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源
摘要:哈薩克斯坦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中國與哈薩克斯坦油氣合作也已取得諸多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影響中國與哈薩克斯坦油氣合作的因素,諸如哈薩克斯坦周邊和國內的動蕩政局、哈薩克斯坦多邊平衡的能源外交政策、中亞地區(qū)不斷出現(xiàn)的國際恐怖主義活動及哈薩克斯坦能源競合背后的大國政治博弈等。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背景下,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需要進一步深化經貿合作,增強文化交流,拓展能源合作內容,合作打擊恐怖主義,平衡大國關系。通過建設絲綢之路的能源走廊,深化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油氣合作,實現(xiàn)互利共贏。
關鍵詞:哈薩克斯坦;油氣合作;絲綢之路經濟帶
中圖分類號:F41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595(2017)01000605
進入新世紀以來,油氣資源不僅成為影響世界經濟發(fā)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更是牽動當今國際政治、國際安全的一個戰(zhàn)略因素。對于中國來說,中亞是相對脆弱的中國西部安全的外部環(huán)境,是中國能源安全多元戰(zhàn)略實施的重要地理領域,也是中國西部大開發(fā)最重要的外部市場之一。其中,哈薩克斯坦是中亞地區(qū)大國,與中國新疆接壤,而且油氣儲量十分豐富,因此,中國尤要重視發(fā)展與哈薩克斯坦的油氣合作,進而保障中國的能源安全和地緣安全。
一、哈薩克斯坦油氣儲量現(xiàn)狀與中哈油氣合作現(xiàn)狀
由于中國經濟發(fā)展良好,因此能源消費量比較大,能源需求旺盛。為了節(jié)約成本,降低運輸風險,中國與鄰國哈薩克斯坦具有廣泛的油氣合作。
(一)哈薩克斯坦油氣儲量現(xiàn)狀
哈薩克斯坦能源種類和能源儲量都非常豐富,截至2015年底,哈薩克斯坦已探明石油儲量為39億噸,天然氣已探明儲量為9 000億立方米。當年可以向市場提供7 930萬噸的原油和124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雖然哈薩克斯坦油氣探明儲量豐富,但是其自身能源消費卻相對比較少。2015年,哈薩克斯坦石油消費量為1 270萬噸,天然氣消費量為86億立方米,只消費了本國石油產量的16%和天然氣產量的69%。[1]可以說,哈薩克斯坦很大一部分的油氣資源用于出口。見表1和表2。
(二)中國與哈薩克斯坦油氣合作現(xiàn)狀
近年來,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取得明顯成效。其中,在石油合作方面,2009 年,中石油與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公司聯(lián)合收購曼格什套油氣公司。[2]2011 年,中石油與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公司簽署了《關于哈薩克斯坦烏里赫套項目合作的原則協(xié)議》,雙方各出資50%成立合資企業(yè),聯(lián)合勘探開發(fā)烏里赫套氣田。[3] 據(jù)統(tǒng)計,“自2006年7月中哈原油管道正式通油以來,截至2012年,由這條管道輸入中國境內的原油累計達到5 07967萬噸。2013年,隨著二期工程11號中間泵站投產運營及中哈計量站流量計改造工程完成,管道年輸油能力還將逐步提高到2 000噸?!盵4]299在天然氣合作方面,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天然氣管道分一期和二期兩個工程項目?!爸泄烊粴庖黄诠こ虨橹衼喬烊粴夤艿肋^境哈薩克斯坦的管道,全長約1 300公里,與中國西氣東輸二線相連,單線已于2009年12月竣工投產。二期工程為哈薩克斯坦境內管道,分三階段實施。從哈薩克斯坦西部別依涅烏起至中哈天然氣管道一期的齊姆肯特4號壓氣站,管道全長1 475公里,設計輸氣能力為100億立方米/年,年輸氣能力可擴至150億立方米。”[4]299由于哈薩克斯坦具有豐富的油氣資源、中國具有相對先進的高鐵技術和油氣開發(fā)技術,兩國有進一步合作的空間,所以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背景下,中國與哈薩克斯坦油氣合作可以向更深層、更高端方向發(fā)展。
二、中國與哈薩克斯坦油氣合作面臨的挑戰(zhàn)
中國與哈薩克斯坦油氣合作有深厚的地緣經濟背景,這是雙方合作順利進行的決定性因素。但是影響中國與哈薩克斯坦能源合作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諸如哈薩克斯坦周邊環(huán)境的動蕩和本國政治體制問題、哈薩克斯坦多邊平衡的能源外交政策、哈薩克斯坦能源競合背后的大國政治博弈及中亞地區(qū)不斷出現(xiàn)的國際恐怖主義犯罪活動等。
(一)哈薩克斯坦周邊動蕩局勢和國內政局阻礙中哈油氣合作
中亞地區(qū)是多種文明交匯的地區(qū),民族眾多,宗教信仰不一,隱藏許多矛盾和沖突,安全形勢比較緊張。蘇聯(lián)的解體,使原有的民族、宗教問題凸顯,直接影響到新生國家間的關系。加之里海的法律地位問題,里海沿岸國家在能源歸屬、油氣開發(fā)、能源管道過境等方面存在分歧,導致各國之間關系緊張。除此之外,美、俄的戰(zhàn)略利益爭奪,更加劇了這一地區(qū)國家間關系的復雜化。中亞各國獨立后,政治轉型不成功,逐漸形成了“總統(tǒng)集權制”的政體,其特點是總統(tǒng)權力大而議會權力小,總統(tǒng)權力無法得到有效約束。這一點在哈薩克斯坦可以得到集中體現(xiàn)。哈薩克斯坦總統(tǒng)納扎爾巴耶夫已經連任24年,其家族控制了哈薩克斯坦國內主要政治、經濟資源?!?015 年,75歲高齡的納扎爾巴耶夫又以高達977%的支持率再次當選為總統(tǒng)?!盵5] 雖然這種權力高度集中的政治制度在獨立初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哈薩克斯坦國內的經濟發(fā)展,維持了族際關系的和諧,防止了極端宗教勢力的滲入,但是這種政體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由于總統(tǒng)權力過于集中,法治不健全,政府管理混亂,造成政策和法規(guī)往往朝令夕改,缺乏穩(wěn)定性,同時腐敗現(xiàn)象嚴重。這些因素增加了中國與哈薩克斯坦油氣合作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中哈油氣合作。
(二)哈薩克斯坦多邊平衡的能源外交政策干擾中哈油氣合作
對于能源合作機制建設,中國希望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加強與哈薩克斯坦的能源合作,為哈薩克斯坦的能源開發(fā)提供資金、技術和人員方面的支持。哈薩克斯坦作為能源大國則更多關注于保障自身的能源市場和實質的雙邊合作。蘇聯(lián)解體以后,哈薩克斯坦努力塑造獨立的形象,改善國際形象,在能源外交方面的表現(xiàn)就是減少對能源進口國的依賴,積極開展多邊平衡的能源外交,擴展能源出口渠道。而中國重視發(fā)展與周邊國家關系,為控制能源運輸風險、降低能源運輸成本,加大從鄰近國家進口能源的比例。這樣,兩國能源外交政策就有一定程度的分歧,在無形中給中哈油氣合作帶來干擾。近期中國積極倡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而哈薩克斯坦心存疑慮,擔心形成對中國的依賴,影響其多邊平衡的能源外交政策,對此保持一定觀望態(tài)度。同時,由于缺乏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意義的合理認識,導致曲解、誤解“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哈薩克斯坦民間對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開展油氣合作存在顧慮和擔憂,這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哈薩克斯坦政府對中國的態(tài)度。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會影響兩國油氣合作的效果。
(三)中亞地區(qū)恐怖主義活動威脅中哈油氣合作
蘇聯(lián)解體后,中亞五國相繼獨立。獨立之初,原來隱藏在該地區(qū)的民族、宗教問題逐漸顯現(xiàn),社會動蕩不安,局勢混亂,民族、宗教極端主義勢力借機擴充實力,并且得到國際恐怖主義的支持。當前在中東地區(qū)泛濫的“伊斯蘭國”恐怖組織也公開支持該地區(qū)的恐怖活動,嚴重破壞地區(qū)秩序,威脅當?shù)刂伟埠凸舶踩?。目前,中亞地區(qū)的恐怖主義已經成為影響中亞和平與發(fā)展的首要公敵。更為嚴重的是,中亞地區(qū)恐怖組織的活動范圍逐漸擴大,已經超出了一國的疆域范圍,遍及整個中亞地區(qū),逐步形成恐怖主義網絡;恐怖主義手段更加殘忍,給當?shù)厣鐣硪欢只徘榫w;當?shù)乜植乐髁x組織仍然源源不斷得到外部的資金、武器和人員支持,更加助長了恐怖組織的囂張氣焰。當前,哈薩克斯坦國內恐怖襲擊事件較多,恐怖組織主要針對警察系統(tǒng)和當?shù)貦嗔C構開展恐怖破壞活動,采取的形式有單獨作案形式或集體作案形式,自殺式襲擊逐漸增多?!啊_克斯坦里發(fā)戰(zhàn)士成為哈薩克斯坦主要宗教極端組織,他們多次表示對在哈薩克斯坦發(fā)生的一些恐怖活動負責。此外還有西哈薩克斯坦州的一些極端組織,如烏拉爾斯克的恐怖主義小組,主張建立伊斯蘭國家,這個組織策劃襲擊行動,后被警方破獲?!盵6]因此,中亞國家可能發(fā)生的恐怖襲擊或局部社會動蕩,會嚴重破壞中哈能源安全環(huán)境,進而嚴重威脅到中哈油氣合作。
(四)美俄在中亞的能源競合挑戰(zhàn)中哈油氣合作
美國綜合國力強大,在中亞地區(qū)根基深厚,在該地區(qū)事務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俄羅斯在中亞地區(qū)根基牢固,對該區(qū)域具有很大影響。因此,中國與中亞國家開展能源合作,美國和俄羅斯是主要競爭對手?!爸卸砻廊龂谥衼営蜌赓Y源開發(fā)領域的關系更加復雜,更加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同時,在中亞油氣開發(fā)領域,三國之間也存在著微妙的合作關系,而且更多受到彼此間政治關系的影響。”[7]由此可見,美國、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的油氣合作對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油氣合作形成一定的外部壓力。
一方面,美國提出“新絲綢之路”計劃。2011 年,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第一次明確提出“新絲綢之路”計劃。[8]此后,該計劃進入實施階段。美國主張“新絲綢之路”計劃,表面上是為獲取中亞油氣資源,開展反恐怖主義行動,維護地區(qū)安全,本質上則是通過不斷削弱中國和俄羅斯在中亞的影響來強化美國對該地區(qū)的影響力,主導中亞地區(qū)形勢發(fā)展,進而實現(xiàn)美國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利益。目前,美國在中亞的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能源領域,在該領域的投資又主要集中于哈薩克斯坦。在哈薩克斯坦能源儲量最豐富的三座油田①
中,“美國公司是田吉茲油田的控股股東,擁有該油田75%的股份,其中雪弗龍為50%,??松梨跒?5%。在卡拉恰干納克油田中,雪弗龍的股份為18%。??松梨谠诳ㄉ掣视吞飺碛?681%的股份,也是它的最大股東之一”[9]93??梢哉f,美國在哈薩克斯坦能源領域的地位舉足輕重。同時,美國通過外交、軍事、政治等手段影響哈薩克斯坦能源出口的線路②,即限制東線和北線的出口,積極促進西線建設,這些對中國與哈薩克斯坦油氣合作起到一定的牽制作用。
另一方面,俄羅斯倡導“能源興國”戰(zhàn)略。在俄羅斯“能源興國”戰(zhàn)略中,能源被視為謀求俄羅斯地緣戰(zhàn)略利益、復興大國地位的一種重要的外交手段。中亞地區(qū)作為俄羅斯的鄰近地區(qū),不僅地緣戰(zhàn)略地位重要,而且該地區(qū)擁有豐富的能源儲量,是實現(xiàn)俄羅斯戰(zhàn)略抱負重要的外部戰(zhàn)略支點。俄羅斯倡導“能源興國”戰(zhàn)略,其戰(zhàn)略意圖一方面是為了弱化中國與中亞國家的油氣合作程度,降低中國在中亞地區(qū)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是為了維護其在中亞地區(qū)的傳統(tǒng)利益,試圖盡快恢復俄羅斯的大國優(yōu)勢地位。在現(xiàn)實中,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聯(lián)系緊密,其中盧克公司在卡拉恰干納克和田吉茲油田分別擁有135%和5%的股份,且還參與了大量小型油田項目。據(jù)一般估計,該公司在哈的石油產量占哈石油總產量的8%~10%。[9]93在此基礎上,俄羅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哈薩克斯坦的能源出口,其他國家進口哈國油氣資源時,一部分需要經過俄羅斯的過渡中轉,這無疑給中哈油氣合作帶來了無形的挑戰(zhàn)。
三、中國與哈薩克斯坦油氣合作的前景探析
2013年中國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概念一經提出,就引起了廣泛關注。它有利于推進西部大開發(fā),有利于促進西部經濟發(fā)展,實現(xiàn)社會穩(wěn)定,保障國防安全。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油氣合作發(fā)揮著橋梁紐帶作用,有利于促進沿線國家其他方面的合作,其中中國與哈薩克斯坦油氣合作比較具有代表性。在以上分析基礎上,結合“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背景,筆者認為中哈油氣合作還需要通過幾個方面來深化和推進。
(一)以中哈油氣合作為載體深化經貿合作、促進文化交流
首先,哈薩克斯坦獨立以后,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主要以油氣和原材料出口為主,與中國經濟合作水平處在較低層次。在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貿易結構中,油氣貿易所占比例較大。由于經貿關系是兩國發(fā)展政治關系的基礎,所以經濟關系的良性發(fā)展有利于形成穩(wěn)定的政治關系。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兩國需要以油氣合作為載體深化經貿合作,積極推動經貿結構向多元化轉變。其次,中國需要綜合考慮技術、經濟和地緣政治的諸多因素,以油氣合作為載體,利用地緣優(yōu)勢,促進經貿和油氣產業(yè)互補,積極擴大與中亞的經貿合作范圍,提高合作層次和水平。最后,以中哈油氣合作為載體,結合“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促進兩國文化交流?!敖z綢之路經濟帶”是一條文化線路和文明交流的樞紐,具有文化傳播媒介的功用。古代中華文明的傳播主要是靠陸上絲綢之路,它加強了歐亞大陸國家的貿易聯(lián)系和文化溝通。通過古代絲綢之路的聯(lián)通,屬于不同文明的國家之間有了初步認識,各國人民有機會共享人類的智慧成果。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不僅要加強與歐亞鄰國的經濟往來,更要促進歐亞國家的文化交流,使中西方文明交融,維護和平,共享繁榮。所以,以兩國油氣合作為載體,中國需要利用好“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文化樞紐,進一步增強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兩國文化交流,提升文化感染力,使哈薩克斯坦政府和人民了解中國的誠意,增進友誼,這反過來也會對兩國深化油氣合作產生積極影響。
(二)以中哈油氣合作為基礎拓展能源合作內容
中亞以其豐富的油氣資源成為各國政治博弈的舞臺。此外,中亞還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水資源等。其中,哈薩克斯坦煤炭儲量比較大,該國優(yōu)勢產業(yè)之一是電力產業(yè)。哈薩克斯坦充沛的電力和煤炭資源可以有效彌補中國國內資源的不足,滿足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由于資金短缺、技術落后、設備老化,哈薩克斯坦的煤電、水電工業(yè)實際開發(fā)利用程度比較低,對此,中國可以發(fā)揮技術、人才和資金優(yōu)勢,以油氣合作為基礎拓展能源合作內容,積極參與哈薩克斯坦的煤電、水電資源的開發(fā),在造福當?shù)厝嗣竦耐瑫r,實現(xiàn)兩國的資源互補。另外,兩國在開發(fā)新能源、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方面也有一定的合作空間,如在風能、太陽能方面,兩國都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
(三)以中哈油氣合作為契機合作打擊恐怖主義
中亞地區(qū)由于歷史、民族、宗教等諸多原因,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諸多不穩(wěn)定因素,成為恐怖主義滋生的溫床,給中國與哈薩克斯坦油氣合作帶來潛在威脅。1990年代中期以來,以解決邊界問題為契機,中國與中亞四國(除土庫曼斯坦)和俄羅斯共同發(fā)起創(chuàng)建上海合作組織。該組織自成立以來,在維護地區(qū)安全、促進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中亞地區(qū)是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建設區(qū)域,沿線國家安全形勢比較緊張,存在一定政治風險。為了加強中哈油氣合作,同時順利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與該區(qū)域發(fā)展規(guī)劃的對接,中國積極發(fā)揮上海合作組織政治安全的功能,與中亞各國展開平衡外交,加強反恐合作,堅決打擊“三股勢力”的威脅,努力為中國與中亞國家營造良好的油氣合作環(huán)境。當前,恐怖組織并不局限于本國范圍內活動,往往跨越國界實施恐怖主義犯罪。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單獨打擊恐怖主義已經力不從心,而且收效甚微。因此,打擊恐怖主義需要不同國家間的配合,需要在全球視野下開展行動。
(四)以中哈油氣合作為紐帶平衡大國關系
中亞是中、俄、美三國利益和政策交匯、碰撞的地區(qū),中國需要以兩國之間的油氣合作為紐帶平衡大國關系。首先,對于美國而言,隨著美國逐步從阿富汗撤軍和自身實力的相對下降,美國在中亞地區(qū)的影響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同時,“美國主要倚重雙邊途徑而非多邊機制來參與中亞事務,客觀上限制了美國在中亞地區(qū)影響力的擴大”[10]。加之美國國內的經濟問題,美國的綜合實力受到影響,這限制了它兼顧所有地區(qū)的可能。因此,中美之間在哈薩克斯坦擁有一定的合作空間。中美之間在該區(qū)域有很多交叉利益,比如:合作打擊恐怖主義,維護中亞安全;合作勘探油氣資源,實現(xiàn)資源有效利用;合作開拓新能源,促進科技人才交流;合作開發(fā)哈薩克斯坦市場,實現(xiàn)互利共贏;等等。總之,中美兩國在中亞地區(qū)合則兩利,斗則兩傷。兩國求同存異、選擇合作有助于實現(xiàn)雙方利益最大化。其次,對于俄羅斯而言,中亞油氣資源是其實施“能源興國戰(zhàn)略”的重要戰(zhàn)略資源,它會進一步加強與該區(qū)域國家的油氣合作,維持在該區(qū)域的主導地位。但是限于俄羅斯綜合實力下降、國內經濟形勢緊張、戰(zhàn)略空間受到美國及北約的不斷擠壓等因素的影響,它不得不選擇與中國維持較長時間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中俄之間應在已經建立的良好合作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互信,擴大油氣合作范圍和油氣合作形式,共同開發(fā)哈薩克斯坦油氣。最后,對于中、美、俄三國而言,都需要協(xié)調彼此間在中亞地區(qū)的能源開發(fā)政策,只有這樣才符合三個國家的根本利益。因此,一方面中國需要努力實現(xiàn)本國油氣合作相關政策與美國、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能源政策的有效對接,進一步消除美國、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的顧慮和擔憂;另一方面,中國需要進一步提升中哈雙邊貿易水平,獲得哈薩克斯坦穩(wěn)定的油氣供應,使兩國人民共享兩國油氣合作帶來的成果。
注釋:
① 哈薩克斯坦能源儲量最豐富的三座油田分別是:田吉茲油田、卡拉恰干納克油田和卡沙甘油田。
② 哈薩克斯坦能源出口的線路分為四個方向,即北線出口俄羅斯,東線出口中國,南線出口伊朗,西線出口美國及西方盟國(由于伊朗與哈薩克斯坦的能源合作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所以本文只談及東線、西線和北線的問題)。其中,西線的BTC(巴庫—第比利斯—杰伊漢石油管線)及BTE(巴庫—第比利斯—埃爾組魯姆天然氣管線)能源外運線路被美國視為擺脫俄羅斯對中亞能源外運傳統(tǒng)影響的關鍵,主要代表了美國及其西方盟國的利益傾向。
參考文獻:
[1] BP世界能源統(tǒng)計年鑒2015[EB/OL].(20160317)[20160822].http://www.bp.com/content/dam/bpcountry/zh_cn/Publications/2015SR/Statistical%20Review%20of%20World%20Energy%202015%20CN%20Final%2020150617.pdf.
[2] 中國石油與哈油聯(lián)合收購曼格什套油氣公司[EB/OL].(20090423)[20160822].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09/04/23/001234605.shtml.
[3] 中哈簽新油氣合作協(xié)議聯(lián)合勘探開發(fā)烏里赫套氣田[EB/OL].(20110224)[20160822].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224/2864774.shtml.
[4] 黃曉勇.世界能源發(fā)展報告(2013)[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5] 納扎爾巴耶夫高票勝選 成功連任總統(tǒng)沒有懸念[EB/OL]
.(20150427)[20160822].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4/27/c_1115102811.html.
[6] 蘇暢.當前中亞宗教極端勢力特點及發(fā)展趨勢[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1):55.
[7] 鄭羽.中俄美在中亞:合作與競爭(1991—2007)[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343.
[8] "Clinton remarks at Anna Centenary Library" [EB/OL].(20110922)[20160822].http://www.sify.com/news/clintonremarksatannacentenarylibraryfulltextnewsdefaultlhxuutccabcsi.html.
[9] 趙華勝.中俄美在中亞的存在:上升和下降[J].國際觀察,2015(6).
[10] 曾向紅.美國參與中亞事務的主要途徑及其效果研究[J].當代亞太,2013(4):82.
責任編輯:張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