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茗
閱讀分享:一個國家的精神文明程度是通過每個公民體現(xiàn)的。對于倫敦,快遞雖然很慢,但人們的精神生活是豐富的。對于考試閱讀理解涉及外國的精神、文化是重點考試范圍??忌谄綍r的閱讀中要多注意這類文章的閱讀與積累。
對生活在上海的人來說,我們對快遞小哥的依賴指數(shù)是以“天”為單位的,甚至上午訂下午到,也是稀松平常的事。
在倫敦第一次網(wǎng)上下單,便體會到了其中的詭異。在“派件”和“抵達(dá)”之間,頁面上只有短短五毫來的距離,你卻無從捉摸,這究竟代表著多少小時。以至于,在倫敦,等著快遞來敲門,成為一樁一周乃至更長久的事業(yè)。直到我終于從以“天”計的 “中國速度”調(diào)整為論“周”算的“英國速度”,下單之后不再翹首以盼,而是干脆“忘記”,等忘得差不多了,突然收個快遞,便是驚喜。此番操作之后,旅居倫敦的幸福指數(shù)明顯上升。
等到再多住一段時間便發(fā)現(xiàn),并非倫敦的快遞小哥特別懶惰,才縱容了不夠馴服的時間,而是整個城市,似乎是商量好了的,執(zhí)行一種“不一樣”的時間分配。
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對購物時間的嚴(yán)格規(guī)定。倫敦的大型百貨離店,一律晚上八點關(guān)門,小一些的,五六點就打烊。我住的地方,臨近最著名的露天市場,百來個攤位,各色小商販,打出的廣告是“來倫敦的最后一站”。即便面對世界各國的游客,每天下午過了四點半,小販們就陸續(xù)收攤走人,多一刻也不愿意停留。
每次看到這樣的小攤販,我既佩服他們的守時,又不由自主替他們擔(dān)心起生計問題。
然而,“倫敦時間”卻有著強大的自制力,并不因經(jīng)濟不景氣而有絲毫的改變。周日晚上的倫敦大街,常??諢o一人。每當(dāng)這樣的時刻,站在清冷的大街上,我便會想,這樣的“倫敦時間”究竟把人們趕去哪里了呢?
也許是家里?!盁o處消費、必須回家”的律令,把人們趕回到了自家的餐桌前。無論工作如何繁忙.總有一個時間段,人們無法依賴外賣或餐廳,必須回家自給自足。
也許是音樂廳和劇院。購物的誘惑在夜晚被攔腰斬斷,不愿意回家的人們,總是把劇院和音樂廳擠個爆滿。
也許是各色小書店、大學(xué)或其他公共場所。每天晚上,倫敦總有那么十幾個免費講座在對人們招手,邀人前去討論。
而在所有趕著回家,趕著聽音樂、看演出、蹭講座的人流中也許便有快遞小哥、售貨員、餐廳的大廚、露天市場的攤主……
在倫敦這座貧富懸殊的大都市,普通人到底有多少經(jīng)濟能力卻擁有閑適心情,去享受這座城市,從來都是需要打上問號的事。但至少“倫敦時間” 給了他們一種特別的保證,使之擁有一塊可以自己做主的時間,免于生產(chǎn)和消費的過度侵犯。
“倫敦時間”展示了另一種分配和掌握時間的方法,一種在隨商品增長、只能越來越快的思路之外,重新駕馭和規(guī)范時間的可能。
(張勇摘自《青年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