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廷+王璐
中圖分類號:H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1-0145-01
背景
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媒介。
文字,是承載語言的符號。
語音,是特定文字脫離書寫形式語言表達。
語言的形成受經濟、政治、文化的影響,同樣它也影響著經濟、政治、文化。隨著當今世界全球化發(fā)展,跨地域交際的日益頻繁,我們不得不思考不同國家在語言交流上面臨的問題。
因此,我們希望解構語言的固有定義、形式與結構。整理出側重表意,脫離地域文化限制,并讓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可以快速適應的文字邏輯。
探索
我們整理了歷史上人們追求語言普適性、傳播效率、交流平等的相應嘗試:
保羅·內里埃在1995年以美式英語為基礎,創(chuàng)造了僅由1500個英語單詞構成、完全不用成語和俚語、并且大量用身體語言表達意思的全球語。全球語的優(yōu)勢在于,它是中立平等的,學起來也較為快速,但是它的缺點在于,無法表達深層次的內涵,由于過于追求表達的簡單,寫出來也會顯得冗長和無趣。如今學習全球語的人數銳減,一方面它多適用于旅游和貿易中,另一方面全球語還沒有引起全世界人民的重視,少有以此為職業(yè)的學習,教授的人少了,想學習的人自然也求師無門。
全球語應該算是目前人類現在使用的語言中同一性進化得最高的語言,我們可以稱之為目前用嘴表達、用耳接收的語言中同一性最高的語言。除了用嘴表達、用耳接收,我們也不可忽視用手表達、用眼接收的手語。
聾教育專家、特殊教育工作者和聽障人本身根據手語的語言屬性認為手語同樣是語言,它是語言的一個分支,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手語是“人們在聾人環(huán)境中使用手的指式、動作、位置和朝向,配合面部表情、按照一定的語法規(guī)則來表達特定意思的交際工具”(《中國手語和漢語雙語教育初探》楊軍輝 《中國特殊教育》2002.1第33頁)。不妨大膽假設一下,手語可以說是一連串圖片動態(tài)的展示,而將它寫成文字可以用圖片的形式。
象形文字的追溯
人類的文字史分為三個階段:形意文字、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
其實最早的楔形文字就屬于象形文字,之后埃及的象形文字、蘇美爾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國的甲骨文,都是獨立地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花紋產生出來的。
以漢字為例,大約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后期的“甲骨文”產生。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古老文字 ,它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且其大部分符合象形、會意的造字原則。甲骨文多為圖畫文字中演變而成的,象形程度高,而象形字便是從圖畫文字衍生而來。原始的圖畫造就了漢字的產生,而中國自古就有“書畫同源”一說。而之后的“金篆隸草楷行”是在此基礎上演變成為更加符合中國漢字發(fā)展,整齊規(guī)范,并且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的“表意符號。
現在還有很多民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如畬族。所以我們認為不管出于歷史角度還是傳播文化的角度圖像文字的存在與發(fā)展都至關重要。
圖像語言的新可能
1982年9月19日,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在電子公告板,第一次輸入了這樣一串ASCII字符:“:-)”。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電腦笑臉就此誕生。從此,網絡表情符號在互聯網世界風行,為社會廣泛接受。(材料引自《表情符號世界通行》2007年7月30日,A26版)
傳統(tǒng)的最初原型只有一個“:)”,后來使用者不斷增加,創(chuàng)造出各種不同形式的表情符號。
例如:
:-) 微笑 :-( 不悅 ;-) 使眼色 :-D 開心 :-P 吐舌頭 :-C 很悲傷
1999年,日本最大的電信公司NTT DoCoMo隨著手機的普遍流行,推出了移動網絡服務i-mode。作為這一項目的一員,栗田穣崇感覺,日語文字表達繁復、冗長,因此為了使信息通過手機傳達的更簡潔精煉,他研究出來獨具日本假名風格的emoji。他超越了法爾曼用復雜標點組合表情的方式,創(chuàng)造出圖像化的表情貼圖。后來,栗田穣崇帶領設計團隊創(chuàng)造的一整套試圖將人類所有表情都涵蓋在內的176個表情貼圖,成為日后網絡以及手機文字輸入法的標配。這無疑是圖像文字的一個巨大的突破。14年后,Emoji不僅在現實語言文明里被牛津在線詞典所采納,在科技互聯網的語境中,Emoji為每種語言中的每個字符設定了統(tǒng)一并且唯一的二進制編碼,成為萬國碼中的正式一員。
例如:
抱抱 灑花
而后,中國,韓國以及泰國也通過本國文字及符號的組合來代表本國語言的圖像符號,生成具有國家代表性質的漢語文字,韓語文字以及泰語文字。
例如:
漢語圖像文字“囧” 代表尷尬、無奈、挫敗、無語、真受不了或被打敗了
韓語圖像文字( ) 代表享受
泰語圖像文字 ^(00)^代表小豬
現如今中國有幾十種語言,但是都能對應同一種文字。而世界上有幾千種文字,我們可以用統(tǒng)一的圖像文字為世界溝通服務,讓更多的人擁有與世界溝通的權利與能力,使世界語言成為一種可能。 圖像文字,類似于現在廣為人們使用的emoji繪文字或者顏文字。這原本只是一種流行于網上的次文化,但隨著互聯網和便攜電話傳信息的普及,已經為社會廣泛接受并使用。后來許多通信程序(特別是實時通信程序)及論壇開始應用更生動有趣的小圖案來表示心情。這些生動便捷的圖像表情可以免去用過多文字表達感受從而節(jié)省時間。
現在,我們已經習慣通過直觀的圖像來傳達我們的意思。
目前社會上也有較為成熟的emoji視覺情感符號在Twitter、Instagram、新浪微博等各大社交網站上被廣泛使用。隨著社會熱點的不斷更新,圖像文字也隨之發(fā)展逐步趨向成熟,日益滿足人民的需求,緊隨時代發(fā)展的腳步。
雖然圖像文字現在發(fā)展仍不甚成熟,情感符號圖案使用率較高,但其他符號發(fā)展并未臻至完善,普及率和使用率還是少于表情符號。同時,這些擬物的圖像很難抽離文字表達完整的語意。
但以emoji為代表的圖像文字,作為特定的象形圖像符號,表達我們日常敘述的新形式,它的意義在于重新理解了語言作為交流工具的本質屬性、強調交流的便捷需求和新型工具的普適性、讓世界上識字率低的區(qū)域和群體擁有和世界交際接軌的權利,同時作為一個有力論據展示給人們圖像文字做為世界通用語言方向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