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利先
(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yī)院,河南 濮陽 457000)
早期氣管切開聯(lián)合過度通氣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影響
霍利先
(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yī)院,河南 濮陽 457000)
目的 本文就早期氣管切開聯(lián)合過度通氣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影響進行分析與探討。方法 選擇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76例,按照入院就診時間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n=38)和治療組(n=38),給予對照組患者面罩供氧,必要時將氣管切開并使用呼吸機。治療組患者則實施早期氣管切開聯(lián)合過度通氣,其后比較兩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ICP變化情況。結果 治療組患者的生存質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其ICP變化較比對照組患者下降明顯,通氣時間也明顯短于對照組,經統(tǒng)計學分析后,兩組間存在明顯差異,其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實施早期氣管切開聯(lián)合過度通氣,其效果顯著,不僅降低患者的顱內壓,其生存質量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早期氣管切開;過度通氣;重型顱腦損傷;預后影響
重型顱腦損傷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高達50%。與此同時,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較易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如窒息、呼吸功能障礙以及低氧血癥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該疾病的病死率。引發(fā)顱內壓增高多數(shù)是由于腦功能障礙所致[1]。因此,早期治療和處理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本次研究活動選擇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76例,給予部分患者早期氣管切口聯(lián)合過度通氣進行治療,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xiàn)將研究結果和所得數(shù)據進行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76例作為本次研究活動調查對象,所有患者經頭顱CT診斷后均被確診為重型顱腦損傷[2]。其后按照來院就診時間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n=38)和治療組(n=38),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最大年齡為68歲,最小年齡為27歲,平均年齡為(45.2± 12.3)歲。治療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3例,最大年齡為70歲,最小年齡為25歲,平均年齡為(44.2±6.3)歲。兩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經比較后,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可以進行臨床對比。
1.2 方法: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均給予對癥支持治療,如:抗感染、營養(yǎng)支持以及脫水降顱壓等。其后給予對照組患者面罩供氧,一旦患者出現(xiàn)呼吸衰竭,立即將氣管切開,并使用呼吸機輔助通氣。給予治療組患者早期氣管切開聯(lián)合過度通氣,將PetCO2濃度維持在28~30 mm Hg,時間約為30 min,1天4次,連續(xù)9 d。
1.3 觀察指標:對兩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顱內壓變化進行檢測,其后根據GOS標準對其進行療效判定,結果分別記錄為:良好、重殘、植物生存以及死亡。
1.4 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實驗結果所得數(shù)據均選擇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5.0進行處理和統(tǒng)計,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并選擇卡方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當P<0.05,表示對照組和治療組存在顯著性差異。
2.1 比較兩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顱內壓變化:治療組采用早期氣管切開聯(lián)合過度通氣后,較比通氣前,顱內壓下降幅度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后,存在顯著差異,其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顱內壓變化
2.2 比較兩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生存質量:兩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傷后6個月,采用GOS進行療效判定,治療組患者中,良好患者22例,死亡患者4例;對照組患者中,良好患者13例,死亡患者7例,經統(tǒng)計學分析后,治療組患者的良好例數(shù)明顯多于對照組,且存在顯著差異,治療組患者病死率與對照組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生存質量[n(%)]
2.3 比較兩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通氣時間:治療組患者的通氣時間為35~198 h,平均通氣時間為(95.5±42.1)h;對照組患者的通氣時間為45~265 h,平均通氣時間為(153.7±57.2)h;經統(tǒng)計學檢驗后,治療組患者的通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經比較后,存在顯著性差異,其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由于意識障礙,加之吞咽能力逐漸下降,致使呼吸道的分泌物和異物不能有效的排除,因此,患者較易出現(xiàn)窒息以及低氧血癥,嚴重的患者會因為繼發(fā)性腦損傷造成死亡。然而,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與顱內壓存在相關性,同時與腦功能障礙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3]。早期氣管切開可以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暢,同時避免發(fā)生肺部感染,進而為搶救患者奠定良好基礎。據相關資料顯示,顱內壓升高后可引發(fā)腦組織缺血缺氧,且發(fā)生率相對較高,同時是引發(fā)繼發(fā)性腦損害的關鍵因素。然而,在疾病的初期和急性期,充分的腦氧供給,可以使病死率和致殘率大幅度降低[4]。
部分學者指出,在患者發(fā)生呼吸衰竭前,給予相應的呼吸支持,不僅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其腦水腫高峰期可以平穩(wěn)度過,從而為預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礎。也有部分學者經實踐表明,早期氣管切開并實施過度通氣,可以有效清除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降低肺部感染發(fā)生率[5]。除此之外,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缺氧狀況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降低顱內壓。
結合本次研究數(shù)據的結果來看,治療組患者采用早期氣管切開聯(lián)合過度通氣后,較比采用常規(guī)通氣的對照組,顱內壓下降顯著,生存質量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從表3可以看出,治療組患者的平均通氣時間為(95.5±42.1)h,對照組患者的平均通氣時間為(153.7±57.2)h。經統(tǒng)計學分析后,對照組與治療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由此可見,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實施早期氣管切開聯(lián)合過度通氣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綜上所述,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實施早期氣管切開聯(lián)合過度通氣,其臨床效果顯著,患者的生存質量可以得到明顯改善,縮短通氣時間,降低顱內壓,在臨床上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值得更進一步的應用和推廣。
[1] 黃鵬,黃寨,秦文波,等.早期氣管切開聯(lián)合過度通氣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4,43(21):2801-2803.
[2] 黃鵬,黃寨,秦文波,等.早期氣管切開聯(lián)合過度通氣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35):76.
[3] 黃鵬,黃寨,秦文波,等.早期氣管切開聯(lián)合過度通氣在重型顱腦損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3,6(9):848-851.
[4] 郭娜.早期氣管切開術聯(lián)合輕中度過度通氣在治療重型顱腦損傷中的應用[J].醫(yī)藥前沿,2014,4(3):204.
[5] 王忠平.早期氣管切開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治療效果與預后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2,9(15):1852-1853.
R651.1+5
B
1671-8194(2017)07-00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