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簡述普通話與粵語基本特點的基礎(chǔ)上,在語法研究層面,通過句例對比,總結(jié)粵語與普通話在語序上存在的不同,并對其中的語法規(guī)律進(jìn)行分析,希望讀者能更深入了解粵語和普通話的差別。
關(guān)鍵詞:粵語;普通話;語序
一、粵語概述
粵語的產(chǎn)生時間應(yīng)該在秦漢以前,楚人曾在嶺南地區(qū)建立統(tǒng)治,因此最早的粵方言雛形是南來楚語與古嶺南地區(qū)土著粵語相融合而成的一種獨特方言。秦漢時期北方大軍南下平叛,中原漢語對粵方言影響進(jìn)一步加深,直到宋元時期,現(xiàn)代粵語成型,明清以后就沒有更多變化了?;浄窖杂址Q粵語,“以廣州話為代表,當(dāng)?shù)厝私小鞍自挕?,分布在廣東中部、西南部和廣西東部、南部的約一百來個縣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p>
二、語序差異比較
(一)雙賓語句
粵語雙賓句有兩種形式,“主語+動詞+指物賓語+指人賓語”和“主語+動詞+指人賓語+指物賓語”,即既有“先物后人”,也有“先人后物”,這取決于動詞。而普通話只有“主語+動詞+指人賓語+指物賓語”這一種。
1.動詞+物+人
例如:
晤該畀啪散紙我?!埥o我一些零錢。
借本書畀我。——借我一本書。
這類動詞一般有給予意義,如畀[畀:有給予的意思?!稜栄拧め屧b下》:“畀,予也?!?,又如《玉篇》:“畀,相付也,與也”。]、送、借、還、賠。值得一提的是,粵語雙賓句中指物賓語帶有修飾成分的話,會在指物賓語和指人賓語中間用“過”字。例如:
借幾本書過但?!杞o他幾本書。
還一百文過你?!€給你一百元。
2.動詞+人+物
例如:
我爭你二十蚊?!仪纺愣?。
這類雙賓句的動詞一般有:爭(欠)、問、教、通知等等。[同上書,第97—98頁。]
(二)處置句
1.“將”字句
處置句在普通話里也稱為“把字句”,普通話的“把字句”是一種主動式動詞謂語句。這種句式又稱為“處置式”,因為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對賓語作出了“處置”,例如使其位置或狀態(tài)改變?;镜慕Y(jié)構(gòu)為:主語+“把”+賓語+動作。相對于普通話里的“把”字,廣州話里可以用“將”字表示,即“將字句”。其用法以及語法功能和“把”字相當(dāng),例如:
我將本書還畀老師啦?!野褧€給老師了。
風(fēng)將樹枝吹斷咗。——風(fēng)把樹枝吹斷了。
麻煩你將封信交畀拒?!闊┠惆堰@封信交給他。
2.“VO”式
但是,廣州話里的“處置句”更多情況下是用“VO形式”(動賓結(jié)構(gòu))去表示處置意義,例如:
小明吃咗咽碗飯?!∶靼涯峭腼埑粤恕?/p>
小張整唔見咗但件衫。——小張把他的衣服弄丟了。
我睇書睇到頭都暈?!铱磿杨^看暈了。
(三)比較句
普通話表示比較句主要采用“比”字句。如果把比較的主體記作A,比較的客體記作B,比較的性狀或程度記作X,比字句可記作“A+比B+X”式。粵方言的比較句不用這種句式,而用“過”字句,可記作“A+X+過+B”式。粵語的這種用法,應(yīng)該是保留自古代漢語。
例如:
佢高過我?!任腋摺?/p>
(四)否定句
1.“動詞+賓語+唔+補(bǔ)語”式
在含有動補(bǔ)結(jié)構(gòu)的否定句中,如果動補(bǔ)結(jié)構(gòu)還有賓語且賓語是人稱代詞時,粵語的賓語是直接跟在動詞之后補(bǔ)語之前,語序一般是“動詞+賓語+唔+補(bǔ)語”,而普通話的賓語是放在動補(bǔ)結(jié)構(gòu)后面,語序為“動詞+不+補(bǔ)語+賓語”;
例如:
我搵佢唔到?!艺也坏剿?。
2.“唔+動詞+得”式
在表示否定時,粵語能用“唔+動詞+得”來表否定。例如:
哩啲生果唔留得?!@些水果不能久放。
(四)疑問句
漢語疑問句有四種,是非疑問句、特指疑問句、選擇疑問句、正反疑問句。前三種疑問句的區(qū)別在疑問代詞和語氣詞上,而粵語與普通話語序差異表現(xiàn)在正反疑問句上。
1.是非問。例如:
你系唔系中國人?——你是不是中國人?
2.特指問。例如:
你保邊個?——你是誰?
3.選擇問。例如:
系你的,還是我的?—是你的,還是我的?
4.正反問
正反問中,如果作謂語的動詞或形容詞是單音節(jié)的,普通話用“VP不VP”提問,粵語用“VP唔VP”提問,語序相同。但如果后面有賓語,那么粵語可采用“VP唔VP+O”或者“VP+O唔+VP”這兩種形式。前者語序與普通話相同,后者不同。
①“VP唔VP”式。語序與普通話一致。例如:
你去晤去廣州?——你去不去廣州?
你打晤打電話?——你打不打電話?
②“VP唔VP+O”式。語序與普通話一致。例如:
但知唔知我來?——他知道不知道我來?
③“VP+O唔+VP”式。語序與普通話不一致。例如:
但知我來唔知?——他知道不知道我來?
(五)成分后置
在粵語中,作狀語的形容詞或者副詞往往置于動詞之后,普通話則相反。
1.“先”
表示時間在前或次序在前時的“先”,粵方言的“先”放在動詞之前,普通話則置于動詞。例如:
我行先?!蚁茸摺?/p>
我吃飯先?!蚁瘸燥?。
2.“添”
粵語的副詞“添”常置于句末,表示數(shù)量的增加和范圍的擴(kuò)充,使述動作或情狀更進(jìn)一步,相當(dāng)于“再”的意思。例如:
行多陣街添?!俟鋾航帧?/p>
3.“曬”
粵方言的副詞“曬”,用于動詞之后,表示事情完畢,動作范圍指向全部對象凈盡。譯成普通話用“都”或“全”。例如:
你畀Ⅱ既錢用曬了?!憬o的錢用完了。
4.“快”和“慢”
“快”和“慢”這兩個形容詞作狀語時,粵語把狀語后置,而普通話前置。例如:
你行快啪啦!——你快點走??!
唔洗急,食慢啲?!挥弥保c兒吃。
5.“多”和“少”
“多”、“少”這兩個形容詞在粵語里,如果動詞后有表數(shù)量的詞語,“多”和“少”作狀語時,通常置于動詞之后,普通話則相反。例如:
你著多啲啦!——你多穿點兒吧!
你飲少啲酒!——你少點喝酒!
你食多碗飯啦!——你多吃一碗飯啦!
6.分程度副詞
“得滯”、“過頭”
粵語的程度副詞,它們表示情況過甚,超過常規(guī)的范圍,常置于形容詞之后,這些詞大致相當(dāng)于普通話的“太”;而普通話的副詞“太”則置于形容詞前。例如:
但食得飽得滯?!缘锰柫?。
坐得遠(yuǎn)過頭睇唔清楚?!锰h(yuǎn)了看不清楚。
三、結(jié)語
粵語和普通話在雙賓句、比較句、否定句、處置句、疑問句以及一些語法成分的位置上均有所不同,但由于語言的接觸,現(xiàn)在也出現(xiàn)了趨同的趨勢。我們的民族共同語在不斷地演變,而這些變化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往往是其吸收各方言特點后,民眾在使用過程中的擇優(yōu)篩選?;浄窖院推胀ㄔ挼恼Z序互相影響,互相借鑒,使我們的語言更加充滿活力,表情達(dá)意更加簡潔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