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君+黃廣
【摘 要】宏觀與微觀有原則區(qū)別,只是因為放大鏡看不清小氣泡而確定汝窯鑒定特征是氣泡“寥若晨星”就是一例。一些“眼學”專家輕視微觀鑒定古陶瓷,其實是諸多重大錯誤鑒定的根源之一。古陶瓷鑒定應該避免重蹈康德主觀唯心主義先驗論之覆轍。
【關鍵詞】電子顯微鏡 古陶瓷 自然老化 做舊 康德
一、從“寥若晨星”說起
南朝時的齊謝眺《京路夜發(fā)》里寫道:“曉星正寥落,晨光復映漭?!碧拼n愈《華山女》有詩語:“黃衣道士亦講說,座下寥落如晨星。”說的都是早晨天上的星星寥寥無幾。我們的專家說汝窯釉層里的氣泡少得像早晨的星光“寥若晨星”,若氣泡多就不是真的汝窯瓷器了。果然如此嗎?
圖1-1~圖1-3是故宮博物院五所藏清涼寺出土標本的兩種放大倍數(shù)的顯微圖。因為標本釉面被腐蝕,氣泡輪廓十分不清晰,所以放大倍數(shù)提高至150倍。可以判斷50倍顯微中的大大小小白點就是氣泡。哪里是什么“寥若晨星”?分明是“繁星密布”嘛!
第二件標本釉面完整,雖然氣泡輪廓仍不夠清晰,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汝窯的氣泡是“繁星密布”而非“寥若晨星”(見圖2-1、圖2-2)。汝窯瓷器燒成溫度不超過1200℃,釉黏稠度高,釉層較厚,氣泡被保護在釉層中??茖W研究證明汝窯瓷器釉層氣泡豐富。
二、普通放大鏡的缺限
為什么長期以來古陶瓷界普遍認為汝窯瓷器氣泡稀少呢?這不僅僅是“人云亦云”問題,更重要的是收藏愛好者和鑒定專家缺乏起碼的鑒定工具——電子顯微鏡。
放大鏡的標稱放大倍數(shù)通常是夸大十倍的。例如,印有150×,實際不到15倍;說是50倍的放大鏡,實則只有不到5倍。用這樣的放大鏡來看汝窯氣泡,小氣泡看不見,只能看到幾個特別大的氣泡,當然是“寥若晨星”了。
僅以老專家使用的普通放大鏡看到的氣泡現(xiàn)象來作為國家鑒定汝窯瓷器標準的事實,再清楚不過地告訴我們:古陶瓷鑒定需要科學化,而不僅僅是眼學化;需要憑客觀,而不僅僅是憑感覺;需要一絲不茍,而不是想當然。
三、電子顯微鏡不可或缺
電子顯微鏡有便攜式和臺式兩種,如圖3和圖4所示。
1.便攜式電子顯微鏡
便攜式電子顯微鏡優(yōu)點是:
(1)使用極其方便。帶上筆記本電腦,甚至于手機(有一種專門應用于手機的放大鏡),就可以到要鑒定的現(xiàn)場測試和觀察標的了。
(2)可以多人同時觀察、分析、討論圖像。
(3)可以儲存和備案顯微圖像。
(4)價格便宜,最多不到千元。
(5)適應所有的陶瓷器標的。
缺點是:
(1)因為物距受到了鏡頭前面的透明塑料殼套限制,放大倍數(shù)也只有兩個,通常是50倍和500倍。
(2)因為鏡頭太小,分辨率受到了限制,通常不超過100W像素。分辨率決定了圖像細節(jié)的精細程度。通常情況下,圖像的分辨率越高,所包含的像素就越多,圖像就越清晰。描述分辨率的單位有:點,dpi點每英寸;萬,W像素。從技術角度說,“像素”只存在于電腦顯示領域,而“點”只出現(xiàn)于打印或印刷領域。幾十到一百萬像素是不夠的。
(3)采用同軸8只LED照明,存在8點反光白點和立體感不夠的問題。
2.臺式電子顯微鏡
臺式電子顯微鏡優(yōu)點:
(1)物距可變,放大倍數(shù)可以連續(xù)變化。
(2)物鏡可以更換,放大倍數(shù)變化范圍更大,最大可以達到1500倍。
(3)鏡頭較大,分辨率可以達到1000W像素或更高。
(4)鏡頭可以90°旋轉,能適應各種形狀和大小的陶瓷標的。
(5)除了鏡頭,價格千元左右。鏡頭價格變動范圍很寬,有的不足千元,有的幾千甚至于幾萬元。一般的收藏大眾,整機下來2000~3000元能夠滿足需要。專業(yè)鑒定師10000元成本足夠。
缺點:
(1)體積偏大。
(2)調整復雜。
(3)便攜性能差。
(4)也屬于同軸照明。
四、觀察什么
電子顯微鏡最適合觀察甚至于測試的項目包括:
1.自然老化的各種表現(xiàn)
(1)釉面的風化、水解、疏松變化,產生的漫反射現(xiàn)象,如圖5所示。
(2)釉上膜破壞和變薄的情況,如圖6所示。
(3)高溫釉的破壞和二次氧化情況,如圖7所示。
(4)高溫釉被腐蝕的情況,如圖8所示。
(5)元明青花的錫斑網(wǎng)狀結晶,如圖9所示。
(6)青花釉面氣泡污染情況,如圖10所示。
(7)低溫釉上膜脫落與二次氧化情況,如圖11所示。
(8)礬紅彩二次氧化成二氧化鉛黑斑情況,如圖12所示。
(9)粉彩、琺瑯彩縮釉后被污染情況,如圖13所示。
(10)低溫綠彩多次開片情況,如圖14所示。
2.對做舊痕跡的觀察和分析
(1)氫氟酸腐蝕情況,如圖15所示。
(2)氫氟酸腐蝕加黃土,如圖16所示。
(3)高壓噴砂擊碎氣泡并人工污染,如圖17所示。
(4)黏貼土銹,如圖18所示。
五、不屑顯微觀察是專家們回避客觀存在的另一種表現(xiàn)
著名的砸瓷節(jié)目里的領銜專家在談到放大鏡觀察時說道:“我學徒時曾經拿著放大鏡看瓷器,看了兩天,什么也沒看到。我的師傅從背后拍了一下我的腦袋說,你看個頭??!”然后主持人和現(xiàn)場專家們哈哈大笑,鄙視顯微觀察之情緒溢于言表。
當談論到顯微鏡下古陶瓷的形貌與肉眼看到的外表南轅北轍時,一位在國家著名博物院研究了一輩子古陶瓷的專家便脫口而出:“不信!”“我們這些專家都不信這個?!边€有一位著名的拍賣公司的首席鑒定師說:“看放大鏡、看顯微鏡的人都是不懂瓷器的人。懂行的專家撇一眼就能斷真?zhèn)?,哪里有專家看顯微鏡的?”在他們看來,他們看一眼得出的結論比什么科學手段和客觀事實都可靠。國家鑒定委員會正是遵循著“看一眼”或者“看幾眼”的眼學(當然世界上不存在“眼學”這門科學)原則來鑒定古陶瓷的。
最為奇怪的是,專家們崇尚眼學,但是對于增加肉眼觀察能力的顯微觀察卻不屑一顧并極力回避。
在我們仰望天上的月兒時,我們會說:“世界最美不過月亮?!保ㄒ妶D19)可是當我們采用普通望遠鏡觀察月亮時,我們看到的卻是“滿目滄?!保ㄒ妶D20)。此例恰如我們在顯微鏡下觀察古陶瓷。
哪一張圖片更接近客觀事實呢?也許眼學專家們會說是肉眼看到的那一張更接近月亮的事實。因為在他們看來,他們的眼睛才是真?zhèn)蔚臏世K,他們看到的才是證據(jù)。
著名的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康德利用他的先驗哲學,告訴他的學生:你親眼看到的、碰觸到的東西,它就是存在的;你沒有看到、沒有碰到的就是不存在的??档轮豢粗厝搜劬吹降暮透杏X到的世界,也就是先驗的主觀世界,不需要科學。我們的“眼學”專家們鑒定古陶瓷是不是很像康德看世界呢?如若不然,如何解釋在顯微鏡下可以清晰地發(fā)現(xiàn)和分析作偽手段,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農民粗制造假的仿品,可以使眼學專家全軍覆沒?如果不是數(shù)量越買越多、價格越買越低,而導致公安部門介入的話,那現(xiàn)在國家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將冠冕堂皇地展出這些仿品(見圖21)。又怎么解釋權威部門召集的國內最具權威的鑒定委員們就不能識破一件紋飾拙劣又明顯做舊的“國家一級文物”(見圖22),而其作偽者的另外多件“一級文物”卻在舊金山大學物理實驗室被輕而易舉地顯微出破綻呢?
六、結論
1.一套成本低廉的電子顯微鏡系統(tǒng)是收藏家和鑒定師必備的鑒定工具。
2.電子顯微鏡的分辨率應該達到500W像素以上,最高放大倍數(shù)不低于800倍(含電腦放大倍數(shù))。
3.電子顯微鏡主要是應用于觀察、分析、研究器物表面的自然老化諸特征,以及作偽做舊留下的痕跡。
4.放大倍數(shù)太低的放大鏡曾經和正在歪曲汝窯瓷器氣泡密集特征成“寥若晨星”,造成了真?zhèn)晤嵉沟蔫b定標準。
5.眼學專家們只相信古陶瓷的主觀世界不相信古陶瓷的微觀世界,其結果是沒完沒了地錯誤鑒定和永無休止的混亂。
作者單位:
蔡禮君:北京理工大學
黃廣: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