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軍
摘要:全球信息網絡化發(fā)展的新世紀、新趨勢,中國教育發(fā)展課程改革的新任務、新目標,學校優(yōu)質師資短缺斷層的新困境、新難處,莫不要求加強加快對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本文從理念、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辯證地對加速對青年教師有效培養(yǎng),敦促其共同發(fā)展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金針;度人;青年教師;加速;發(fā)展
正處于人生創(chuàng)造最佳期的青年教師在學校教師總數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他們因人數優(yōu)勢、知識優(yōu)勢、年齡優(yōu)勢,有朝氣、有活力、有凝聚力、有戰(zhàn)斗力而在學校中成為一支引人注目的隊伍,這支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及教育教學業(yè)務水平如何,將是學校能否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所在。在青年教師培養(yǎng)上,學校老教師、骨干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采取相關舉措,讓這支隊伍盡快成長成熟,挑起教育教學大梁,是學校校本課題之一。
一、要把金針度與人
元好問在《論詩》中有這樣的句子:“鴛鴦繡出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庇腥苏J為此句以繡鴛鴦為喻,喻指好詩可由人欣賞,但創(chuàng)作的技巧秘訣卻萬萬不可傳與他人。
然而在績效工資實施的今天,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和領悟力極強、能迅速入門的中年骨干教師們寧愿在“PK”臺上享受與青年教師一較高下的尷尬,也不會留一手,他們會毫無保留地將教育教學的“金針”“度與”青年教師,因為青年教師是學校乃至國家的未來和希望。
1.以老帶新,實施人才培養(yǎng)計劃工程
學校指定老教師、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結對,實行傳幫帶,定對象、定時間、定計劃(“一、二、三、四、五”人才工程培養(yǎng)計劃):一年成為合格教師,二年教育教學過關,三年成為家校滿意的教師,四年成為校級優(yōu)秀青年教師,五年成為區(qū)市級教學新秀能手。
2.名師示范,實行多元教學觀摩制度
重視名師的傳幫帶功能和直接輻射作用,實行名師資源共享,形成多元化的名師帶教制度,是加快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有效舉措?!磺嗄杲處熆梢耘鋫淙舾擅麕煄Ы?,教學能手新秀、分管教育教學的校長、教科室主任等名師帶教的重點可不同,可以有業(yè)務方面的,也可以有情感或技能方面的。一位名師可以帶教多名青年教師,可面對面地傳幫帶,也可以利用文字、影像、網絡等多種形式共享名師資源的綜合效應和長期效應,將名師的風范由個體狀態(tài)變?yōu)閺V大青年教師共同擁有的群體財富。
學校還可每周安排骨干教師上領路課、示范課,青年教師上學習課、診斷課、實驗課、匯報課,規(guī)定指導教師、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教科室人員和同學科教師參與說課聽課評課。指導老師重在整體上、方法上、細節(jié)上“金針度人”,把對青年教師的指導落到實處。
3.師德引領,實現自我價值內驅動力
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大多是80后,成長于改革開放年代,他們學習現代知識與信息的要求以及實現自我價值的愿望比較強烈,但他們就業(yè)方式多樣化的意識和向往現代物質生活的心理也比較強烈,因此在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進程中,老教師、骨干教師應始終以學校優(yōu)秀教師群體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和熱愛、求真務實、無私奉獻的精神來激勵、熏陶、教育青年教師,讓他們知道師德是教師的靈魂,讓他們樹立志存高遠、自強不息、德才兼?zhèn)?,終身獻身教育事業(yè)的信念,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優(yōu)秀教師。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惫歉山處煙o私地指導,不倦地引領,一定能將青年教師盡快“度”成“高徒”。
教學骨干們的豐富的教學經驗、過人的教學藝術以及獨特的教學心得,如能在第一時間“度與”剛走上教育教學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無疑會讓他們少走彎路和縮短入門時間,對學生來說這也是功德一件。另外,教學相長,青年教師的素質提高了,對老教師、骨干教師也是一種促進。
學校應以團隊人本理念為指導方針,以完善的管理體制作為培養(yǎng)基礎,充分發(fā)揮優(yōu)質骨干的師資優(yōu)勢;學校骨干也應將培養(yǎng)青年教師,加快青年教師共同成長的步伐作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二、急把金針度與人
一些基層學校青年教師已占相當比例,如筆者所在學校的100多名教師中,3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有近70名,占教職工總人數的70%。學校要提升品位,就要加速對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因此學校有必要推出一些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的新舉措。
1.為青年教師構建綠色通道
學校是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載體,而課堂則是鍛煉他們的熔爐,學校要盡可能多地為青年教師開通學習和成長的綠色通道,如組內、校內的示范課、觀摩課,外出聽課等,并抓住每次說課、開課、評課的有利時機,盡可能讓他們多展示自我,多接受校內外名師、專家的“金針”“度與”和點撥。
另外,積極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學科競賽和各種基本功比賽;激勵青年教師進行師德和各種業(yè)務進修培訓;舉辦青年教師成長論壇;舉行青年教師優(yōu)課展示等。這些舉措都可以加速青年教師的成長。
2.將青年教師逼上課改梁山
青年教師群體成長靠教學科研。如筆者所在的學校由教科室牽頭對原有教研活動的困境、教師培訓方式、教師隊伍專業(yè)發(fā)展現狀等進行了調查、訪談、探討,申報了市級課題“基于青年教師共同成長的校本教學研究”、省級課題“新時期初中生道德價值觀教育研究”,全校教師共同參與,規(guī)定3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人人都要在課題組中擔任要職。此外,在學校近年來開展的“習題課有效性對比研究”“多元化分層教學探究”“切入點對比教學探究”“天天練自編試卷探究”“周周清練題教學探究”“復習教學有效性研討”等課改、改課中,學校更是逼著青年教師第一個“吃螃蟹”,以此促進青年教師的發(fā)展。
3.給青年教師壓上事業(yè)重擔
“在使用中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中使用。”學??朔撡Y排輩的思想,大膽向青年教師壓重擔:大膽提拔有科學管理方法、適合做管理工作的青年教師到學校的各領導崗位,擔任處室主任、級部主任等職務,中老年骨干教師退居二線做導師,做人梯;大膽培養(yǎng)有先進教育觀念、扎實教育理論和獨特教學風格的學術型教師,讓他們向教學區(qū)市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名師方向發(fā)展;大膽培養(yǎng)有超前教育理念、較強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師,讓他們擔任教學研究重任,如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等職;大膽啟用知識基礎扎實、工作態(tài)度認真,敬業(yè)精神較好的青年教師做班主任和擔任主要學科、畢業(yè)班學科任課老師;大膽任用有才華、有創(chuàng)見的青年教師擔任興趣小組、社團活動等輔導老師……
我們對青年教師充分信任,大膽使用,敢壓重擔,使青年教師盡快成熟,促使他們成為高層次自我發(fā)展的優(yōu)秀青年教師群體。
三、莫把金針度與人
“金針度去從君用,未把鴛鴦繡與人?!泵鞒目茖W家徐光啟如此改來,他主張把針線交給學習者并告訴其用法,而不幫他們繡鴛鴦。這比前人的理解似乎進步多了,而筆者以為,這個“金針”的用法是否要完全“度與”青年教師,“度與”之后怎么辦,更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1.鼓勵青年教師向金針執(zhí)與者挑戰(zhàn)
信息網絡化發(fā)展的新世紀、教育發(fā)展課程教材改革的新目標,要求新一代的青年教師群體不再是踏實、苦干、實干的“老黃?!保鴳腔磉_、灑脫、靈動的千里馬開拓者;不再是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樸素教育者,而是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新型拓荒者。“教無定法,只要得法?!眲?chuàng)新是教育的靈魂,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現代教育,要做好一名教師必須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青年教師思想新,領悟快,能與時代潮流同步發(fā)展,因此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要鼓勵青年教師大膽突破,敢于向傳統(tǒng)挑戰(zhàn),向名師挑戰(zhàn),敢于質疑名師用“金針”繡出的“鴛鴦”,并提出自己獨特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從而培養(yǎng)其積極進取、敢于創(chuàng)新的心理品質,以適應教育改革新形勢的需要。
2.創(chuàng)設青年教師尋找金針的環(huán)境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師傅們所傳授的“金針”不一定是最先進最可行最科學最有效的;即便現在是,但時代在迅速發(fā)展,教育更是日新月異,“金針”也許很快就會變成“銀針”“鐵針”“生銹針”,我們不要讓青年教師盲目地復制粘貼老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風格,他們需要創(chuàng)建屬于他們的新的教育文件夾。我們不能將一些死板教條的東西當作青年老師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讓青年教師從此失去了個性,喪失了自我。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活動積極性的源泉是需要。激發(fā)青年教師的需要,誘導青年教師追求的滿足,是激勵青年教師積極性的基本途徑。學校要大力營造青年教師健康和諧成長的氛圍,根據青年教師的需要給青年教師一個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只要不觸犯原則法規(guī),可以讓他們想之欲想,言之能言,做之敢做,讓他們盡快滿足精神需求,享受到成功的快樂。不要因他們不照師傅的話去做而否定他們,更不能讓他們感覺到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尋求長輩或領導的“庇護”。當然青年教師也應根據自身條件自主努力,虛心學習,建立一個和諧的群體關系,為自己打磨“金針”,哪怕是“銀針”“鐵針”“木針”奠定環(huán)境基礎。
3.讓青年教師打磨淬火自己的金針
隨著各種新興學科、邊緣學科的崛起和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科學的教育發(fā)展觀對青年教師的智力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老教師“度與”的“金針”可能只適合青年教師目前“繡鴛鴦”,絕對不可能適合青年教師一直用這根“金針”“繡”一輩子,然后再“度與”下一代青年教師。青年教師的智力結構更應該從單一性的結構模式向綜合性的結構模式發(fā)展。學校可以通過各種通道使每位青年教師改變傳統(tǒng)簡單的結構模式,發(fā)展成具有多種業(yè)務知識、多種職業(yè)情感和多種教學技能的結構模式。這種新的智力結構是要隨著教育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這是現有的骨干名師們不能“度與”的,這根“金針”需要讓青年教師自己去打磨,并不斷“淬火”。等青年教師慢慢地積累了許多經驗,一旦豁然貫通,那么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之中,他們就能繡出美麗獨特的“鴛鴦”,打造出具有獨特個性的品牌。這時候,那根“金針”才屬于他們自己的財富。
總之,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永恒的課題。對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應有科學性、前瞻性和實效性。
鴛鴦繡出從教看,金針度與年輕人。愿青年教師不斷提高對自身發(fā)展、共同發(fā)展價值的體認,用自己打磨的勝過我輩的“金針”繡出教育教學的美麗“鴛鴦”,從而自覺地、無私地、有效地獻身于教育事業(yè),并成為“度與”后來青年教師的“金針”示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