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立體閱讀的概念指的是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采用多元閱讀的方式,從不同角度讓學生深入文本,深度閱讀,幫助學生獲得深刻的體驗,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從而真正愛上閱讀。這樣的形式打破了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而是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個性閱讀,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一、情境閱讀,重視情感教育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中要重視滲透情感教育,提升學生的情感意識。針對這樣的要求,教師應該注重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中的深厚情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入情入境的學習中充分感受此類文本的情感之美,形成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例如在教學《九寨溝》這篇課文時,作者就用生動的文筆將九寨溝的神奇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讓我們不禁升起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深入體會文本中描繪的景色之美,首先引導學生初讀文本,形成第一感知。然后教師將關于九寨溝的視頻資料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以具體可感的方式感受九寨溝的美景。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充分融入到九寨溝的美景中去,這時,教師再次深入,在舒緩優(yōu)美的音樂中進行聲情并茂的朗讀,加深學生的體驗。學生深深陶醉其中,激起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非常重要,它可以讓學生真正走近文本,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獲得真切的體驗。營造氛圍的方法很多,包括語言引導、視頻感染以及配樂朗誦等多種形式,在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激發(fā)學生學習文本的興趣,引領學生深刻感受文本的巨大魅力。
二、體驗閱讀,收獲獨特感悟
在立體閱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真實體驗,但是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立足于小學生的生活實際,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文本接觸,這樣將會獲得最真實的,也是最獨特的感悟,這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學《海倫·凱勒》一課時,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就是引導學生感受海倫凱勒在生活的重創(chuàng)面前堅強樂觀的精神。在學習過程中,雖然學生對這一情感有自己的體會,但是感覺不夠深入,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沒有真正體會到文本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動變化。為了實現(xiàn)深度閱讀的目的,教師這樣引導學生:“雖然我們無法體會盲人的生活不便和苦處,但是我們可以想一想,當有一天突然停電的時候,你在一片黑暗中有什么體會?”這樣的問題一下子讓學生回憶起自己生活中的經(jīng)歷,有的學生說:“我就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記得有一次突然停電了,我自己在房間很害怕,于是想出去找我的爸爸媽媽,結(jié)果就撞在了椅子上,真疼呀。”大家一下子都笑了,同時體會到在黑暗中生活的不易。這時,教師布置了這樣的作業(yè)——回家后蒙上自己的眼睛,在熟悉的家中生活一小時,第二天談談自己的感受。經(jīng)過這樣的體驗,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變得更加透徹、深刻了。
在教學過程中結(jié)合小學生的生活體驗解讀文本,讓學生的理解更加輕松,也更加真實。因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欠缺,這樣的方法更加適合小學階段的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自體驗和感受,獲得最獨特的感悟,也促進了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自主閱讀,感受文本魅力
小組之間的自主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很受歡迎,也符合新課改的實際要求。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讓學生“會學”,同時還提升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激發(fā)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從而充分鼓勵學生走近文本,感受文本魅力。
例如《愛之鏈》是蘇教版教材中一篇經(jīng)典篇目,在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以下幾個問題:深入體會文本中關于女店主的相關話語,體會當時主人公的心情,進行表情朗讀;說一說你從這些話中體會到了什么?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對文本的省略部分進行補充。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學生們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先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然后小組之間進行討論交流,最終深入體會文本的內(nèi)涵。
通過合作探究,學生自己去找到問題的答案,就像是探險一樣充滿著無盡的樂趣,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更容易感受文本的巨大魅力。同時,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fā)揮,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和能力。
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使用單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是應該靈活使用立體化的教學模式,構(gòu)建靈活生動的生本課堂,讓閱讀教學回歸本色,使教學過程更加真實、高效、精彩,展現(xiàn)語文課堂之美。
(作者單位:山東棗莊市市中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