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艷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嚴重類型,近年來發(fā)病逐漸增多,已成為影響公眾健康的主要問題[1]上述患者入院后需要給予急救護理,合理及有效的護理干預對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康復和治療意義重大,本文就綜合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展開研究,現(xiàn)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筆者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間來我院心血管內科進行治療的112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84名,女性28名,上述患者的年齡在36-8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2±3.2歲,平均住院天數(shù)10-15天,將上述研究對象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1名,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平均住院天數(shù)等方面比較無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對患者的日常起居和常規(guī)治療進行護理;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
1.2.1 基礎護理 患者入院后向患者講述護理的相關注意事項,囑患者進行藥物對癥支持治療,同時還要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疼痛的護理、用藥指導、飲食指導、口腔護理、睡眠指導等。
1.2.2 綜合護理干預
除了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外,還要對患者進行綜合護理,主要的護理包括一下內容:(1)基礎護理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協(xié)助患者洗漱、進食及大、小便和個人衛(wèi)生等一切生活護理,將呼叫器放在患者的手邊,聽到鈴響立即給予答復。(2)疼痛護理 ①臥床休息,疼痛時絕對臥床休息,協(xié)助患者滿足一切生活需要,保持環(huán)境安靜,限制探視,減少干擾。 ②給予持續(xù)吸氧,2~4L/min。吸氧可提高動脈血氧分壓,改善心肌氧合,有助于梗死周圍缺血心肌的氧供,縮小梗死的范圍,從而減輕心肌缺氧性損傷[2] ③持續(xù)心電監(jiān)測,觀察有無心律失常,并及時記錄。④每30分鐘巡視病房1次,必要時重癥監(jiān)護,觀察患者面色、心律、呼吸及血壓變化,詢問疼痛是否減輕。⑤指導患者采用放松技術,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解釋不良情緒會增加心臟負荷和心肌耗氧量。 ⑥保持大便通暢,多吃粗纖維食物,遵醫(yī)囑適當使用緩瀉劑,大便時避免全身用力,向患者解釋床上排便對控制病情的重要意義,患者排便時提供隱蔽條件。⑦必要時尊醫(yī)囑給予嗎啡止痛,囑患者不能耐受疼痛時及時告知醫(yī)護人員。(3)飲食指導 給予低鹽、低脂、清淡、易消化、少渣飲食,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向患者講解保持大便通暢的重要性。(4)心理護理 及時關心安慰患者。了解和解決患者所需,使患者感到溫暖,鼓勵其樹立自信和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5) 病房環(huán)境 保持病房清潔、整齊、舒適、安靜、溫濕度適宜、空氣清新,并注意保暖,預防呼吸道感染,急性期謝絕探視。(6)健康教育: 當患者出院后,囑患者按時服藥、合理飲食、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堅持合理適當?shù)捏w育鍛煉、定期復查等。建議患者出院后繼續(xù)到康復門診隨診,進行康復治療,循序漸進增加活動量,提倡小量、重復、多次運動,適當?shù)拈g隔休息,患者在上下2層樓梯或步行2km無任何不適時,可以恢復性生活。
1.3 評價指標 在患者治療結束后,有責任護士負責指導患者填寫護理工作滿意毒調查表并對護理質量進行評分,上述表格由患者本人填寫,共填寫112份,回收112份,無效問卷0份,回收率為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0處理,其中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和頻數(shù)進行描述,組間比較用卡方檢驗。
2.結果
兩組患者對護理態(tài)度的滿意度調查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試驗組的護理工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作為一種嚴重的心血管疾病,不僅治療要及時有效,而且需要??凭C合護理的緊密配合。因此,既要做好急救護理,還要加強康復護理及健康教育,才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對疾病的認識,進而有效預防或減少疾病的復發(fā)。人群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發(fā)病率在逐年上升,且趨于年輕化,合理有效的護理對控制該病的惡化意義重大。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的護理工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于該病病情危害重、起病并急且兇險、且因心律失常等嚴重并發(fā)癥致死亡率高等特點,而綜合護理干預是一種全面、人性化的護理方式,通過該種護理方式,可以為患者提供貼心、舒適的護理服務,所以,綜合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應用中具有一定的價值,值得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蓓,施雁.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護理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2):926-927.
[2] 沈瑩,夏勇,潘德峰,等.吸氧減輕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損傷的實驗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2,37(1):9-11. [3] 耿仁義,朱中林,華偉.實用心臟起搏技術.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267-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