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福梅 李佩娜
(收稿日期:2016-12-15)
分段梯度隨訪模式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席福梅 李佩娜
目的 探討分段梯度隨訪模式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顱腦外傷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出院指導及家庭隨訪。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分段梯度隨訪模式,干預時間為6個月。分別于干預前、干預后1、3、6個月應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功能缺損程度(NIHSS)評分、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簡易健康調查量表(SF-36)對兩組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進行評價。結果 觀察組干預1個月、3個月、6個月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ADL評分、SF-36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分段梯度隨訪模式能有效改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神經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
顱腦損傷;隨訪
顱腦外傷是神經外科常見的多發(fā)性疾病,患者傷后常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運動、認知、情緒、行為、語言等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因此,術后盡早盡快地恢復患者相關功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對改善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顱腦外傷患者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絕大部分患者需帶殘回家進行康復鍛煉。家庭是顱腦外傷患者術后的主要康復場所,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屬對家庭康復知識缺乏認知,從而影響患者居家康復效果[2,3]。為了更好地提高顱腦外傷患者出院后預后效果,本研究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對我院住院的60例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實施分段梯度隨訪模式,對其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進行觀察、評價,以促進患者院外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顱腦外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頭部CT或MRI確診;(2)格拉斯哥評分(GCS)3~11分;(3)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2)合并腦部腫瘤、腦動脈炎、類淀粉樣血管疾病者;(3)合并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所致重度昏迷者;(4)精神障礙、認知障礙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 32~78歲,平均(58.24±3.5)歲。腦外傷類型:腦挫裂傷 28例,硬膜下血腫 15例,硬膜外血腫 10例,頭皮挫裂傷 4例,腦干損傷 3例。致傷原因:交通事故 30例,高空墜落 22例,摔傷 8例。對照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 32~78歲,平均(58.2±3.5)歲。腦外傷類型:腦挫裂傷 23例,硬膜下血腫17例,硬膜外血腫10例,頭皮挫裂傷5例,腦干損傷5例。致傷原因:交通事故31例,高空墜落21例,摔傷8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出院指導及家庭隨訪。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分段梯度隨訪模式,分為住院期間、隨訪早期、隨訪后期。
1.2.1 住院期間 按照醫(yī)院分級管理模式,根據科室護士職稱、年資、學歷,同時結合科室病床數及危重病患者人數合理分配醫(yī)護人員,每位責任護士負責6~8個患者,負責收集住院患者信息并建立家庭隨訪記錄手冊,并負責患者出院后的隨訪。
1.2.2 隨訪早期 建立家庭隨訪疾病管理跟蹤卡,1卡3份,醫(yī)院、社區(qū)及患者各持一份,每張卡分為正反兩面,卡片采用細繩串聯(lián),便于閱讀,易于存放??ㄆ瑘D文并茂、色澤柔和,內容通俗易懂。(1)卡片正面: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疾病名稱、病情記錄、隨訪起止時間、居家護理相關內容、主管醫(yī)生、隨訪護士、社區(qū)負責人。(2)卡片反面:包括患者出院后居家護理相關注意事項,肢體運動能力訓練、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注意力訓練、定向力訓練。出院第1個月每周對患者隨訪1次,第2個月每周電話隨訪1次,第3個月根據患者居家鍛煉情況上門隨訪1~2次,不定期進行電話隨訪。根據隨訪結果記錄管理跟蹤卡??剖颐堪雮€月對隨訪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交流及匯總,并制定下個月護理計劃及內容。1.2.3 隨訪后期 社區(qū)備案管理跟蹤卡明確患者在社區(qū)醫(yī)療機構具體負責人,將隨訪護士、社區(qū)負責人、患者家屬確定為1組,并進行相關知識培訓,包括康復鍛煉、各量表正確評估、有效的交流方式、隨訪注意事項等?;颊叱鲈汉笃谟捎诓∏榉€(wěn)定,可直接將病情告知社區(qū)負責人,社區(qū)負責人通過查詢患者管理跟蹤卡記錄患者康復情況,并通過電話與責任護士進行溝通,以便責任護士更好地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煉,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
1.3 觀察指標
兩組分別于干預前、干預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向患者發(fā)放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IHSS)[4]、日常生活能力(ADL)[5]及簡易健康調查量表(SF-36)[6]對兩組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進行評價。(1)NIHSS評價:包括運動、認知、情緒、行為、語言等維度,總分42分,分值越高表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明顯。(2)ADL評價:采用Barthel指數進行評價,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強。(3)生活質量:應用SF-36生活質量簡明量表進行評價,包括生理功能、心理職能、總體健康、軀體癥狀、生命活力、情感職能、社會功能、心理健康8個維度,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兩組干預前后NIHSS評分的比較,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NIHSS評分的比較 (分
2.2 兩組干預前后ADL評分的比較,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ADL評分的比較 (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SF-36評分的比較,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SF-36評分的比較 (分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常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患者術后需要接受長時間的康復訓練及治療。這種持續(xù)、不間斷有效的康復訓練及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預后及康復有重大影響。大部分患者病情穩(wěn)定出院后隨著時間推移,患者及其家屬容易對醫(yī)囑淡忘,而出現康復鍛煉依從性差,不按要求進行康復鍛煉等情況。神經外科患者出院后普遍存在語言功能障礙、運動功能障礙、神經功能障礙等并發(fā)癥,從而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有必要在顱腦外傷患者出院后對其進行系統(tǒng)化、人性化的護理指導[7,8]。
分段梯度隨訪模式是基于團隊形式根據患者康復階段不同需求,全程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評價及實施[9]。每個階段根據患者護理側重點不同,持續(xù)有計劃地對患者進行隨訪,落實責任到人,確保護理工作科學、有序進行,使患者出院后仍能獲得連續(xù)有效的護理,積極預防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促進患者院外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1個月、3個月、6個月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隨著護理隨訪時間延長,NIHSS評分顯著下降,呈現時間效應,表明分段梯度隨訪模式能有效改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神經功能。研究表明[11],神經細胞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通過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康復鍛煉能有效刺激神經細胞再生,改善患者神經功能。而分段梯度隨訪模式通過定期護理培訓指導,使社區(qū)負責人、患者及其家屬在疾病康復鍛煉及并發(fā)癥預防方面的意識得到提高,使患者出院后將被動的康復治療轉化為積極主動的康復鍛煉,通過系統(tǒng)化的功能鍛煉,使受損的神經功能得到有效的重塑。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1個月、3個月、6個月ADL評分、SF-36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分段梯度隨訪模式能有效提高重型顱腦外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有利于患者預后。其原因:分段梯度隨訪模式通過向患者發(fā)放跟蹤卡,提高了患者出院后對疾病知識的持續(xù)管控,并能及時了解持續(xù)跟蹤患者出院后狀況,以便更好地指導患者院外的后續(xù)治療及康復鍛煉,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另外,分段梯度隨訪模式以小組的形式密切結合,將觀察、指導、培訓及督促貫徹始終,提高了整體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分段梯度隨訪模式能有效改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神經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
1 李志紅,季慧芳,段青梅,等.功能訓練聯(lián)合針刺對顱腦外傷吞咽困難的觀察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4):347~348.
2 張智慧.顱腦外傷患者手術的優(yōu)質護理配合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6):134~135.
3 楊亞萍,張健.重癥顱腦外傷患者的護理[J].河北醫(yī)藥,2014,36(8):1269~1270.
4 胡燕,楊晶晶.優(yōu)質護理干預在重度顱腦外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5,35(z2):259~260.
5 陳勁飛,肖化選,鐘素雯,等.持續(xù)顱內壓監(jiān)測聯(lián)合 NIHSS 量表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應用[J].新醫(yī)學,2016,47(6):393~396.
6 李魯,王紅妹,沈毅.SF-36健康調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測試[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02,36(2):109~113.
7 孔磊,許立民,宋獻麗,等.35例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患者行高壓氧治療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9):808~810.
8 陳偉麗,李嫦珍,劉淑萍,等.老年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8):756~757.
9 唐薇.電話隨訪對腦外傷后持續(xù)植物狀態(tài)居家護理依從性的影響[J].心理醫(yī)生,2016,22(16):182.
10 李繼紅,宋明浩,李志祥,等.護理干預在防治腦外傷后抑郁發(fā)生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15):2041~2043.
11 陳戈婷,麥順和,蘭一.家庭社區(qū)醫(yī)院系統(tǒng)護理干預對顱腦外傷綜合征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29(10):1178~1181.
The Impact of Segmental Gradient Follow - up Pattern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XI Fu-mei, LI Pei-na
(Nursing Department, Banfu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528459)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segmental gradient follow-up pattern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ethods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60) and control group (n=60)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Two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daily living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with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cal deficit (NIHSS) scor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ADL), Simple Health Survey Scale (SF-36). Results The score of NIH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t 1 month,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but the ADL score and the SFL score at 1 month,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36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Segmental gradient follow-up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aily life and quality of life.
craniocerebral trauma;interview
(收稿日期:2016-12-15)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2.008
528459 廣東省中山市板芙醫(yī)院護理部 中山
席福梅,女,本科,副主任護師
R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