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靜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要普遍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目前我國獨生子女家庭占現(xiàn)代家庭的60%-80%。獨生子女的普遍出現(xiàn)不僅引起了家庭結構的變化,也給家庭教育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問題,已經(jīng)成為一個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在獨生子女身上突出表現(xiàn)為依賴性強、獨立性差、利己、孤僻、任性等問題,我們只有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讓獨生子女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諧的發(fā)展。
1 轉變家庭教育觀念
首先我們要轉變教育觀念,端正教育思想,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與人才觀。家長對獨生子女的正確態(tài)度,應該是愛而不寵,養(yǎng)而不嬌。
由于獨生子女家庭人際關系的聚集化,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獲得了特殊的地位,孩子的許多不良習慣正是由此引起的。許多獨生子女感到自己是家中唯一的孩子,理應是家中的“特權者”,便形成了我行我素、任性的不良性格特點。所以,從孩子一出生,家長就要注意,千萬不要將孩子置于家庭的特殊地位。不要讓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為中心”的意識,從而產(chǎn)生特殊優(yōu)越感。要使孩子感到他雖然是家中的獨子,但并沒有獨特的地位和特殊的權利,和家庭的其他成員一樣處于平等地位。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從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吃飯,要使孩子懂得讓大人先坐,吃東西時,要讓孩子養(yǎng)成分份的習慣;看電視時,不要讓孩子一人獨占頻道;家里來了小朋友,應教育孩子把玩具拿出來與大家一起玩……長期堅持,就會使孩子養(yǎng)成與別人平等相處的習慣,不會感到自己在家中的特殊地位了。
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往往影響他的思想意識。因此把孩子放在同家人平等的位置上,讓孩子知道自己只是家庭中的一員,而不是中心。同時擴大孩子的認識范圍,讓其深入廣泛地了解和認識復雜的現(xiàn)實世界。讓孩子體會到社會生活中并非人人都生活在幸福與快樂之中,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父母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自己要珍惜,這樣就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義務感和責任感。
2 全面關心孩子成長
在調(diào)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往往只重視孩子的營養(yǎng),忽視孩子的身體鍛煉;重視孩子的物質(zhì)生活,忽視孩子的精神生活;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fā),文化學習,忽視孩子思想品德,個性心理的培養(yǎng)等。
2.1 注意營養(yǎng)搭配,重視孩子身體鍛煉
我們不能隨孩子的興趣提供食品,要講究科學飲食,而不是比誰的營養(yǎng)品吃得多,誰長得胖?!吧谟谶\動”,要使孩子身體好,最根本的方法是讓孩子進行體格鍛煉。鍛煉身體的方法很多,可根據(jù)實際選擇。如讓孩子參加校內(nèi)的各種體育活動和體育興趣小組;每天進行跑步、散步、打球;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利用空閑時帶孩子去爬山、游泳等。
2.2 豐富精神生活,進行實踐體驗
由于環(huán)境的優(yōu)越和生活的舒適,獨生子女的精神生活是單一的,他們很少有機會體驗到生活的艱辛與痛苦,這是其產(chǎn)生任性、惰性和依賴性的主要根源之一。家長要注意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創(chuàng)造條件,尋找機會讓他們參加實踐活動。首先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凡事由家長包辦;同時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或興趣小組,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其次要引導孩子走出“逆境”,培養(yǎng)抗挫折的能力。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克服,而不能一味地“扶”著走。
2.3 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獨生子女因長時間獨處,很容易受到不健康因素影響。我們要多跟孩子談心,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孩子交朋友,解決孩子提出的問題或疑惑,關心孩子的心理活動。不能將孩子提出的一些不“正?!钡膯栴}一口否決,而應該讓孩子逐步明白為什么;實在不能回答的,也可通過科教片或圖書讓孩子明白,使孩子沒有心理障礙,這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
3 提供與同伴交往的機會與環(huán)境
由于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與同輩進行天然社會性交往的機會和環(huán)境,因此,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多參與到兒童社會中去。兒童社會性的發(fā)展,必須在他們相互交往的過程中才能發(fā)生的。兒童的良好行為是從“模仿開始的,而模仿的最好對象是兒童伙伴”,這種作用光靠成人的說教替代不了的。
大多數(shù)的兒童是喜歡群體生活的,特別是同齡人之間的游戲,對于兒童社會心理和交往技能的發(fā)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通過集體活動來教育孩子尊重他人,不執(zhí)拗任性,學會與別人協(xié)商共處。家長切不要因愛子心切,怕孩子吃虧,將孩子封閉起來,或者偏袒孩子去責怪別人,這樣做只會“愛之愈切,害之愈深”。
4 堅持教育的一致性和連貫性
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要保持態(tài)度、方法的一致性、協(xié)調(diào)行動。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一致,就會使孩子無所適從,難以收到積極的教育效果。只有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堅持一致性,才能讓孩子感到教育的合理性、堅決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的一致性,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指的是父母之間教育態(tài)度和方法的一致性。有的家庭由于成人之間彼此不一致,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常常引起大人之間不愉快,甚至爭吵不休。家長應互相尊重,有分歧也不可當著孩子面前表露出來,事后再商討統(tǒng)一認識。第二個方面是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求和態(tài)度在時間上也應做到前后一致。不能高興時就無原則,一味寬容,不高興時就一概禁止,隨意斥責。不能說話不算數(shù),前后矛盾。家長說錯了,應當認錯,甚至道歉,為孩子樹立知錯就改的好榜樣。
獨生子女的教育關系著社會的發(fā)展與民族的復興。我國的獨生子女是在特殊的教育環(huán)境中成長的,這種特殊的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們要盡可能的發(fā)揮有利優(yōu)勢,抑制消極作用,揚長避短,更好地促進我國獨生子女身心健康和諧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淮安市深圳路小學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