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豐年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4-000-03
摘要本文就學校體育與專業(yè)化訓練進行分析,探討目前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主要措施,以及專業(yè)化訓練對于目前學校體育工作問題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專項化訓練學校體育
一、前言
最近這些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不斷高度重視學校體育的發(fā)展,從政府到社會都普遍認識到了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已經(jīng)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所以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加快推進學校體育改革步伐,學校體育工作取得較大進展。學校體育目前作為我國整個體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但影響著社會體育和競技體育的發(fā)展,而且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出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國辦發(fā)〔2016〕27號》也提出了要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的相關工作。而就目前來看學校體育更像是一個體育的一個孤立的分支,雖然教育部也曾經(jīng)提出來過要把“競技體育和學校體育相結合”但也只是強調要多舉辦競技體育相關比賽,而真正能體驗到“競技體育和學校體育相結合”的一部分學生也只限于班級里體育素質比較好的學生。而體育課堂作為學校體育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幾乎沒有和競技體育相結合的方面,該怎么上體育課?如何上好體育課?目前也是眾說紛紜。
二、學校體育目前存在的問題
學校體育目前存在的問題很多,其中包括政策,師資,教學,測試,監(jiān)督等幾個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已經(jīng)提出來很多年了,而本人通過實地考察和實際教學經(jīng)驗,總結和體會到幾個問題,可能會對學校體育改革有所幫助。
(一)體育課的形式拘束于傳統(tǒng)觀念
近年來關于對于體育課的改革提出了很多很多,但體育課的傳統(tǒng)上課模式還是沒有變,我們如果只是片面的去改變體育課的內容,而不去改變體育課的上課模式,會使體育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困難。目前我國學校體育的兩大指導思想是“健康第一”,“終身體育”。而“健康第一”指的是積極的健康,我們要通過鍛煉獲得健康,而獲得健康的方式就是增強學生們的體質,而增強學生們的體質可不是簡簡單單的通過一些游戲,一些慢跑就可以提升的,作為學校體育不需要專業(yè)運動員那么刻苦的,時間長的去訓練,但增長體質的基本運動規(guī)律不會變。而體育課只有40分鐘,而一個完整的準備活動就要20~30分鐘,而很多體育技能都需要在一個身體完全活動開的前提下才能進行教學,這就讓很多老師無法施展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來進行有效的體育教學。
(二)傳統(tǒng)大課間的弊端
“大課間”這一活動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們日程課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大課間”真的科學嗎?真的適合現(xiàn)階段的教育培養(yǎng)模式嗎?真的可以培養(yǎng)同學們對體育的興趣嗎?一次“大課間”一般是半個小時左右,而這“半個小時”對于學生們來說真的意義有多少?本人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大課間的形式有三種:第一是做操;第二是慢跑;第三,教一些各自學校的特色項目如跳神,跆拳道等。但是目前我國現(xiàn)階段學校體育的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作為一個專業(yè)的體育人都應該明白,上述前兩種形式的哪種可以很有效的增強體質嗎?或許半個小時的慢跑或者做操只能維持一定程度的體能,或者保證學生體質不去下降,而不是真正提高。
對于一個學生來說,一天的緊張學習中的“半個小時”給了體育,但體育能帶給學生們多大的提高,即“大課間”的真正效率到底有多高?這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
三、專項化訓練的相關內容和理論依據(jù)
對于專項化訓練來說,一直以來困擾我國教練員和體育教師主要問題就是早期專項化訓練的運動強度和訓練內容的把握。對于早期專項化訓練曾經(jīng)部分學者提出,可導致運動員運動生涯縮短,破壞運動員的生理發(fā)育,會出現(xiàn)短期運動成績提升,但不利于運動員長遠發(fā)展的現(xiàn)象。
本人認為,中國運動員確實存在這一現(xiàn)象,但導致這一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早期專項化訓練導致的,而是我們早期專項化訓練的階段性,訓練內容,訓練強度不科學,不準確所導致。而如何對中小學生進行正確的早期專項化訓練,同樣對我國學校體育改革具有重大意義。
(一)早期專項化訓練的重要性
實踐證明,一個優(yōu)秀的運動員,在其整個運動訓練過程中,專項技能和專項能力所需要的協(xié)調能力、反應能力、高頻率活動的能力、對時間與空間的辨別能力、節(jié)奏感等能力的發(fā)展,有2/3偏高是在青春發(fā)育結束以前,尤其是在“少兒”的運動素質發(fā)展的敏感期期間所獲得的。如果這一時期,進行大比例的一般性身體全面發(fā)展的訓練,或非專項性的一般技能及體能訓練,不僅會耽誤發(fā)展專項能力的大好時機,而且也會使運動員在日后的高水平訓練中,無法達到這時期所能獲得的發(fā)展專項能力訓練的最佳效果。這是因為運動員的年齡增大,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靈活性相對減緩;非專項能力在大腦皮質建立了較強的“興奮灶”。
以跳高,跳遠這一類項目為例,運動員對動作技術的掌握,對其運動成績會產(chǎn)生絕定性的影響,跳躍性項目在助跑與起跳的銜接,在不同的跳躍性項目中具有不同的銜接技術,更需要不同的專項能力來維持這樣的技術,如果早期專項化訓練不系統(tǒng),不專業(yè),錯過了發(fā)展這一方面能力的黃金時期,日后再想去提高這一部分的能力會變得十分困難和低效。
(二)全面身體訓練和專項身體訓練
全面性的身體訓練和專項身體訓練在運動員早期訓練過程中,一直是教練員和體育教師把握的重點和難點。這受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影響,因為早期專項化訓練具有不可控性和風險性,如果無法控制早期專項化訓練的運動負荷,會應該該運動員以后的運動成績。所以大多數(shù)教練員和體育教師都采用比較“保險”的“全面性身體訓練”來作為一個運動員在早期運動訓練過程的主要訓練方式。還是以跳躍性項目運動員為例,他們需要去跑一些長距離的耐力跑,上肢力量訓練等,而這些訓練如果控制不好的話,對于他們的跳躍成績會有很大負面影響。因為跳躍性項目雖然進行的時間很長,但其和中長跑的耐力不一樣,他們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承受的耐力,而真正參與到比賽中也就6~8次跳躍,所以他們幾乎不需要有氧耐力訓練,而過多的有氧耐力訓練,還會破壞跳躍運動員的發(fā)力感覺和肌肉力量。而過多的上肢訓練,也會破壞跳躍性運動員的發(fā)力感覺和體重。
本人認為,全面身體訓練和專項身體訓練對于運動員都具有一定的意義,但分清主次才是其核心問題。專項性身體訓練應該作為跳躍運動員的核心訓練內容,而全面身體訓練應作為其輔助訓練內容。而專項體能的提升會對其他部分的體能形成一個促進作用,而適當?shù)奶岣哒麄€身體的運動能力對專項體能的提升也是一個基礎性的保障,例如對于跳高運動員的有氧耐力訓練可以一周或者兩周安排一次適宜強度的耐力跑對于其專項能力的提升是有很大幫助的。
四、專項化訓練對于學校體育的意義
王光尋的研究表明:“青少年運動員進行早期專項化訓練的可行性是指在這個時期青少年的模仿能力強,領會意圖快,采用適合青少年發(fā)展特點的手段對其進行訓練。其內容應該包括蘭個方面:第一,專項技術訓練部分。基本技術和完整技術規(guī)范化,要對少年兒童進行科學、合理的規(guī)范化技術訓練,多以基本動作為主。第二,專項身體素質部分。全面發(fā)展素質中突出專項素質。專項的運動量和強度部分”。
由此可見專項化訓練的內容與學校體育的本質相符合,本人認為學校體育中的專項化訓練和競技體育中的專項化訓練還是其特殊性,因為學校體育中的學生和專業(yè)運動員在運動能力上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所以學校體育中的專項化訓練應該繼承競技體育中的專項化訓練的優(yōu)點,而學校體育中的專項化訓練的目的在于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適當?shù)陌才胚\動強度和訓練計劃,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并掌握某個項目的運動技能,這不但可以增加體育教育的有效性,而且還可以提高體育課的趣味性,使同學們感受到上體育課的意義,從而為形成“終身體育”的人生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對于學校體育工作中的專項化訓練的方法與建議
目前的學校體育的課程設置對于專項化訓練的實行是有很大的困難,但本人認為如果想要有效地改變學生身體素質。一定要將專項化訓練的“精髓”加入到學校體育的課堂內容當中,以下是本人其提出的幾點建議:
(一)取消大課間,將體育課的時間提高,大約在1小時~1小時20分之間
目前體育課的時間只有40分鐘,而我們的學校體育工作一再強調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這對于基層體育來說確實有些困難,因為一個系統(tǒng)準備活動的時間就要占到一堂課的3分之2的時間,所以提高體育課的時間是進行專項化訓練的前提,而這個時間從哪里來?本人建議取消傳統(tǒng)的大課間活動形式,將每天大課間的時間加入到體育課中,然后為體育課安排特定的時間進行專項化訓練。這樣不但可以有效地利用體育課的時間進行完成的體育課訓練,還沒有對其的時間增加或者減少,從而不影響到學校教學的基本形式。注意說明一點,即使是專項化訓練也不需要天天訓練,以周訓練計劃為例,我們可以周一到周三安排體育課,周四休息,周五再安排一堂體育課。
(二)提高體育教師的體育專項水平
目前學校體育教師質量不高確實是影響學校體育工作更好進行的一個重要障礙,所以無論是體育類大學的學生還是對于在職體育教師都要進行適當?shù)膶m椈柧毤寄芎拖嚓P知識的培訓,使其可以根據(jù)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合理的安排適合其學生自身特點的專項化訓練。
還有一點就是早期專項化訓練是有一些弊端的,會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和一些社會價值觀的問題,因為體育類項目以競爭和表演為主,如果不正確引導會使學生們過于爭搶好勝或因為一些體育成績帶來的虛榮感而輕浮做人。這些弊端如果體育教師具有相對應的人文方面的知識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加強體育教師的人文方面的培養(yǎng)也是重中之重。
(三)確保學校體育組具有多種專項的體育教師
基于我國目前的教育模式,小學,初中和高中大多數(shù)是分開教育的,所以很難做到一個體育教師一直培養(yǎng)一批學生,但我們應該盡可能的確保學生可以在升學后還能繼續(xù)進行自己以前從事項目的訓練,這樣可以確保訓練的階段化,從而隨著訓練年限的積累,對于一個項目達到熟能生巧的狀態(tài)。
(四)進一步加強關于學校體育的傷害事故的責任歸屬和保障制度
因為體育活動本身就帶有競爭性,但我們不應該因為其容易發(fā)生傷害制度而選擇回避體育運動,這不利于我們從本質上解決問題,也不利于我們實現(xiàn)“健康第一”的指標,因為我們所追求的健康是積極的健康,絕對不是不運動所帶來的“不受傷”。所以建立和完善針對學體育傷害事故的保險機制是實行學校體育專項化訓練的重要保證。
六、結語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專項化訓練在我國運動訓練領域尚不完善,而學校體育的專項化訓練更是有很大研究空白,但學校體育的專項化訓練確實是一套可以將科學的訓練方法切合實際的運用到學生們體育生活的有效的方法。雖然現(xiàn)在學校體育的專項化訓練還處于初級階段,但只要讓學生們切身感受到體育課他們可以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并且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可以切合實際的掌握一項體育運動技能,學生們從自身就會轉變對“體育課只是放松,玩”的看法,從而影響到學生家長,而至整個社會。但其中到底哪些體育項目適合中小學生訓練?如何在學校體育工作中根據(jù)學校體育自身的特點來進行專項化訓練?還有待我們體育人和有關學者進一步深入和細化的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曹景偉,夏祥鶴,鮑勇.“運動訓練原則”體系新探[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1(2).
[2]姚蕾.當代中國學校體育發(fā)展的熱點問題解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0(3).
[3]張京華.關于我國中小學學校體育主要問題的調查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2.
[4]呂長春.論田徑早期專項化訓練的優(yōu)劣[J].競技體育.2014(94).
[5]霍方陽.青少年運動員早期專項化訓練利弊分析及對策建議[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5.
[6]劉學,陶于.試論現(xiàn)代運動訓練的專項化發(fā)展趨向與少兒運動訓練[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4).
[7]龐宏陸,洪國梁,崔東霞.學校體育教育與競技體育教育相結合的可行性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5(4).
[8]劉乃寶,嚴峰,楊銘.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責任歸屬與保障機制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5(1).
[9]韓魯安.一般與專項訓練相結合原則若干問題初探[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5(4).
[10]銀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視角下田徑項目訓練中核心力量訓練的應用及意義[J].教育時空.
[11]董國珍.學校體育運動訓練指南[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7.
[12]韓勝利.談談少年兒童早期專項化訓練的弊端口[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6(5).
[13]李金華.少兒早期專項化的弊端[J].名家指點.2000(3):12.
[14]王光尋.試析少兒田徑項目的早期專口化訓練和身體素質全面發(fā)展的關系[J].安徽體育科技.
[15]陶于.我國運動訓練亟待重新認識的早期訓練理論問題——早期專項化與早期??诨柧殕栴}探析陰[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