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雅嬌
摘要:小學是孩子們認知、情感發(fā)育的初級階段,語文作為一項綜合性非常強的人文學科,對孩子們的未來成長有著深遠的意義。為此,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注重他們綜合發(fā)展及全面提高,需從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考能力、自我探究能力、實踐操作技能等方面全方位做好學生教育教學工作,從而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他們的未來發(fā)展打下夯實的根基。接下來,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進行探究,望能夠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小學生;教育;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一、教師要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小學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特征,教師若只單獨地針對學生知識點進行講解,則學生的知識水平便不會獲得顯著性的升高。若教師教學過程當中,側重于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則學生的各方面綜合素質皆會獲得顯著性地提高,由此可見,在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過程當中,教師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為通過實時行之有效地語文教學促進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首先需具備較強的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思想意識,正確認識現代社會發(fā)展所需的人才,甚至需對未來社會發(fā)展所需人才做出準確的預測,從而正確地認識到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學生唯有具備高水平的綜合素質,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各方面需求。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不但需具備通過語文教學,加強學生全面發(fā)展意識的能力,并且需努力地提高自身通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能力。在日常語文教學中一些教師或許會存在這樣的一種感覺:在認識到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重要意義的情況下,但是根本不知道應該從哪兒入手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能夠更好地通過課堂教學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則需要廣大教師去學習和掌握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具體方式,同時把現有的教學技巧與課堂教學有效地綜合在一起,唯有如此,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講究理論知識的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傳授給學生相應的知識點,而課堂教學中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學習與掌握其實是全面發(fā)展的一種體現,同時可促使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得到顯著性的提高,由此可見,理論知識教學方法在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能夠促使小學生語文理論知識水平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升高,順利地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則需教師講究理論知識的基本教學技巧與方法。語文作為一種基礎性的學科,教師教學過程當中,若將方法完全于不顧,必定會給學生學習上的積極能動性造成不利的影響,讓孩子們覺得學習語文是沒有什么意思的。反之,若教師通過科學合理地方法進行教學,則在對不同知識點進行講解的時候,就會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講述,從而可使得整個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流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能動性便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當然,每一位教師掌握到的教學方法是非常有限的,這就要求教師們要積極地學習他人的教學方法,做到為己所用,同時要從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對有效教學方法的不斷總結,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習到更多的理論知識,從而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目標的順利實現。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對其最終的學習成效有著直接性的影響。一些學生及家長錯誤的認為:數學、自然科學多學習是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極其有效方式,其實,語文亦是一門能夠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學科。在多年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只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斷正確的引導學生,那么就能夠引導學生的腦海中勾勒出具體的情境,促使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此學生的思維就會變得十分活躍、其想象力亦會獲得明顯地提高。如果想要通過語文課堂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維能力,那么,教師則需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地思維氛圍,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的思想處在較為輕松的狀態(tài)之下,從而可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下,促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性的發(fā)揮。
四、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把理論知識和實踐有效地綜合在一起,才能夠達到現代化教育的最終目的,才能夠促使將“知識在推動人類社會全面發(fā)展的作用”全面地發(fā)揮出來。從當前學生的基本狀況來看,在知識的掌握上整體效率雖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是,把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有效結合在一起的情況有待進一步提高。通常情況下,知識停留于基礎理論層面,小學生具備較強的可塑性,為能夠培養(yǎng)出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人才,要求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需注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把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互相結合在一起的能力,從而才能夠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目標的順利實現。但是,究竟應該怎樣通過小學語文教學去培養(yǎng)學生,把理論和實際有效結合在一起的基本能力呢?個人認為,教師針對知識點進行講解、及時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在整個練習過程當中不斷地去思考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學生才能夠在第一時間領悟到知識點的實際應用意義。在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可通過各種有效地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點的實際應用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目標的順利實現。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側重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點的實際應用能力,這不但對學生語文學習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同時對于學生在學習其他學科上也具備重要的意義,對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產生著十分重大的影響。為此,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注重作為培養(yǎng)學生理論知識和實際綜合在一起的能力,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將這些落實到日常語文教學內容當中。從而為國家、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
五、結語
小學教育關乎著孩子們的未來,關系著一個家庭的幸福,更加關乎著整個國家的發(fā)展和民族的希望。為此,小學語文教學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意義,以便為學生去學習更多的知識、早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根基。
參考文獻
[1] 張海燕,淺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
[2] 陳雪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J].成功:教育,2013.
[3] 孫春成.語文課堂立體教學模式[J].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4] 《語文課程標準(義務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