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新運
課題項目:遼東學院2015年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人民性在小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體現(xiàn)》成果,課題編號:2015YB50。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4-0-01
曹景常擔任吉林省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秘書長等多種社會兼職,已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全國百余家報刊發(fā)表文學、新聞作品1000多篇。獲得省級、國家級多項文學獎勵。曹景常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多面手,在散文、兒童文學、歌詞創(chuàng)作方面都獲過大獎,小小說的創(chuàng)作在他總體創(chuàng)作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卻體現(xiàn)出濃郁的人民性。
曹景常來自農村,他從不掩飾自己身上農民的烙印,反而因為身上有農民的印記和精神而感到和自豪,取筆名莊稼漢,時刻提醒自己別丟了作為農民的那份勤奮與樸實。兒時在農村生活的經(jīng)歷,青少年艱難打拼的經(jīng)歷,使他的作品更接近人民的真實生活。早年這些坎坷的經(jīng)歷,留給了他無限的創(chuàng)作素材,也培養(yǎng)了他深刻的思想。他的作品凸顯出濃郁的鄉(xiāng)村氣息,描寫的都是老百姓的家長里短,表現(xiàn)出人民群眾質樸的情感,樸拙的追求,簡單的幸福。曹景常深愛著東北的黑土地,他的作品有著濃厚的大地情結,表現(xiàn)了原汁原味的家鄉(xiāng)人的生活情趣和情調,表現(xiàn)了人民群眾的真情實感。曹景常小小說人民性有以下的體現(xiàn):
一、滿滿的正能量
曹景?,F(xiàn)實題材的小小說基本上都是滿滿的正能量,作品中更多的是贊頌美好的品質,表現(xiàn)出人民群眾的樸實正直的性格,誠實守信的品格?!陡鑿d奇遇》簡單的動機,純潔的感情;《廠花下崗之后》知錯就改,既往不咎;《應聘》誠實守信;《萬家橋》、《老黨》善良機智;《春天的滋味》、《鐵?!芭浞N”》《跑路》樸實正直誠信;《火災之后的新聞》針砭時弊,樹立正氣;《錯位的“關愛”》、《來自災區(qū)的短信》真情關愛;《將軍與乞丐》善良真誠,守信感恩;《一面特殊的國旗》愛國廉潔;《留余》正氣清廉;正直感動;《一張“空白”的借條》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張揚正義;《砍瓜》堅強堅持堅韌;《我也是一棵樹》誠實守信。
二、人民大眾充當主人公
曹景常小小說的主人公大多是人民大眾,有下崗工人《廠花下崗之后》;大學畢業(yè)生《歌廳奇遇》、《眼鏡》;教師《應聘》《錯位的“關愛”》;農民《萬家橋》、《鐵牛“配種”》;公園管理員《春天的滋味兒》;農村共產(chǎn)黨員《老黨》;學生《錯位的“關愛”》《春天的滋味兒》;農民工《來自災區(qū)的短信》;市民《魚和水》;退休的將軍、乞丐《將軍與乞丐》;老紅軍戰(zhàn)士《一面特殊的國旗》;職員《一支鋼筆》、《留余》、《跑路》。曹景常以這些人民大眾作為主人公,講述他們的故事,品味他們的辛酸苦辣,共享他們的幸福和快樂,為人民立傳,為人民立言。
三、從人民的角度去描寫
曹景常的作品講述的都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情,有的講述人民群眾的高尚情操,例如在《應聘》中,中學教師到省城一家新報紙編輯部競聘記者,為了能夠競聘成功,說了假話,覺得心中有愧,就回去找到不擇招考的總編說了實話,總編非常欣賞他的勇氣和坦誠,最后通過開始錄用了他。這篇小小說表現(xiàn)了作為競聘者的中學教師誠實的品格,也表現(xiàn)出作為招聘者的總編的任人唯賢的高尚品格,表現(xiàn)出人民百姓的本色。
創(chuàng)作小小說《萬家橋》時,曹景常還是一位青年農民,正經(jīng)歷著改革開放的曹景常敏感地捕捉到了這些變化。小小說講述的是農村一座大家集資建成的橋,由于年久失修,老村長想籌集資金重修,但是大家寧愿熱衷于集資建土地廟也不愿意出錢建橋。村長的兒子在南方打工回來,自己出錢建橋,但是誰想經(jīng)過建好的橋,都要交過橋費,大家心里都不是滋味,但是為了出行方便還得交錢。過了一段時間,收錢的人沒了,換成了一塊牌子,寫著每家捐資修橋的錢,村長一家捐了8000元。曹景常的描寫絲絲入扣,真實生動,既合情合理又機智諧趣,表現(xiàn)出改革開放時期人民群眾的思想變化。2014年10月,由此而改編的微廣播劇劇本《萬家橋》,獲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聯(lián)合舉辦全國農村題材微廣播劇一等獎。
四、表現(xiàn)人民真摯樸素的情感
曹景常的小小說表現(xiàn)了人民群眾的真情實感。在《來自災區(qū)的短信》中,在長春打工的于金龍由于得不到親人的信息的焦急,打不通電話的煎熬,不能請假回家的揪心,得知解放軍搶險家人平安的欣慰,得知溫總理視察災區(qū)的感動,于金龍終于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同樣是受災,曹景常小小說《火災后的新聞》表現(xiàn)得的是另一種真情實感。東山糧庫著火了,糧庫主任劉平放下酒盅撥打119電話,又放下了電話,撥通了另一個電話??h廣播電視站記者卜峰和劉平出現(xiàn)在火災現(xiàn)場,在劉平指揮部署下開始救火,卜峰奮力拍攝了近半個小時后,被劉平領到家中,順便撥打了119報警電話。等消防車來了以后,雖然消防人員奮力撲救火災,由于來得太晚,火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第二天劉平送記者回城,順便去保險公司辦理了理賠。災后地區(qū)電視臺播報了三個新聞,第一個新聞是劉平帶領糧庫職工滅火,第二個新聞是保險公司上門理賠,第三個新聞是糧庫大火燒出三條蛀蟲:糧庫主任劉平、記者卜峰、保險公司李經(jīng)理。這篇小說雖然沒有一個字直接表明人民群眾的感情和態(tài)度,但是讀者從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到人民群眾在他們?yōu)榱藗€人政績不顧國家資產(chǎn)的損失時的憤懣,看到電視臺粉飾太平報道時的憤怒,看到三人被調查審理的痛快,表達了老百姓的真情實感,表達了人民的心聲。
曹景常像一名莊稼漢一樣,辛苦耕耘,默默奉獻,細心體會,為老百姓奉上多姿多彩的文學大餐,同時更期待他的小小說創(chuàng)作再上新臺階,真正把人民性貫穿始終,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地體現(xiàn)人民性的小小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