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慶才+劉宏旺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3-0173-01
我們從教30多年,大部分時間都從事高年級數(shù)學教學,2014年秋,我們都從低年級數(shù)學教起,可我們面臨的困難重重:洪橋小學是草原村、洪橋村合并保留學校,由于近年來農(nóng)村年輕人大部分都在城市購房,學生隨之轉(zhuǎn)到城區(qū)學校就讀,因而造成市內(nèi)學校人滿為患,農(nóng)村學校學生數(shù)少,有的自然班級只剩下3個人,而且留下來的學生一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學困生都在他們其中,農(nóng)村學校部局調(diào)整停滯不前,導致教師人員少,教學負擔重,我們學校一年級和學前班合班,教學難度更大,學校離自然村莊距離遠,學生上學、放學有一部分人乘車,學困生補缺補差無法進行。
針對上述困難,我們必須理清工作思路,要根據(jù)不同的情況想出不同的對策,為此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一、孩子心聲的傾聽者
從教30余載,深知作為一名教師,要時刻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只有這樣,青春的火花才會愈加璀璨;只有這樣,才會跨越師生間的鴻溝,拉近彼此心的距離。白巖松的一句“你幸福了嗎?”,于我們來說,我們是幸福的,我們的幸福感源自于我們那些可愛淳樸的學生們。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表現(xiàn)出的特點各有差異,與高年級學生相比,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天真浪漫,卻也爽性而為,聽說能力較弱。針對學生學習的階段性特征,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愛心、耐心和責任心,最重要的是視生如子,心懷大愛,并將這份愛滲透在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無時無刻不感受到知識的學習是輕松愉悅的、進而主動地學習,做學習的主人公。作為人民教師,我們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以身作則,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要經(jīng)常給自己充電,只有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在學習中不斷充實提高自己,才能做到不斷影響學生們的心靈。而我也深知走進孩子們的精神世界是多么的重要,精神支撐著行為。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人民教師多從精神上關(guān)心愛護孩子,教化感染孩子,那么對孩子行為上的過錯,我們給予的多半是寬容理解而非一味的嚴厲苛責,對孩子的迷惑行為我們也可以“對癥下藥”,若是師生間精神上達到共鳴,那這樣的教育不敢說是成功的卻也是有用的教育。
所以,我認為幸福很簡單,幸福就是一種心態(tài)。教書育人,我的教育理念就是:“愛學生,愛教育,愛人生!”。
二、做好輔導學困生工作
如何做好學生輔導學困生工作,是廣大教師長期攻克的一大難題,教師將學困生轉(zhuǎn)變絕非易事,教師只有做到細致的觀察,客觀的分析,通過心靈的交流,不時地給予精神或物質(zhì)上的鼓勵,才能打開學困生的心菲。教師要盡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學習的主動性。為此,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大基礎(chǔ)訓練力度。我們首先找一些簡單的口算題,對學困生進行口算訓練的同時滲透口算方法,結(jié)果那些學困生越算越發(fā)覺得有趣,越算越帶勁,越算越有成就感。學困生的自信心也就在不斷的訓練中慢慢的樹立起來,我們的表揚鼓勵也從不吝嗇,一句:“你真聰明,你真棒!”就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支持與肯定,久而久之,他們對數(shù)學有了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們一點一滴的進步也證明了沒有笨的學生,只有不干的老師。
2.利用集體的力量幫助學困生。為了讓學困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樂趣,我們發(fā)動班上的優(yōu)生積極主動地去幫助學困生,不僅要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難題,而且和他們一起做游戲玩耍,一段時間后,我們驚喜的發(fā)現(xiàn)他們學習進步了,性格活潑開朗了,他們樂于認真學習,樂于專心聽課了。
3.關(guān)心、尊重和理解學困生。經(jīng)過以上兩條措施的成功實施,我們發(fā)現(xiàn)學困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要真正克服他們的自卑感,我覺得要讓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地位和價值。于是我經(jīng)常找他聊聊天,拉拉家常,不時講一些輕松幽默又不乏啟發(fā)性的笑話,有時我們還用摸摸學困生的頭,拉拉他們的小手,這些小動作來表達老師對他們的愛,這種父親般的慈愛讓學困生深深感到自己在老師心中的地位和分量,這種被重視的幸福,這種無私的師愛,漸漸消融了他們的自卑心理,上課能大膽表現(xiàn)自己了!
三、學會為自己喝彩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未知的世界需要老師一步一步為他們搭好階梯。而這時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盡快適應(yīng)新的環(huán)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開學伊始我就告訴學生,我不僅僅是你們的老師,更是你們的“知心”朋友,同學們可以把你們想要說的話寫成小條或畫成一幅畫放到“知心”信箱里,老師定會保密并且一一解答。這種方法不僅能夠隨時關(guān)注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又拉近了我和學生之間心與心的距離。
我們班有個叫張鑫的同學,父母做生意,他具有明顯的人格缺陷:自卑、膽怯。若是長期下去,對該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為此,我根據(jù)他的情況制訂了以下措施:
1.開班會樹立正確輿論導向
我在班里開了一個“大家都來幫助他”的主題班會,讓學生通過開學這一個月以來的相處,互相找閃光點。這個時侯我便開了個頭:張鑫同學見到老師主動問好,那天老師還看見他把方亮掉的書撿了起來,誰還能說說他有什么優(yōu)點?學生一個接著一個就說開了,大家你一句,他一句,這時我們看見張鑫抿著嘴笑了。
2.日常生活中多幫助他,為表揚創(chuàng)造機會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習慣對于一個人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張鑫有些不良習慣,比如不講衛(wèi)生,假日期間不完成作業(yè)等,老師帶領(lǐng)全班同學幫助他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看見他手臟了,我們利用課余時間為他打水,讓他洗手,干干凈凈的小手在同學面前展示一下,既樹立了他的自信,又教育了其他學生要講究衛(wèi)生。另外,他的家庭作業(yè)由老師親自檢查,缺的部分必須補完。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他的習慣變了,老師及時表楊他,他終于學會了為自己喝彩,在大家的共同幫助下,他被評上三好學生。
“羅林塔爾效應(yīng)”告訴我們:只要教師真心愛學生,并讓他們感受到這種愛,他們就能以極大的努力向著教師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但是,有些老師看問題太過表面化,他們可以做到不打不罵,可以做到噓寒問暖,卻不知學生需要的遠不止這些。學習知識只是老師幫助學生的一個方面,而更為重要的應(yīng)該是教會孩子做人,培養(yǎng)一個心理健康、品行端正、精神飽滿的好學生才應(yīng)該是老師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我們想要真正的去關(guān)心去了解孩子,就要學會愛他們。
那么到底應(yīng)該怎樣去愛學生呢?首先老師要做到尊重學生。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強的,我們應(yīng)該尊重學生的人格,注重學生的尊嚴。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我們要做到在尊重差異的基礎(chǔ)上因材施教,如果我們對孩子充滿愛,那么孩子也會以一顆真誠的心接受我們,只有這樣,老師才能更好地和學生進行溝通,互相了解,共同進步。
總之,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教學方法和策略多種多樣,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一個受學生愛戴的老師,他的教學策略必有驚人之處。他的教學必定充滿了感情。他的教學一定富有人情味,愿天下所有教書人用愛心滋潤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