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歡
服裝行業(yè)發(fā)展到現在,多品牌、多區(qū)域、多板塊的集團化公司,已非常普遍。在產品質量管理上,已非簡單人為操作可解決。那么,多品牌大規(guī)模服裝公司,在質量管理上會有哪些突破?復雜結構下,該如何保證產品質量?哪些是品牌質量管理必須堅守的底線?還有哪些經驗及教訓值得借鑒?近日,《中國纖檢》采訪了北京朗姿股份有限公司供應鏈管理部總監(jiān)沈兵,他分享了朗姿在質量管理上的實踐經驗。
信息化質量管理降低對人的依賴
據悉,朗姿是中國第一家高端女裝上市公司,旗下擁有多個國際知名品牌,屬于典型的多品牌、多區(qū)域、多板塊運作的服裝集團公司。目前朗姿的GB質檢系統平臺,已實現全鏈條、端到端的信息化管理。朗姿的信息化建設始于2011年,現今已非常完善,所有連接項目都已納入質量管理體系,并全部擺脫傳統上的對人的依賴。
現在,借助于信息化質量管理平臺,信息查找也能變得輕松自如,這在從前是不可能的。過去,朗姿主要靠Excel手工單獨管理,企業(yè)核心質量管理數據是基于某個人和某個Excel文件。如果人員離職時交接有問題,后續(xù)員工就看不懂以前的質量數據;如果員工電腦損壞,公司就會丟失整個質量管理信息。
在導入信息化質量管理平臺后,從申請檢測到GB報告的使用、洗標吊牌的制作、GB風險評估及事故管理等所有數據,都納入到統一標準平臺中;所有業(yè)務節(jié)點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按流程執(zhí)行,按規(guī)范操作,將人為因素干擾降到最低。比如,朗姿使用的GB報告驗貨袋,在進行現場大貨GB檢查時,會利用此平臺,在質檢指示書中要求對審批后的水洗,要打印GB大貨驗貨袋封面,并將GB原件報告裝入驗貨袋中,便于后續(xù)工廠GB驗貨。若水洗未審批,或本款水洗組件GB正式報告未全部打印,就無法打印封面,也無法提交吊牌進行審批。朗姿的GB現場大貨檢查員就會根據GB驗貨袋進行報告、水洗標和實物的全檢。物流庫房的收貨大貨抽查,同樣是根據GB報告單/驗貨袋,進行報告、水洗標和實物的檢查。
在沈兵看來,質量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不能僅停留在公司內部業(yè)務的信息化,而應該是整個供應鏈生態(tài)圈的信息化。借助質量管理平臺,讓上下游合作伙伴乃至顧客,都能即時了解相關質量信息。“在服裝行業(yè),通常面料檢測先于成衣,面料檢測完成后,檢測報告就已發(fā)往門店。數月后成衣發(fā)到門店,如果門店需要拿成衣面料檢測報告查對成衣,只需利用質量管理平臺查到每款報告信息,就能輕松查到文件夾中裝訂好的檢測報告。而這些檢測報告不僅門店能查到,顧客也能上網查詢。因此,只要有足夠的授權許可,顧客就能輕松了解所購買朗姿成衣是否是正品;或是對產品質量有任何質疑,查找成衣檢測報告就能得知相關面輔料信息?!?/p>
據悉,朗姿使用的計算機系統是德國的SAP軟件,它是通用企業(yè)ERP軟件。全球500強80%的企業(yè),如蘋果、奔馳、寶馬、可口可樂、中石油、中石化等都在使用,很多國內外知名服裝品牌也在使用。
“這套系統無需重新寫代碼,里面有標準流程作為引導。任何行業(yè)的企業(yè),無論多復雜,都可以通過配置的方式實現信息化管理。其好處是:實現信息共享,把實際操作環(huán)節(jié)放到信息化平臺共享信息,提高了效率,降低對人的依賴性。同時此平臺也是財務業(yè)務一體化集成平臺。好的管理應該做好控制,這樣可以做到事前預算、事前控制、事前預判;比如檢測費用的結算,如果能提前實時在財務上體現,財務對業(yè)務的跟蹤把控也會更容易。”
專業(yè)度與運營高效結合
傳統服裝行業(yè)由于公司規(guī)模較小,很多企業(yè)都是通過人工方式實現質量管理,但在大規(guī)模生產制造環(huán)境下,尤其是多區(qū)域、多品牌、多板塊的服裝企業(yè),再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質量管理是否還行得通?
沈兵認為,這幾乎不可能。尤其和GB質檢相關的事情,一定得通過信息化方式來管理。因為GB團隊起到的是承上啟下的作用。GB團隊不需要采購面料和生產服裝,也不做GB檢測實驗,它只是信息的加工者、傳遞者和管理者。他建議,企業(yè)在建設信息化質量管理平臺時,要能支撐企業(yè)5到10年發(fā)展。無論增加品牌、新業(yè)務板塊,還是新的地理區(qū)域,都能支撐得住。因此,質量管理流程一定要先進、科學、規(guī)范、標準,還要具有前瞻性、可拓展性、可復制性,能夠支撐企業(yè)任何發(fā)展變化。
此外,準確率和效率對服裝品牌也非常重要。未來人工成本一定越來越貴,而且人會犯錯,尤其GB質檢。根據朗姿以往的教訓,人為信息處理錯誤對公司造成的損失非常大。而信息化卻能避免這類問題,至少能有效規(guī)避一些非常低級的錯誤,比如,錯別字和中英文翻譯等。尤其上市公司,對信息及時、準確的披露要求很高,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會采用財務業(yè)務一體化信息平臺。
信息化質量管理平臺把流程操作問題解決了,把各部門信息交換工作解決了,無需親自過問,所有信息都能在系統里查詢,減少了溝通成本和無效環(huán)節(jié),把對人的依賴性降低到合理水平。把這些問題解決后,即便是多品牌集團公司的質量管理,仍可以輕松應對,沒有雜事的困擾,才能回歸初心,把精力和時間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比如面輔料成衣的質量管理。
“原來GB團隊會把50%時間用在專業(yè)度,50%時間用在和各部門及供應商溝通上,現在溝通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基本解決, GB團隊可以把90%時間用在專業(yè)領域上。而有些領域則是計算機替代不了,比如質檢指示書的吊牌標注內容和順序,還是需要依靠人的專業(yè)能力?!鄙虮f。
他認為,質量管理需要有所在行業(yè)的專業(yè)度,才能設流程做好運營。只有優(yōu)秀的專業(yè)能力和運營能力的完美結合,才會產生優(yōu)秀的質量管理團隊。而質量管理的核心不但要以數據的準確性為前提,還要關注效率和性價比,雖然不復雜,但做好其實非常難?,F實情況往往是,專家技術型人才大多不懂管理和運營,而平臺導入的顧問對某個行業(yè)的了解深度也有限。因此很難結合好。沈兵建議:專業(yè)人才的引進仍是必須的,但企業(yè)信息化的步伐也要跟上。同時,可以考慮將公司的GB業(yè)務進行外包或代運營。品牌公司則在確保代運營公司規(guī)范正確運營的前提下,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產品上。
檢測報告絕非終點而是起點
沈兵告訴記者,一份料樣的檢測結果報告出來后,對朗姿來說,只是質量管理的起點而非終點。因為檢測報告出來后,才能決定是否允許發(fā)大貨,是否下訂單采購,水洗吊牌是否往下編制。水洗吊牌的編制才是質量管理的開始。水洗吊牌做出來后,要縫到衣服上檢查,到了終端還要接受終端考驗,而這些都由檢測報告所決定。因此,檢測報告是基本核心,是質量管理的必要條件,是手段不是目的。只有報告正確,GB質量管理才能往下做。它相當于原點,如果原點都不能保證,下游即使用最先進的工具和流程也沒用。這是專業(yè)度問題而非運營問題。專業(yè)度的任何問題都能在檢測報告上體現。
此外,檢測報告價值最大化,也是朗姿一直在踐行的。沈兵坦言,朗姿把檢測報告的價值已發(fā)揮到了極致。大部分服裝公司得到檢測結果,判定是否允許采購,是否可以發(fā)大貨、編制水洗吊牌,就已基本結束。而朗姿在完成上述兩件事情后,會根據檢測報告,充分參與到大貨的生產制造過程中?,F場查貨也會使用檢測報告,并把檢測報告用到終端,讓終端充分使用報告信息;不僅如此,借助于質量管理信息化平臺,根據檢測報告的數據,還能定期按每個產品季做面料成分及含量分析,比如每個產品季天然面料、化纖面料的占比。
“真正的大數據來自于檢測站,檢測站能夠了解各個品牌面料的花型、圖案、顏色、成分及含量。檢測站如果利用好這些大數據,定期發(fā)布行業(yè)標準、行業(yè)趨勢報告和每個產品季面料趨勢報告,對女裝品牌非常有幫助。所以檢測報告利用得好,意義特別大。大數據的分析就需要數字化的檢測報告,而不是傳統A4紙打印的報告。紙質報告除了報告上面的料樣,用途不大;而數字化報告用處卻很多,它能夠保證數字的互聯互通。”沈兵說。
除此之外,對品牌供應商的把控,也是質量管理的關鍵所在。沈兵強調,質量并不是GB或QC檢驗出來的,也不是管理人員現場監(jiān)督管理出來的。所以,經常有供應商對檢測及檢測費有疑義。但朗姿產品是在國內渠道銷售,就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要符合最基本的國家標準,比如GB 18401產品質量標準。如果不檢測,供應商是否能保證所提供的面料質量不出任何問題?如果能,可以不做檢測,但沒人能提供這種保證。服裝公司制作成衣其實是物理過程,把不同面料按工藝單,根據款式要求縫制在一起,然后把成衣發(fā)貨到終端售賣。而品牌公司并非面料生產者。如果面料質量不合格,品牌公司也是受害者。所以供應商如果不能承諾自身產品的合規(guī)性,就必須嚴謹地把每一塊面料送到檢測站去檢測。而無論GB檢測還是QC檢測,也只能證明衣服質量好壞,卻改變不了衣服質量本身。
據了解,朗姿在產品質量把控上,不但要求料樣要合格,大貨發(fā)到庫房后還要再次送檢,相關檢測項目合格后方能入庫。沈兵說:“我們的供應商非常多,遍布五湖四海,供應商提供的料樣和大貨是否一致,需要確認,因為品牌公司必須要保證供應商的料樣和大貨是一致的。品牌公司一定要用合同規(guī)定的面料生產成衣。所以‘真正要把控的是大貨質量,而不是料樣質量。料樣質量只是前期大家建立起信任的前提,而完全的信任毫無疑問是基于大貨的。這也是為什么GB檢測對我們非常重要的原因。我們不僅要求GB檢測報告合格,也要求QC大貨GB檢測也合格?!?/p>
沈兵表示:“GB檢測是保證產品質量的核心,是品牌公司對社會莊重嚴肅的承諾。不管采購何種稀奇高科技面料,GB部門就如裁判,必須堅守質量底線。國家強制性標準必須得過?,F在朗姿內部人員的質量管理意識,早已根深蒂固,牢記于心。任何人都不允許把面料在沒有檢測報告的情況下送入庫房;即便是新員工,因疏忽或沒有質量意識這么做,我們的信息平臺也不允許收貨。因為質量管理平臺會自動查詢檢測報告,如果查不到或查到結果不合格,貨便不能入庫,財務就不付款。不付款供應商就會查找原因。這也是為什么財務和業(yè)務必須要結合在一起,它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對于朗姿這樣多品牌、多區(qū)域、多板塊的集團公司,如果不采用質量管理信息化、采購管理信息化、財務和業(yè)務信息一體化的方式,便無法做到今天的規(guī)模,也無法支撐未來更大的規(gu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