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林
北宋大文學家范仲淹在《江上漁者》詩中寫道“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痹娭械莱隽藵O民生活的艱辛,也道出了此人愛吃鱸魚的情景。地處祖國北疆的黑龍江盛產(chǎn)細鱗魚,為鱸魚的一種,滿語稱箬漠蘚?!稓J定熱河志》曾記載:“箬漠蘚,塞外諸溪間中皆有之,狀似鱸,細鱗,重唇,身有黑斑”。
據(jù)說,大清皇帝康熙特別愛吃細鱗魚。一年,他行圍打獵至塞外,群臣眾星捧月地在御營里,陪皇上開懷暢飲,熱鬧非常??煽滴跞杂粲舨粯贰K?,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很豐富,可水里游的還沒有。沒有鮮魚,何為盛宴?即諭示:“鮮酒活魚才稱佳肴美味!”這下子忙壞了總管大臣,馬不停蹄地跑伊遜河打來活魚。這種魚二尺左右,寬脊,細鱗,重唇,巨口,一身黑色條紋。康熙見了自然高興,命御膳房細致烹調(diào),做得色鮮味美,吃得康熙帝龍顏大悅,即席賦詩一道“九曲伊遜水,有依萃尾魚。細鱗秋撥刺,巨口渡吹噓。陰益食單美,輕嗤漁譜疏。還應問張翰,所憶定何如。(張翰,齊王執(zhí)政時官大司馬大曹掾,時齊王腐敗。固秋風起,思念家鄉(xiāng)的鱸魚膾即辭官歸故里。)
北疆人愛吃細鱗魚,也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大約在清朝乾隆年間,黑龍江還是中國的內(nèi)江。有一年,俄國沙皇派兵侵占了這里,消息傳到北京,皇上立刻派白馬大將軍帶著人馬出了山海關,直奔黑龍江邊。白馬將軍不負眾望,指揮三軍和沙俄侵略軍打了七天七夜,終于,把他們從中國的國土上趕出去了。打跑了沙俄匪兵,白馬大將軍傳令安營扎寨,以防沙俄再入侵??墒?,由于戰(zhàn)爭吃緊,星夜兼程,糧草供給一時沒有跟上。那時候,黑龍江沿岸人煙稀少,走出幾百里也碰不上幾戶人家。深山老林沒有路,交通極不方便,就是從內(nèi)地運糧,遠水解不了近渴。秋后的天氣,一天比一天冷,眼瞅著幾萬人馬被困在黑龍江邊,把白馬大將軍的頭發(fā)都愁白了。
一天夜里,忽聽江水嘩嘩直響,好像來了很多船似的,白馬大將軍想,大冬天朝延派人運糧來了吧?親自跑到江邊察看。一看不是船,江里盡是搖頭擺尾的大魚,成幫成群地擠上來。白馬大將軍頓時眉開眼笑,傳令三軍將士連夜捕撈。當時軍中沒有網(wǎng)具,將士們砍些木頭叉子,點著松明火把,不分白天黑夜地叉魚。魚堆在岸上象小山似的。這魚吃起來香又不膩口,既是菜又是飯,三軍將士一陣歡騰,白馬大將軍更是笑開了滿臉的粒桃紋:“有細鱗魚助戰(zhàn),何愁打不垮沙俄匪兵?”至此,白馬大將軍傳令,慶功宴一律擺細鱗魚宴,以示不忘細鱗魚助戰(zhàn)之恩,二百年來,邊疆人一直按白馬大將軍之話去做,一代傳一代一直延續(xù)至今。
黑龍江細鱗魚的漁業(yè)得天獨厚,漁汛期一到,漁民爭相捕魚,有的一網(wǎng)掛回五十條、甚至上百公斤;有的漁民一個汛期能捕三五千斤,而最古老的捕細鱗魚的方法是樺皮船叉魚,樺皮船靈便輕巧,一個人即可扛走,它只能乘一人,邊劃船邊叉魚,真可謂千里走單騎了。待“輕舟已過萬重山”時,已是歌兒滿江魚滿倉了。黑龍江的漁民,個個都是高音歌唱家。每當載魚歸來,那高亢奔放的歌聲在黑龍江上此起彼伏,一應百和,久久回蕩。那抑揚頓挫的歌聲里,使人感到江水波浪的起伏和魚舟行進中的飄搖浮動的韻味兒,和他們充滿激情、充滿歡樂的生活節(jié)奏。有人說蒙古民歌以“草原風”為其獨到,藏族民歌,以其“高山風”為其專長。那么,可不可以這樣說,黑龍江漁民的江上漁歌是以“水上風”為其特色的呢?
黑龍江漁民對細鱗魚的吃法多種多樣。為炒魚毛、烤魚尾、炸魚干、燉魚塊、汆魚肉丸子。包魚肉餡餃子、吊魚下水湯,真是讓人百吃不厭。最有趣的是冬季刨凍魚片下火鍋,比北京火鍋的海鮮味道鮮多了,比四川火鍋的羊肉味道香多了,而最拿手的一道菜是“剎生細鱗魚”。用“剎生細鱗魚”接待客人,是黑龍江漁民對客人的最大的尊敬。這是一道香漁味兒最濃的菜。這道菜含有黑龍江漁民對家鄉(xiāng)特產(chǎn)的炫耀逢不必說,單說那切得整整齊齊、鮮嫩嫩、脆生生的魚肉,那炸得紅彤彤的令人心里熱辣辣的辣椒油,那蔥絲的翠綠,那野菜的清香,更是飽含了主人的深切情意,甭說別的,就是吃一口,嘗一嘗,你都會覺得黑龍江漁民的生活都是多滋味兒的。
話雖這么說,我都一直沒有機會品嘗黑龍江的細鱗魚宴,時值深秋,在省作家協(xié)會的一次筆會上,我與漁民作家老劉相識。幾日后的下午,我和有名的“魚民通”小李來到老劉的家。老劉住的是三間瓦房,墻壁粉刷雪白。屋頂上曬滿了辣椒,紅彤彤的一片,像鋪上了一層錦緞一樣。舉目環(huán)顧他的左鄰右舍,屋頂上也都鋪滿了紅紅的辣椒。遠遠望去,紅光一片,整個漁鄉(xiāng)恰似紅色的海洋了。
來到屋里,便得脫鞋上炕,靠炕梢的一頭又堆滿了辣椒,占據(jù)了炕的三分之一,辣椒多,是漁鄉(xiāng)的一大特征,辣椒也真是黑龍江漁民最愛吃的蔬菜,已不是他們食譜中的調(diào)味品,而是地地道道的必需品了。難怪小李這樣打比方:“黑龍江的漁民最可交,心誠好客是辣椒?!边@個形象的比喻不但恰如其分概括了黑龍江漁民熱情好客的性格,而且也足以證明漁鄉(xiāng)的辣椒之多了。就像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鹽一樣,黑龍江的漁民離不開辣椒,不管春夏秋冬,幾乎餐餐不離。以前,我曾聽小李說:“黑龍江漁民不到冬月不穿棉襖,就是因為頓頓吃辣椒!”眼下,寒露已過,我真就發(fā)現(xiàn)黑龍江漁民還穿單衣單褲,并沒有顯出半點寒冷的樣子。再瞧我和小李,都穿上了棉衣棉褲,在漁鄉(xiāng)顯得格外洋相,自己也實在覺得好笑,心里不住地琢磨,莫非這個“漁民通”的論斷真有道理?
酒宴很豐富,地地道道的細鱗魚宴,滿滿擺了一桌子,可我最喜歡吃的還是涼菜,吃到嘴里,甜生生、酸溜溜、辣滋滋的,清香滿口,實在愿意下肚,喝起酒來也格外長勁。小李見我愿吃涼菜,介紹說:“這就是你早就想吃的‘生拌細鱗魚片”。我這才恍然大悟,真是百聞不如一見,生拌細鱗魚片這菜好吃,用它下酒,確實是上等好菜,老劉告訴我:“黑龍江漁民在江心島的樹上,采摘一種名叫“稠李子”的野果,這種圓潤的野果,用來拌細鱗魚醬或和米一起煮粥,香甜可口。若將稠李子刨成果泥,制成圓餅,曬干后放在盛細鱗魚片的壇子里長期浸泡,那味道更是別具風味。制好后,再把盛生魚片的壇子放到窖里藏起來。足夠一冬春用的呢!
酒過三巡,老劉愛人又端上來一盤菜,放到諸菜中間。老劉告訴我:“剛剛吃的是細鱗魚的一般做法,現(xiàn)在端上來的才是漁鄉(xiāng)風味兒——剎生細鱗魚,這菜下酒最好,滋補大著呢!”他邊說邊讓我夾菜。
說實在的,對于黑龍江漁民的喝酒方式我早有耳聞的:他們最愛喝酒,不喝醉不罷休,如果客人不喝,那就是不夠朋友!我初次來漁鄉(xiāng)喝酒,心里也確實沒底兒,盡管我有四兩半斤的量,一般就來可以抵擋一陣,可在“酒精考驗的漁民面前,也不得不首先認輸,拉出敗陣的樣子說:“我酒量不大,請諸位原諒我,就喝最后一杯吧!”誰知同桌的漁民朋友們把頭搖得像撥郎鼓似地不答應,我只得求漁民通小李替我解圍了,小李詭秘地眨眨眼,還伸出五個指頭,我一看勢頭不好,這哪是解圍,分明添油加醋呢!只見老劉朝我笑了笑:“小李已經(jīng)說了,你在作家里喝酒是上數(shù)的,還把小李灌醉過呢,到這里不喝酒就夠朋友了啦!”啊,我明白了,怪不得小李沒替我解圍,他是借此來報一醉之仇哇,沒辦法,誰讓我當初拿小李醉酒開心了?我只得一不做二不休了,一兩的酒杯一飲而盡,和漁民朋友們開懷暢飲了。
在黑龍江漁民看來,剎生細鱗魚不但好吃,而且能治百病,冬能驅(qū)寒,夏能消暑,是解瘟去毒的靈丹妙藥,此話是真是假不知道,但我覺得吃剎生細鱗魚,和吃旁的剎生魚不一樣,不光是味道不同,就是色澤也不同:剎生細鱗魚呈半透明狀,有點兒象牛蹄筋兒,挾上緋紅的辣椒油,放在嘴里梗糾糾的有咬頭,真有說不出的香味兒,再喝上一口酒,更是余香滿口,意味無窮?。】上±畈怀詣x生細鱗魚,我見他猶豫不絕的樣子頓時計上心頭,忙喊老劉愛人:“小李嫌剎生細鱗魚少,不敢伸筷吃呀!”老劉愛人趕忙又端上一盤放到小李面前,不容推辭地連聲說:“吃吧,吃吧,剎生細鱗魚??!”此時的小李真是盛情難卻了,我卻洋洋得意地看他,心里說:“還想報一醉之仇吧?”還是老劉給他解了圍:“別讓了,別讓了,我知道小李不吃剎生細鱗魚,你吃別的菜好啦!”老劉愛人見小李不吃剎生細鱗魚很是惋惜,連聲說:“啊呀呀,不吃剎生細鱗魚?不吃剎生細鱗魚?”似乎說,天下還有比這更好吃的東西嗎?
此時,我已吃的汗流滿面,酒足飯飽,再瞧小李,也是面紅耳赤,漁民朋友更是醉眼朦朧,只見老劉操起桌上的一個小盆,用筷子敲打起來,諸位漁民朋友們則紛紛離座,手舞之,足蹈之,翩翩起舞了,黑龍江漁民都是舞蹈家,他們跳的細鱗魚舞,動作變化幅度大,手腳靈便,在快速熱烈的舞蹈節(jié)奏中,揚溢出歡快之感。老劉跳得最帶勁兒,最夸張時他而拍手、叉腰、背手,時而手背有頭上或肩膀做各種姿勢,腳步伴隨著跳踏、錯步,腳尖腳跟輪回點地,以及各種立蹲動作,有時全蹲將兩腿向前或向旁邊交替曲伸,逗得我和小李捧腹大笑,老劉的愛人更是笑得前仰后合,連眼淚都笑出來了。此時,老劉陶醉在舞蹈里,眼里閃爍著自豪光芒,醉意的方臉泛著紅暈。于是,我猛然想起了小李說的“黑龍江漁民最可交,心誠好客似辣椒”的比喻來。這實在是一個非常貼切的比喻,黑龍江漁民個個都是心誠好客的紅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