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 醫(yī)學分院,湖北孝感,432000)
摘 要:將中式英語引入對外漢語教學中,一方面對于引導漢語學者們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準確把握文化差異具有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對于改善當前中式英語受到“熱捧”帶來的漢字文化傳統(tǒng)的喪失,保護中國傳統(tǒng)漢字文化免受霸權文化侵蝕更是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在外漢語教學中引入中式英語。
關鍵詞:中式英語 對外漢語教學
一、引言
中式英語與中國英語的界定由來已久,李文中(1993)明確指出中式英語與中國英語之間質(zhì)的區(qū)別,認為與促進文化發(fā)展、得到普遍認可的中國英語不同的是,“中式英語是一種畸形語言現(xiàn)象,阻礙了對外交際和文化交流”。
因此,中式英語背后隱藏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思維模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更不用說探討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诖耍疚脑噺慕陙沓霈F(xiàn)頻率較高的一些中式英語出發(fā),探索它們是如何幫助漢語學習者們迅速了解漢語文化,真正做到將最佳對外漢語教學模式“語言文化一體化教學”(張德鑫,2001)的理論構想付諸實踐。
二、中式英語引入對漢語習得的積極作用
中式英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積極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從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關系來看,中式英語所蘊藏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漢語語言學習具有關鍵性作用;二是從二語習得的角度來看,在英語習得過程中,學習者往往會建立一個處于過渡階段的、介于母語和目的語之間的中介語,而中式英語若得不到妥善處理,將會帶來“僵化”。如此,中式英語對于漢語習得具有積極作用。
1.中式英語助漢語學習者快上道
美國著名的社會語言學家Kachru(1992)曾提出了三個同心圓理論,該理論將世界英語劃分為內(nèi)圈英語、外圈英語和擴大圈英語。伴隨著英語語言標準的“多元化”發(fā)展,中國英語作為一種新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變體,可被劃分到擴展圈英語中。
Kachru還指出,“雖然內(nèi)圈國家英語提供了一般性的準則,但英語作為各國的第二語言已經(jīng)成為慣常行為,有必要而且也已經(jīng)正在形成各國自己的標準”。按照我國規(guī)定,公共服務信息應根據(jù)信息內(nèi)容和意圖意譯,盡量使用英語國家同類信息的習慣用語,而不能根據(jù)中文字面逐字翻譯。如此看來,中式英語似無處遁形,與中國英語乃至世界英語絕緣。
但現(xiàn)實生活中諸如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會死),no money no talk(沒錢免談),don train(動車),we two who and who(我倆誰跟誰),bu zhe teng(不折騰)等扎根于漢語語法、甚至包含了漢語拼音的時下熱門中式英語,雖然不符合英語規(guī)范,卻都生動不已,頗受好奇的外國友人的青睞。這些中式英語與中國英語之間出現(xiàn)了交叉,滲透到擴大圈英語之中。
如此,中式英語以中國人自身娛樂為目的,反倒以盜鈴不及掩耳之勢“混跡”于主流英語國家的日常用語之中。
2.中式英語敦促漢語學習者準確把握中華傳統(tǒng)語言文化
中式英語雖然不符合規(guī)范英語準則,但這些所謂的錯誤卻能反映出中國人的思維以及中國文化。以提示語“高高興興上班去,安安全全回家來”衍生來的go to work happily, come back safely為例,它摒棄了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簡潔直觀的“Good luck!”,反而“去簡從繁”,是典型的中式英語。此譯法保留了中文中的對偶句式,聽起來和諧悅耳,給人以美感,也便于記憶。如此,通過中式英語,可幫助漢語學習者們了解漢語句式和修辭,進而向中國人的思維靠攏。
另外,dama(大媽)、tuhao(土豪)、guanggun(光棍)、chengguan(城管)等中式英語詞匯近年來在國內(nèi)外大熱,甚至為許多新聞媒體巨頭爭相報道,這些中式英語詞匯有助于幫助漢語學習者迅速了解當代中國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
于此,本文認為,中式英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3.樹立正確的中式英語觀,擺脫母語“負遷移”作用
在ChinaDaily.com.cn中輸入關鍵詞Chinglish,眾多的搜索結果顯示出近年來相關話題的熱度持續(xù)居高不下,如Forum trends: I love Chinglish! (ChinaDaily, 2014-6-20) 明確指出中式英語受到了外國人的熱烈追捧。但看看其中一些被列舉出來的中式英語,如Wash after relief(便后請沖洗)令人啼笑皆非;而Shiting sunset被外國友人當作方便之地的命運更是在所難免的。
總結而言,“失之毫厘,謬之千里”,中式英語里各種詞法句法錯誤嚴重阻礙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因此,向漢語學習者輸入正確的語言文化價值觀顯得迫在眉睫。且一旦樹立起正確的中式英語觀,就必須立即采用錯誤分析糾正中式英語,推廣正確的中國文字文化形象。
但當然,由于“中式英語不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且“其同一類型的錯誤分布范圍并不廣泛,甚至不能說具有代表性”(李文中),真正系統(tǒng)地總結中式英語里全部類型的錯誤絕無可能,典型性中式英語的列舉更具有可行性。
三、結論
中式英語雖然是不規(guī)范的英語現(xiàn)象,但未嘗不可以利用其本身所包含的中西方語言文化交叉融合的優(yōu)勢來輔助對外漢語教學,從文化、心理、語言習得習慣上幫助漢語學習者快、準、狠地掌握漢語。與此同時,中式英語作為跨文化交際的產(chǎn)物,僅僅在國內(nèi)進行規(guī)范化處理是不夠的,還應當在跨文化交際的國際舞臺上予以改善,借用對外漢語教學的平臺,還能對中式英語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避免其受到盲目追捧,阻礙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BBS.chinadaily.com. Forum trends: I love Chinglish![N]. ChinaDaily, 2014-6-20.
[2]Kachru, B.B. The Other Tongue: English across Cultures[M]. Urbana,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2.
[3]崔永華. 二十年來對外漢語學習熱點[J]. 語言文字應用, 2005(1):63-70.
[4]李文中. 中國英語與中國式英語[J]. 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3(4):18-24.
[5]張德鑫. 潤物細無聲——論對外漢語教學與漢學[J]. 語言文字應用, 2001(1):42-58.
作者簡介:王若男(1992-),女,漢,湖北鄂州,研究方向:翻譯、英語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