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賓
提起工匠精神,很多人把它理解成一種普通人無法企及的精神。但筆者認為,所謂的工匠精神,實際上就是人們在任何崗位、任何行業(yè)中,愛崗敬業(yè)、嚴謹做事、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完美極致的工作精神。近幾年,技師學院的實習教學內容,關于工匠精神這方面的教育,的確已經缺失了很久,而在這個利益和物質盛行的時代,所有的勞動者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這就要求每一位從業(yè)者都要對工匠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那么,作為職業(yè)教育的主要承擔者,技師學院的教師如何把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融入實習教學中?這是技師學院的教師在實習教學中所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筆者從事實習教學已有二十多年,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如何在技能教學中培養(yǎng)工匠精神。
一、教師從規(guī)范自身行為做起,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專心
技師學院的實習教學常常是兩周輪換一次。所以,實習指導教師和學生相處的時間是最多的,也是最直接的,實習教學是一種非課堂化的接觸,可以很直接地了解每個學生的自身特征。技師學院的學生年齡多在16—18歲,正處于朝氣蓬勃的人生階段,對待新事物具有很強的不成熟性和模仿性。這就要求實習教師在教學中,既要做學生的嚴師,又要做學生的良友,要把一些好行為和好習慣貫穿于實習教學中,用教師的良好行為來影響學生。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做學生的良友,不是和學生打成一片,不分對錯和分寸,不是和學生稱兄道弟。現在有一部分年輕的實習教師,自身的一些行為確實不能稱得上為人師表,例如,在辦公室吃飯,和學生湊在一塊兒打撲克、玩游戲,自己的辦公桌亂成一團等,這些現象越來越多。年輕教師們總以為這些行為無傷大雅,其實這是對自己形象的不負責,因為教師的行為就是自身的名片,教師是為人師表、身正為范的園丁,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的表率和榜樣,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有樣學樣”,什么樣的教師就會教出什么樣的學生。學生的學習生活占學生接近一半的校園生活,實習教師的言行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的行為,教師的形象也會深刻地刻印到學生的身上。所以,實習教師從第一堂技能課開始,就要用工匠精神指引自己的思維和行動,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日常行為,并將工匠精神貫穿于整個實習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形成愛崗敬業(yè)的意識和行為。
二、日常實習教學管理細節(jié)化,培養(yǎng)學生熱愛專業(yè)、嚴格守時的習慣
在技師學院的實習教學中,一部分學生存在上技能課遲到、玩手機、曠課、課上吃東西等不良行為,這些不良行為甚至已經成為了大部分學生的常態(tài),如果這些行為帶到將來的工作崗位上,會讓工作單位對學生產生不好的印象。怎樣從實習教學做起,讓學生遵守規(guī)章制度,習慣實習守則,形成對工匠精神的初步認識?這需要實習教師成為制度實施的管理者和監(jiān)督者,要有一套合理的班級實習教學守則,要獎罰分明,并將守則貫穿于在整個實習教學中,教師不斷地提醒、糾正學生的錯誤,強調這些班級管理守則,讓學生在每一天的實訓中,從被動遵守到自覺執(zhí)行,最后自覺形成良好的習慣。例如,每天早上上實習課時,有些年齡大的實習教師會提前10分鐘來到實習場地,和值日的學生一起動手打掃實訓場地室外的衛(wèi)生,而這些教師所帶班級的學生很少有遲到、帶早飯進實訓場地行為,而且在一天的實習教學中,也很少有學生埋頭玩手機。筆者通過多次觀察、與教師交流得知,這些老教師們都有一套自己的實習管理規(guī)章制度,而且獎懲嚴明。在執(zhí)行這些管理制度時,老教師們都是以身作則,帶頭遵守和執(zhí)行這些制度,學生自然會在規(guī)章制度的嚴格執(zhí)行下,自覺地杜絕違反規(guī)章制度的行為,不再出現遲到、在車間吃飯等行為,整個班級也會自然而然地形成遵守制度的好風氣。雖然早上早到實習場地十分鐘的班級制度不是硬性的規(guī)章制度,但只要實習教師首先堅持到位、監(jiān)督有力,所帶的實習班級的學生就一定會自覺地成為遵守實習紀律的好習慣。
三、把實習教學的課前指導、巡回指導、課后總結三個環(huán)節(jié)做到實處
現在技師學院的學生,厭學情況越來越突出,沒有幾個學生會主動自覺地學習技能知識。實習指導教師在實習教學過程中,不能隨意,要很嚴謹。如何讓每一位學生在一天的實習教學中都有收獲?實習教師就好像一個指揮家,要有一個詳細的實習安排。這個安排要具體到每一位學生、每一件事情。這體現在實習教師在實習課前指導的時候,要安排好每位學生今天做什么,預期達到什么樣的標準。在實習教學的巡回指導中,實習教師要對學生的操作動作和文明生產進行嚴格的監(jiān)督和糾錯。如果學生的操作動作不合格、文明生產不達標,實習教師要立即指出并要求學生改正。教師在進行課后總結時,該表揚的要表揚,該批評的要批評,做到公正、公平,這樣堅持幾周,學生自然會形成良好的操作習慣和文明生產行為,也就有了工匠精神的堅持和耐心。
四、教師要把學生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現在,很多技師學院的學生缺少主動學習的熱情,很多學生都是被動學習甚至是被迫學習。實習教師如何改變這種現狀?首先,實習教師要有一身過硬的技術本領,在學生面前,特別是在做課題示范的時候,實習教師既要會講,還要會干,過硬的技術是能夠在無形中影響學生。特別是現在很多的年輕實習教師,參加過各種技能大賽,有經驗、有技術,可以把自己在參賽過程當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困難以及一些收獲和快樂講給學生聽,同時,把這種吃苦耐勞、一絲不茍的精神傳遞給想參賽的學生,實習教師的這些參賽經驗無形中會對學生形成很好的榜樣作用,學生會更加尊重教師,熱愛自己所學的專業(yè),在教學安排上,實習教師也會更加得心應手。另外,現在各種形式的技能大賽如火如荼,很多優(yōu)秀的選手通過參加技能大賽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實習教師也可以把這些優(yōu)秀的案例運用到實習課堂上,講給學生聽,讓學生知道通過參加技能大賽可以成就自己的人生,這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種新的影響方式。最后,實習教師還要注意在實習教學中實施分層次教學,把掌握技能較快和較慢的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讓所有的學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讓學生主動學習。
五、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貫穿到生產零件的加工和制作中
產品就是自己的作品,代表著自己的人品。在技師學院的實習教學中,經常會有一些合適的生產零件需要學生加工。要求實習教師自身要有一份傳遞工匠精神的熱情,嚴格要求學生,及時查看產品零件加工的情況,做好首件檢查和零件抽檢工作,并及時反饋給學生有關加工的意見,讓學生在零件加工過程中把零件做對、做好、做精。教師還要督促學生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磨練學生的意志,把零件作品的完美度從99 %提高到99.9%,摒棄那種湊合就行的心態(tài),在零件的加工與制作過程中,讓學生一點一滴地形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也是每一個勞動者對自己工作應有的態(tài)度:在自己的崗位上做最好的自己,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最好,不愧對自己的良心。
技師學院是培養(yǎng)學生工匠精神的一個主陣地,實習教學工作任重而道遠。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不僅要從學生的思想、行為開始,更要從一點一滴的日常教學小事開始,把學生先培養(yǎng)成具有一顆工匠之心的人,再形成“工匠風氣”,最后具有工匠精神,這樣,整個社會才會去除浮躁,尊重技術勞動,最終才會將工匠精神發(fā)揚光大。
(作者單位:淄博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