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丹丹+楊兆君
教學知識一詞來自西方,不同的學者對其有不同的界定,本文所用的“語文教學知識”概念主要來自美國教育家舒爾曼提出的“學科教學知識”概念。他認為學科教學知識是教師在面對特定的主題、問題議題上,如何針對學生的不同興趣與能力,將學科知識組織、調整與呈現(xiàn),并進行教學的能力。這是一種使得教師與學科專家有所區(qū)別的專門知識,是有別于學科與教學知識領域的一種知識體系。[1]朱曉民教授在舒爾曼提出的學科教學知識概念的基礎上,提出語文教學知識是指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將特定內容向特定學生有效呈現(xiàn)和闡釋的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屬于語文課程領域的學科教學知識。[2]
教學知識觀是指人們對教學知識的來源、內涵、構成及其形成機制等的基本看法。[3]語文教學知識觀是指教師對語文教學知識的來源內涵、構成及其形成機制等的基本看法。語文教學知識觀直接影響教師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郭初陽老師作為當今語文教學改革的探索者,其教學知識觀富有創(chuàng)新性,體現(xiàn)了新一代的教學理念。
一、博采眾家的知識儲備觀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睂W高是指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郭初陽老師的教學與其他老師明顯的不同在于解讀文本的獨特視角和大量的閱讀資料引入,這正是其知識儲備豐富的表現(xiàn)。
解讀文本視角的獨特主要表現(xiàn)在郭初陽老師從文學理論的角度深度解讀文本。郭初陽老師在執(zhí)教《項鏈》時,運用了“原型批判”理論,要求學生“通過對《項鏈》的個案分析,初步了解原型批判的基本方法?!薄俄楁湣肥歉叨n文,高二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可以適當運用文學理論引導他們進行深入剖析。因此,教師在儲備知識時不僅要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還要儲備文學理論方面的知識,對文學作品進行深度解讀,根據(jù)學生的需要適度深化教學。
郭初陽老師執(zhí)教的《愚公移山》曾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有人認為其觀點新穎,解讀深刻,如王榮生教授在評價該課時說:“郭初陽老師執(zhí)教的《愚公移山》是有譜的,而且是‘語文的譜,它是執(zhí)教者所主張的‘另類文本解讀方式自覺的、系統(tǒng)的實踐?!盵4]有人認為郭老師的課脫離文本,如李華平教授認為,“外部資料的過量引入,嚴重擠占了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的時間?!盵5]郭老師的《愚公移山》教學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顛覆,引起爭議是正常的,這并不能否定其在該課教學知識豐富儲備上的努力。從引入的材料可見郭初陽老師在備課中搜索了大量的信息,包括同類的寓言故事、學者的觀點、外國人的訪談,不僅種類多元,而且渠道多樣。面對身處信息爆炸時代的學生,教師不能再局限于教參和以前的知識積累,應在正確理解文本的基礎上,追求文本解讀的多元化。
蔡朝陽曾這樣評價郭初陽,“多數(shù)時候是這樣:為了闡釋一句話,就跳進書海,多方搜求,仔細考證,只為了給學生一個多元的闡釋空間,呈現(xiàn)創(chuàng)造的多種可能。”[6]如果每位教師都能達到為了闡釋一句話就跳進書海的境界,我們的語文課定會呈現(xiàn)出多彩而有意味的面貌。
二、立足學生的知識選擇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注準(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7]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應立足于學生的學,課堂不是教師展示自我的舞臺,而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教師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要學的內容。
郭初陽老師在教學之初也不知如何選擇教學知識,“郭初陽曾在《教師的自我坎陷》中寫到他在實習的時候和走上講臺之初自認為自己有‘一身好武藝,恨不得全部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上課在講臺上滔滔不絕,‘腹中有什么,就講什么,至于學生如何想,學生需要什么樣的課,需要聽什么樣的知識全然不顧。”[8]經過教學實踐的檢驗郭老師意識到這樣教學的不足,開始走下講臺,俯下腰,進入學生中間,獲得與學生一致的視野。在教學中,郭老師提出根據(jù)學生興趣進行專題式的學習,比如課前的“每日一詩”,第一學期先由老師選定主題,以后學生便可以根據(jù)興趣進行個性化選擇,這看似簡單的教學活動,卻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對古詩的喜愛和積累。
郭初陽老師從學生的需要學和想要學的角度出發(fā)選擇課堂教學知識。其執(zhí)教的《套中人》便是以學生的問題展開教學。在課前郭老師讓學生填寫了一份簡單問卷,調查學生對這個小說的評價,以及在這個小說中感到最困惑的一件事情。在整理問卷后,郭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對兩個問題無法理解,一是“為什么別里科夫這樣一個人,這樣一個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膽小的人,他能夠轄制全城十五年?大家都怕他?!倍恰盀槭裁慈A連卡,這么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子,她竟然會愛上別里科夫?”課堂上郭老師便組織學生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討論,激發(fā)學生興趣。
堅持以學生的學作為選擇教學知識的出發(fā)點,是郭老師的課能夠大膽創(chuàng)新卻未曾脫離學生和語文教學的根本所在。因此,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教應立足于學生的學。
三、動態(tài)交互的知識生成觀
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構成的,學生的學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郭初陽老師十分重視學生的閱讀感悟,從郭老師的教學課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非常簡潔,教學過程往往是在教學中與學生共同生成。
在執(zhí)教《遠和近》一課時,郭初陽老師在學生朗讀后,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學生用最快的速度選擇一個恰當?shù)膸缀螆D形來表現(xiàn)《遠和近》這首詩,把詩簡化為一個幾何圖形。并要求學生越快越好,隨便畫,不要討論,不要偷看。這個任務的目的正是讓學生表達自己最直接的感受,采用幾何圖形既簡單又形象。學生通過相互描述自己的圖形和老師的指導,最后通過一個學生畫的三角形指出詩中你、云和我的關系。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正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了這首詩的解讀。
郭老師執(zhí)教《項鏈》時,沒有通過直接分析課文講述主題內容,而是讓學生概括出“這是一部關于______的小說”。學生的答案包含虛榮、誠信、貧富差異、夢想欲望、命運、女性等多個主題。我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小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文章的主題不是來自教師的解讀,也不是來自學生的感性認識,而是來自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探究。郭老師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在課堂上請學生起來解釋自己的觀點的教學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就不僅僅是教的對象,更是學習的主動者和參與者,教學內容由學生的思考和教師的引導交互產生。知識的交互生成是重視語文課堂生成性的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對文本的已有認識,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地引導學生深化認識。
四、內外溝通的知識拓展觀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材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范例,但范例不是教學內容,我們要立足于范例,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向外進行拓展。郭初陽老師課堂的教學特色之一便在于他敢于拓展課堂教學內容。
在教學《項鏈》時,郭老師運用原型批判理論來引導學生思考小說主題。通過舞會、馬車、丟了東西、逃跑這些相似點引出“灰姑娘”這一原型人物,再將通俗小說——《窈窕淑女》、《流星花園》、《曼哈頓女傭》與經典名著——《傲慢與偏見》、《簡愛》、《包法利夫人》中的灰姑娘形象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學生發(fā)現(xiàn)通俗小說中的灰姑娘都是在一次巧合之后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經典小說中的灰姑娘形象都是以悲劇結尾。郭老師通過課外小說兩種不同人物的對比,讓學生發(fā)現(xiàn)經典名著中“女性的自我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感悟出瑪?shù)贍柕律砩喜磺诿\、勇于承擔的精神。這對瑪?shù)贍柕碌慕庾x無疑是新穎的,如果沒有對“灰姑娘”相似人物的拓展和對比,這一點學生是很難發(fā)現(xiàn)的。由此可見,學生擁有無限的閱讀能力,教師要適當進行教學拓展,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鼓勵學生多角度地解讀小說人物。
郭老師在執(zhí)教《珍珠鳥》時在互文閱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入《鳥兒中的理想主義》,學生通過兩個同類文本的比較,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了人鳥和諧關系背后人對鳥自由的剝奪。拓展是對學生閱讀量不足的補充,是將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兩端連接起來的橋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立足文本適當進行拓展。
從知識的儲備到知識的選擇、生成再到知識的拓展,郭初陽老師以其獨特的語文教學知識觀,一步步構建更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型課堂,追尋“培養(yǎng)有獨立精神、自由思想、敢于表達的公民”的教育理想。郭初陽老師富有革命性的課堂教學,為我們課堂變革提供了借鑒,為我們的教學實踐帶來新的啟發(fā)。
參考文獻:
[1]Shulman,L.S.(1987).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J].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7(1):1-22.
[2]朱曉民.于漪語文教學知識發(fā)展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3]朱德全,楊鴻.論教學知識[J].教育研究,2009,(10).
[4]王榮生.聽王榮生教授評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李華平.語文教學的正道在哪里?——錢夢龍、郭初陽《愚公移山》教學對比評析[J].語文教學通訊,2016,(3).
[6]郭初陽.言說抵抗沉默:郭初陽課堂實錄[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8]武子千.郭初陽語文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蔡丹丹 楊兆君 浙江杭州師范大學 3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