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愛軍
蔡文姬:被曹操拯救的才女
□ 王愛軍
歷史上,蔡文姬以才女著稱,“博學而有才辯,又妙于音律。”奈何天妒紅顏,一生命途多舛。所幸,她的才華為亂世梟雄曹操所賞識,讓“文姬歸漢”,為我們演繹了流傳千古的文化傳奇
蔡文姬的父親,是東漢末年極負盛名的學壇領袖蔡邕,他經(jīng)史、天文、數(shù)學、繪畫無所不通,尤其擅長辭賦,堪稱一代宗師。
蔡邕對女兒的教育十分全面,讓她和男孩一樣,背誦古文,研讀經(jīng)史。蔡文姬深深地被奧妙無窮的文化所吸引,絲毫不覺得古文經(jīng)史枯燥無味,她甚至將班昭作為榜樣,希望也能編撰書籍,留名青史。
蔡邕對音樂很有研究,會作曲,還善于制作樂器,著名的“柯亭笛”和“焦尾琴”都出自他的手中。其中,“焦尾”與齊桓公的“號鐘”、楚莊公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琴。蔡文姬從小受到父親的熏陶,耳濡目染間,也培養(yǎng)出了非凡的音樂功力。
蔡邕的書法成就也很高,流傳下來的《熹平石經(jīng)》《曹娥碑》等,皆是蔡邕的代表作。蔡文姬得到了父親書法的真?zhèn)?,可惜她的書法真跡今天已無緣得見,不過北宋大書法家黃庭堅曾見過蔡文姬所寫的《胡笳十八拍》的殘片,為此還留下了一段題跋:“蔡琰《胡笳引》自書十八章,極可觀,不謂流落,僅余兩句,亦似斯人身世邪?!?/p>
事實上,蔡文姬在我國書法藝術(shù)的傳承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她,把蔡邕書法的真諦傳授給了鐘繇,鐘繇又傳給了衛(wèi)夫人,而衛(wèi)夫人則是“書圣”王羲之的啟蒙老師。
16歲那年,蔡文姬遠嫁河東(今山西夏縣)衛(wèi)家。衛(wèi)家是名門大族,她的丈夫衛(wèi)仲道也是個才子,可惜好景不長,結(jié)婚不到一年,衛(wèi)仲道便因咯血而死。更糟糕的是,公婆十分迷信,以為是蔡文姬克死丈夫,因而對她百般嫌棄。心高氣傲的蔡文姬憤而回家。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董卓把持了朝政,下令征召蔡邕為官。他對蔡邕“甚見敬重”,三天升了三次官。或許正是這種禮遇,讓蔡邕對董卓有了知遇之恩,以致在董卓被殺后,他流露出了同情之意,司徒王允大怒,立即將他逮捕下獄。蔡邕表示“乞黥首刖足,繼成漢史”,可惜掌權(quán)者不同意,蔡邕最終還是死在獄中,享年60歲。
短短幾年間,丈夫死了,父親也慘死獄中,蔡文姬一下子成了亂世中無依無靠的飄萍柳絮。
興平二年(195年),董卓舊部叛亂,漢獻帝請求南匈奴出兵。戰(zhàn)火一直蔓延到蔡文姬的家鄉(xiāng),結(jié)果她遭遇了人生最為殘酷的一場劫難。
那是怎樣的一番場景呢?蔡文姬所作的《悲憤詩》中如此記載:“平上人脆弱,來兵皆胡羌,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馬邊懸男頭,馬后載婦女,長驅(qū)西入關(guān),迥路險且阻?!辈涛募б粋€嬌美的女子,被一群野蠻的胡人擄去蠻荒之地,一路上不知受盡多少屈辱,求死不能,只得茍延殘喘。這些被掠奪而來的人,都成為了匈奴人的奴隸,蔡文姬因為美貌,被獻給了南匈奴左賢王。
《后漢書》記述這段歷史時,只是說蔡文姬“為胡騎所獲,沒于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但并沒有姬妾身份,不過是個招之則來、揮之則去的奴隸。
這是怎樣的一種煎熬。蔡文姬只能把內(nèi)心的凄涼都化于筆端,寫了下來:“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xiāng)土,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天災國亂兮人無主,唯我薄命兮沒戎虜。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可即便生活再屈辱,蔡文姬都沒有想過死,她說自己就是帶著孤魂枯骨也要回家。正是這個信念,成了她生命的全部支撐。
曹操平定北方后,以丞相的身份“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他聞知蔡文姬流落南匈奴,深感憐惜。當年曹操在洛陽為官時,十分仰慕蔡邕的學識,經(jīng)常登門求教,與蔡邕結(jié)為忘年之交。那時見到的蔡文姬還小,現(xiàn)在知道了她的下落,曹操立刻派周近(一說董祀)為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璧一雙,到胡地去贖蔡文姬回來。
能擺脫屈辱的生活,回到日夜思念的中原故土,蔡文姬十分高興;但要離開兩個天真無邪的兒子,她又覺得肝腸寸斷,寸步難行。車聲轔轔,大漠漸行漸遠,蔡文姬百感交集,她借胡笳的音律,將那種無以復加的痛苦,寫成了一首千古絕響——《胡笳十八拍》。
回到故鄉(xiāng)陳留圉鎮(zhèn)時,蔡文姬目之所及,只有斷壁殘垣和童年生活的回憶。曹操得知她的生活狀況,又派人把她接回鄴城,并親自做主,將她嫁給了屯田都尉董祀。
董祀20多歲,長得一表人才,更難得的是,他通書史,深諳音律,有著相當高的藝術(shù)修養(yǎng)。這對經(jīng)歷過坎坷的蔡文姬來說,簡直是打燈籠也找不著的如意郎君。不過她心里也清楚,董祀答應這門親事,多半是抹不過曹丞相的面子。
果然,新的婚姻并不如想象中和諧美好,董祀對蔡文姬平平淡淡,再加上年齡的差距,特別是蔡文姬飽經(jīng)離亂憂傷,內(nèi)心已十分疲倦,加之思念遠在大漠的兩個兒子,時常神思恍惚,全然沒有了憧憬愛情、體味幸福的心思。
即便如此,坎坷的命運依然與蔡文姬如影隨形。在她婚后的第二年,董祀犯了罪,被處以死刑,就要被執(zhí)行。眼見這最后的依靠也要轟然倒塌,什么大家閨秀的風范,什么矜持的臉面,蔡文姬全顧不得了,如同瘋了般直奔相府。
相府里,曹操正在大宴賓客,不一會兒,蔡文姬被帶了進來,披頭散發(fā),赤著雙腳,就像一個風餐露宿的流浪者。她跪在曹操面前,無限哀婉地說:“我被胡人劫掠到草原荒漠之中12年,幸而得丞相顧念昔日與我父親的情誼,讓我回到了中原,又為我做主嫁給了現(xiàn)在的丈夫。現(xiàn)在他犯罪當死,本無可非議,然而那將讓我再次孤獨地留存世間,恐怕也不是丞相把我從大漠贖回的本意。今天我來替丈夫請罪,看在小女可憐的份上,請您饒他一命。”
曹操聽完她的申訴,問道:“你說的情形的確值得同情,但是判罪的文書已經(jīng)發(fā)出去了,有什么辦法呢?”
蔡文姬哀求說:“您馬廄里的駿馬成千上萬,手下的武士多得像樹林,難道會吝嗇一匹駿馬,不能去救一個垂死的性命嗎?”
曹操嘆了一口氣,親自簽署了一道赦免令,派一名騎兵追回了文書,赦免了董祀的死罪。
早年曹操在蔡邕家中,曾見到過不少珍貴的書籍。有一天,他問蔡文姬:“聽說夫人家原來藏書極多,現(xiàn)在還保存著嗎?”蔡文姬回答說:“當年我父親藏書有4000余卷,可是經(jīng)過戰(zhàn)亂,顛沛流離,都已經(jīng)散失了。”曹操十分失望,連道可惜。蔡文姬說:“不過我還能背誦400來篇。”曹操轉(zhuǎn)憂為喜,說:“我想派10個書吏到夫人家,讓他們把你背出來的文章記下如何?”蔡文姬說:“男女有別,授受不親,您只需要賜給我紙和筆,無論要真書還是篆草,我都可以寫?!惫唬涛募⑺洃浀臄?shù)百篇文章全部默寫下來,“文無遺誤”。曹操見了,非常滿意。蔡文姬此后便受曹操之命,一直整理、續(xù)寫先父書籍和遺著。
董祀被蔡文姬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也十分感念妻子的恩德,對她的感情有了180度的大轉(zhuǎn)彎。夫妻二人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住在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秦嶺山麓。建安二十三年(218年)秋,曹操征蜀路過這里時,還特地前去探望。
蔡文姬一生命運坎坷,在歷史、音樂、書法、文學上有很大成就。然而遺憾的是,她的詩作僅流傳下來3首,即《胡笳十八拍》、五言體與楚辭體《悲憤詩》各一首。不過僅這3首詩,就足以奠定她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摘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