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蕾
摘 要: 黃伯祿,一生勤奮,學(xué)問廣博,精通法語、拉丁語,著述多達三十余種,研究范圍遍及宗教、自然科學(xué)、中國傳統(tǒng)文化等,《集說詮真》為其最重要的宗教類著作之一。此書在著重批判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宗教信仰的同時,極力推崇天主教。此書的文獻學(xué)意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其立論點,即其批判的標準、視角——對傳統(tǒng)儒釋道信仰采用現(xiàn)代科學(xué)的、去神話的標準進行考量,對天主教則采用宗教的、有神的視角進行考量——這種“雙重標準”有失客觀公正,值得進行批判性探討。
關(guān)鍵詞: 黃伯祿 《集說傳真》 儒釋道 天主教
天主教自唐代開始傳入中國,與佛教同屬外來宗教,其本土化歷程與佛教大不相同,可謂發(fā)展緩慢,即使時至今日,信徒之外的普通民眾談?wù)撈鹛熘鹘袒蚧浇?,仍然很難將其當作本土文化的一部分,甚至視之為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侵略的一部分,正如江蘇海門籍傳教士黃伯祿神父在《正教奉褒》一書中所言:“天主教傳至中國,自炎漢迄今,屢遭抑遏……”[1]中國人對天主教的排拒性,在世界其他國家是較少見的,較早來華傳教的明末清初耶穌會士羅明堅(Ruggieir)、利瑪竇(MateotiRicc)等人已意識到這一點[2],并最早嘗試將天主教與儒家文化對接,比方說將儒家古籍中的“上帝”等同于天主教的“上帝”、將儒家文化中的“天”等同于天主教的“造物主”等類似于這種模糊概念含義的辦法,以獲得中國統(tǒng)治者及老百姓對天主教的認同。之后的傳教士一直延續(xù)這個策略,比方說黃伯祿神父的多部著作,如《集說傳真》、《訓(xùn)真辨妄》等,都用了這個辦法。另外,天主教有著天然的排他性,并不能真正包容與它不相融的文化和信仰,因此,傳教士們在討好中國統(tǒng)治者和老百姓的同時,不遺余力地批判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信仰,尤其著重于對佛道兩家的批判,而批判的標準往往是不統(tǒng)一的。一方面,他們往往從非宗教的、科學(xué)的角度對儒釋道進行批判,另一方面,他們從宗教化的角度贊揚歌頌天主教,這種雙重標準使得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信仰的批判沒有說服力,有時候甚至得罪當朝統(tǒng)治者。本文試就黃伯祿神父的《集說詮真》分析其在天主教視角下對中國傳統(tǒng)信仰的批判。
黃伯祿,字志山,號斐默,洗名伯多祿,又號成億,道光十年(1830)出生在一個世代信天主教的家庭。他一生勤奮,學(xué)問廣博,精通法語、拉丁語,著述多達三十余種,研究范圍遍及宗教、自然科學(xué)、中國傳統(tǒng)文化等,《集說詮真》為其最重要的宗教類著作之一。
一、《集說詮真》提要
《集說詮真》為清末江蘇海門籍傳教士黃伯祿神父(1830—1909)所作,共六冊,包括《集說詮真》、《集說詮真續(xù)編》、《集說詮真提要》三部分?!都f詮真》(共四冊)、《集說詮真提要》(共一冊)于清光緒巳卯年(1879)初版,《集說詮真續(xù)編》(共一冊)于光緒庚辰年(1880年)初版。鉛印,線裝,尺寸26.9*17.8(cm),豎排,每半頁九行,每行十九字,有雙行小字夾注,有句讀,卷次在頁中,四周雙欄,白口,單魚尾,繁體中文?,F(xiàn)收藏于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等地。
《集說詮真》是對儒釋道三家及其他民間信仰進行全面深入研究的集成之作,作者試圖通過逐一批判中國傳統(tǒng)信仰中的神話人物弘揚天主教,即所謂“辟妄說以達真理”[3]。黃伯祿作為一為信仰堅定的天主教神父,認為人類之所以能成為有靈魂、能思想的萬物之靈,是由上主決定的,上主是萬物宗匯之源、宰造之主。因此,人類若想悟識真理,首先必須認識到上主的存在。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諸多“異說妄行……真理轉(zhuǎn)泯,其說之紛紜舛錯,莫可究詰”[3]。其中主要不外于儒釋道三家。因此,黃伯祿圍繞儒釋道三家學(xué)說,匯集諸神事實,對這些學(xué)說、神佛逐一羅列申辯,詮其真妄,借此希望讀者能認識到傳統(tǒng)諸神之妄、天主教天主主之真。
《集說詮真》、《集說詮真續(xù)編》兩部內(nèi)容為自先秦以來,儒釋道三家神佛及民間其他被神話人物的生平事實、歷朝崇祀等情況的系統(tǒng)整理,如孔子、老君、釋迦佛、元始天尊、玉皇上帝、十殿閻王、地藏王等,一共羅列了123位。其詮釋方法如其“凡例”所言[4]:“引:乃援引每神事實,及諸書籍,照錄為證,如原本篇幅過長,則摘取其要,皆有依據(jù),并非鑿空。辯:乃申辯所引諸端,詮其真妄。”即先概述每神的生平、事跡等,再對其被神化、荒誕、不合情理之處進行申辯。
第三部分《集說詮真提要》,則為全書之大綱。黃伯祿首先從兩個角度論證造物主之真:1.天地人類有始。天地運動不爽而知其必有始,動始于不動。人類昔稀今庶,根據(jù)族譜、不同國家民族行為習(xí)俗的相似性等,追本溯源,可推知人類有同一始祖。而天地人類既然有始,必有其始之始,即造物主[5]。2.萬物不能自生。無論是器皿還是人類、禽獸,均不能自生,因此必有其始生者,始生者即造物主。萬物不能自生、需受造于造物主,是可有可無的受有,而造物主無須受造,是無始無終、無處不在、備萬美、全知全能、至仁至義、獨一無二的自有、必有[6]。
接下來對三教在歷朝歷代大體情況及其經(jīng)典的來歷和流傳進行大概梳理考證,并評價和辯駁:1.對儒教的辯駁:黃伯祿認為儒教分古儒與今儒,且古儒大旨與今儒大旨不同,其不同之處主要在于是否將太極當成造物主。古儒創(chuàng)世于三皇五帝時期,文籍有三墳五典,黃伯祿認為這些典籍中的“天”、“上帝”當釋為“造物主”,即天主教所謂“上主”,且“上主惟一無二,造化天地萬物,極大極明,無所不知,無所不在……上主賞罰至公,上主降罰人所自取,惟圣德克敬饗而樂上主之心,惡人悛改,亦可敬饗上主,生死富貴成敗,皆上主主之。是則當敬者,惟上主,當祈者,亦惟上主,當守者,三綱五常,當行者,仁義禮智,視聽言動,俱當中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誠意正心修身,盡人當務(wù),庶幾家齊國治,而天下自平矣”[7]。后來,《易》、《尚書》等儒家典籍,歷經(jīng)戰(zhàn)爭,多次遭到破壞,尤其是秦災(zāi)以后,無從考悉,儒家大旨亦發(fā)生變化。宋中葉周敦頤創(chuàng)太極圖說,朱熹又潤色而表章之,宋新儒“曰無極而太極,太極為陰陽之原,陰陽為五行之本”,“萬物中各有太極,四時五行,俱從太極中來”[8]。黃伯祿認為“太極,乃指萬物之元質(zhì)而已,蓋謂未有天地之先,造物主由無造一元質(zhì),因由無而造,所謂太極……”[9]新儒將太極當作造物主,相當于把木器的原材料木頭當造物主,與古儒大不相同,遠離了真理。2.對佛教的辯駁:首先,黃伯祿認為釋迦牟尼的生平是荒誕的,如佛經(jīng)上記載他以身飼虎、形如獅子等;其次,黃伯祿認為佛教的大旨“因果輪回”是無效的。他通過舉例中國歷史上一些信仰佛教的統(tǒng)治者并未得到福報,而不信仰佛教,甚至毀壞寺廟的統(tǒng)治者,也未得到惡報,以說明佛家的“因果輪回”不是真理,進而從根本上否定佛教。3.道教:黃伯祿詳述道教由來,其創(chuàng)教人并非老子,老子著《道德經(jīng)》,但并未以之設(shè)教,道教乃別有用心之徒托老耽之名創(chuàng)立,其“服餌飛升、羽化成仙”之宗教大旨[10],純屬荒誕不經(jīng)。
二、對《集說詮真》的評價及本書對傳統(tǒng)信仰批判的視角分析
《集說詮真》一書內(nèi)容豐富,材料翔實,僅黃伯祿自己在書中列出的參考書籍便多達240種,而據(jù)方豪神父統(tǒng)計實有360余種。全書共介紹被神話人物達108位。作者采用駁論的方法,論證儒釋道三家之妄和造物主之真。站在天主教的立場來看,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天主教加速在中國本土化運動的大背景下,作者系統(tǒng)而尖銳地對中國傳統(tǒng)信仰進行批判,無疑對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意義重大。而其對中國傳統(tǒng)宗教中的迷信思想的批判,對國民開化也具有某種意義。其學(xué)術(shù)思想,如“考論經(jīng)文,不憑諸經(jīng)傳注,止憑各經(jīng)正文,互相參譯”[11]的經(jīng)學(xué)方法,對今天的學(xué)者亦有可借鑒之處。其對材料的處理方法,亦詳略得當,往往能切中要害。整體來說,《集說詮真》不失為一本有價值的學(xué)術(shù)著作,知網(wǎng)上對此書引用、參考有一百多次,具有特殊的文獻意義和史料價值。但由于作者完全站在天主教的立場分析問題,因此,書中許多觀點難免有偏頗之處,如作者將儒家典籍中的“天”“上帝”等同于天主教全知全能、無所不在、主宰一切的“上主”,恐有偷換概念之嫌,而這也是從利瑪竇神父開始,許多傳教士采取的策略——為了爭取信徒,有意將儒家文化與天主教對接,肯定古儒、否定今儒。而其對佛道兩教的評價也有失客觀公正,他認為老子、釋迦牟尼只能算是已死之人,而后人將他們神化并供奉,大肆捏造、夸大其生平傳奇之處,甚至到了荒誕的地步。此外,道教企圖通過服丹羽化成仙、佛教宣揚六道輪回等都是荒謬的。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黃伯祿對佛道兩教的批判是從現(xiàn)代科學(xué)角度進行批判的,從這個角度,他確實揭露了佛道二教的荒誕迷信之處。但他對天主教的審視卻是非科學(xué)的、宗教的。比如他說萬物不能自生,因此一定存在一個造物主,這個造物主無須受造,是無始無終、無處不在、備萬美、全知全能、至仁至義的,是獨一無二的自有、必有,如果從科學(xué)的角度理解“造物主”這個概念,那么它大致等同于萬物存在的原動力,是一種具有使動力的規(guī)律,但黃伯祿顯然不是從科學(xué)的角度理解的“造物主”。他的另一部著作《訓(xùn)真辨妄》,第118節(jié)“外教人行善不得邀天堂福報”,是這樣說的:“凡不敬天主者,雖多行善事,終不能得天堂之報……惟天主或鑒其善心,憐其誤會,報以世福,則有之,若升天享福,非此等區(qū)區(qū)善事之報也?!盵12]大意是不信天主教,不敬天主,便不得享天堂之福。因此,黃伯祿神父理解的“天主”,即前所說“造物主”,是宗教化的、人格化的、有分別心的——你敬他,他便讓你進入天堂,你不敬他,便不讓你進入天堂。這顯然是用雙重視角考量佛道二教和天主教,因此《集說詮真》對儒釋道的許多批判,根本立不住腳。
參考文獻:
[1][清]黃伯祿.正教奉褒[A].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成編纂委員會編纂.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成:東傳福音[C].合肥:黃山書社,2005(6):462.
[2]袁邦建.耶儒對話與傳教策略——《訓(xùn)真辨妄》探析[J].宗教學(xué)研究,2011(1):262.
[3][清]黃伯祿.自序.集說詮真[M].上海:上海土山灣印書館,1879:2.
[4][清]黃伯祿.凡例.集說詮真[M].上海:上海土山灣印書館,1879:1.
[5][清]黃伯祿.證有造物主.集說詮真提要[M].上海:上海土山灣印書館,1879:1.
[6][清]黃伯祿.萬物不能自生.集說詮真提要[M].上海:上海土山灣印書館,1879:4.
[7][清]黃伯祿.古儒大旨.集說詮真提要[M].上海:上海土山灣印書館,1879:40.
[8][清]黃伯祿.宋儒新旨.集說詮真提要[M].上海:上海土山灣印書館,1879:41.
[9][清]黃伯祿.太極.集說詮真[M].上海:上海土山灣印書館,1879:11.
[10][清]黃伯祿.道教大旨.集說詮真提要[M].上海:上海土山灣印書館,1879:72.
[11][清]黃伯祿.注解不可盡信.集說詮真提要[M].上海:上海土山灣印書館,1879:84.
[12][清]黃伯祿.訓(xùn)真辨妄[M].上海:上海土山灣印書館,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