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風(fēng)
一位老鄰居叫住我,要跟我說新鄰居的事。
“你知道嗎?我家樓下?lián)Q了人啦!新搬來的這家也真好笑哩,”她說著,真的咯咯笑了起來,“這家媽媽自己跟我說的,她說她兒子去年聯(lián)考沒考好,今年重考,說不定就會考上臺大哩!如果考上了,這間房子剛好靠近臺大,所以雖然貴,她也買啦!買了好讓兒子上臺大方便嘛?!?/p>
“唉!”她忽然臉色一沉,“你知道嗎?日本有一個詞,叫——”
“什么?”我一點也聽不懂她咕噥的一聲日文是什么意思。
“這個詞要是翻譯過來,就是‘傻傻的媽媽,世上就偏偏有這批傻傻的媽媽——”
我忽然想起另一個朋友,他念哲學(xué),他哥哥念物理,他的母親有一天一個人在家里發(fā)起愁來。
“她愁什么呢?”我還以為是愁兩個兒子都念了冷門的科系。
“愁——哈!你猜——原來她愁如果有一天,我和大哥一同拿下了諾貝爾獎,記者要來采訪她,那時她該說些什么才得體呢?”
據(jù)說后來她不愁了,因為那篇談話她已經(jīng)想好該怎么說了,有備無患,她開始安心等待那一天來到。
傻傻的媽媽,癡心的媽媽——但,這是上帝的旨意??!如果所有的母親都能清楚評估自己孩子的資質(zhì),我們還要母親做什么用?她不過等于一個智商鑒定中心的職員罷了。
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是在“誤以為是天才”的癡心奉獻中才成長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