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
我回憶兒時,有三件不能忘卻的事。
第一件是養(yǎng)蠶。那是我五六歲時、我的祖母在世的事。我的祖母是一個豪爽而善于享樂的人,不但良辰佳節(jié)不肯輕輕放過,就是養(yǎng)蠶,也每年大規(guī)模地舉行。
其實,我長大后才曉得,祖母養(yǎng)蠶并非專為圖利,葉貴的年頭常要蝕本;然而她喜歡這暮春的點綴,故每年大規(guī)模地舉行。
我所喜歡的,最初是蠶落地鋪。那時我們的三開間的廳上、地上都是蠶,架著經(jīng)緯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飼葉。
蔣五伯挑了擔到地里去采葉,我與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蠶落地鋪的時候,桑葚已經(jīng)紫而甜了,比楊梅好吃得多。
我們吃飽之后,又用一張大葉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蔣五伯回來。
蔣五伯飼蠶,我就以走跳板為樂,常常失足翻落地鋪里,壓死許多蠶寶寶,祖母忙喊蔣五伯抱我起來,不許我再走。
然而這滿屋的跳板,像棋盤街一樣,又很低,走起來一點也不怕,真是有趣。這真是一年一度難得的樂事!所以雖然祖母禁止,我總是每天要去走。
蠶上山之后,全家靜靜守護,那時不許小孩子們噪了,我暫時感到沉悶。然而過了幾天,采繭,做絲,熱鬧的空氣又濃起來了。
我們每年照例請牛橋頭七娘娘來做絲。蔣五伯每天買枇杷和軟糕來給采繭、做絲、燒火的人吃。大家認為現(xiàn)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時候,應該享受這點心,都不客氣地取食,我也無功受祿地天天吃大量的枇杷與軟糕,這又是樂事。
絲做好后,蔣五伯口中唱著“要吃枇杷,來年蠶罷”,收拾絲車,恢復一切陳設。我感到一種興盡的寂寥。然而對于這種變換,倒也覺得新奇而有趣。
現(xiàn)在我回憶這兒時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蔣五伯、七娘娘和諸姐都像童話里的人物了。而且在我看來,他們當時這劇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憶!只是這劇的題材,現(xiàn)在我仔細想想覺得不好:養(yǎng)蠶做絲,其本身是對生靈的傷害。因此這回憶一方面使我神往,一方面又使我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