀選文,請你說說島上有哪五個居民。
2.選文中,這五位島上的居民做出了哪些生活必需品?
3.請概括五位居民共同的特征。
【李傳鵬/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