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看朱自清先生的文章《說夢》,兩處出現“素人”一詞。最后一句是:“我是徹頭徹尾贊美夢的,因為我是素人,而且將永遠是素人。”本來這篇文章就不似《荷塘月色》《背影》般有情有境,頗有些晦澀難懂,偏偏又來個不明了的“素人”一詞,把我的思維給徹底堵住。愚笨如我,只得耐著性子又將《說夢》認真地看了兩遍,冰點仍在“素人”倆字,無奈,只得求助資料。
經查,“素人”乃是外來詞,源于日本,多種意思。以我膚淺的理解,其中與《說夢》一文最接近的,當指“外行,門外漢,業(yè)余的”。這也是符合朱自清先生一貫謙虛的品行。
在浩瀚的方塊字里我會莫名地喜歡一些單個的字,一些連綴的詞?!八亍庇畋闶牵c其搭配的詞也是無與倫比的絕妙,讓人有無限的想象空間———素色年華,抱樸守素,素凈,素?!科湓颍赡苓€是“素”字內涵里那一抹本色、單純、質樸吸引了我:“素”字貌似空無,卻又無端地讓我覺得旖旎而壯闊,似一段光陰里的素帛,歲月中的繁花,微微的涼,經久的香。而塵世里的人呢,卻又是極盡復雜,極其豐富的個體,哪怕是相似度極高的雙胞胎,也因為各自的大腦,以及練就的思想而秉性相異。
但是,“素”與“人”,“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素像一匹潔白的絹絲披掛在某個特定的人身上,素人便施施然地遺世獨立于蕓蕓眾生中,以其質樸與簡潔,幻化成一個微妙的發(fā)光體,照拂著塵世里的所有。我以為此時的“素人”乃指無功利、淡如秋菊之人。或許被我誤讀,但我寧愿固執(zhí)地想象其義。細觀身邊,真的就有我理解的“素人”存在,仿佛一枝清蓮,不染塵埃,不慕浮華,兀白玉立。
N年前,單位一個中層管理崗位空缺,當然,也是一個肥缺。一棟樓里,哪個不趨之若鶩呢!意外的是,領導們避開所有的關系網,共同指向某人。待及找某人談話,他卻一再推脫:行政管理我是外行,還是讓我做自己的專業(yè)吧。作為朋友,我為之惋惜。他卻笑道:我一外行無法承受眾望,與其從零開始,不如讓我專心做業(yè)務,再說了,那么一個高風險、高危情的崗位,恐我的定力無法讓自己長久地勤懇下去。
我了解他的為人,其實是謙虛之語,不過,業(yè)務的活計確實讓他做得爐火純青。尤令人佩服的是,他還是個有名的書蟲,一年里百十來本書輕松讀下,書中的營養(yǎng)提升著他的修為,文字早給了他一顆水晶般透明的心。他就像一個磁場,吸引著一幫志同道之友,和他聊天,不知不覺中,心會沉靜,他娓娓道來的是俗世里的智慧,是庸常里的合情合理。有人說,向他靠近,為的是養(yǎng)養(yǎng)心。而朋友自己常掛在嘴上的笑語是:費那勞什子,不如讀書去!“不如讀書去”,好一個擲地有聲之語,不由得聯想到趙樸初先生的那句名言———“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蛟S,朋友在安身之外,最向往的還是那種“幾時歸去,做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的悠然吧。
素的反義詞有“葷”、“艷”等,無論哪種,都讓人有頭暈目眩之感,久了,感官的不爽更能引起精神煩躁,坐臥不安。眾生有百態(tài),相異之處在于相貌和品性,有的令人如沐春風,有的則以居心叵測示人。好在中國的漢字豐富,無論哪樣的人,都能給予界定,一界定,面目就清晰了,格調與境界也來了。就像此時的我,無端地喜歡以“素”來修飾“人”,沒來由地想到那位愛讀書的朋友,而他,就是紅塵中的一枚素人。
選自《青年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