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ie+Hergenrader
如果你抱怨得太多,你承受的壓力就越大,患病的幾率也越大。
但是如果你一點也不發(fā)泄,同樣的事情也會發(fā)生。
把我們的身心健康比作一個開關,讓WH給你專業(yè)的指導,
告訴你何時去操縱這個開關。
當你在上班路上或者在工作中遇到什么讓你煩心的事,沒有什么比發(fā)泄出來更讓你覺得痛快的了。你可以向你的朋友、伴侶發(fā)泄,甚至可以在社交網絡上發(fā)泄自己的情緒。韋爾斯利學院的心理學博士Juile Norern指出,這是因為來自他人的同情和理解讓我們獲得了情感上的支持,同時我們也釋放了壓抑的焦慮。但是效果很有限。一個人一天平均要抱怨至少20次,但是持續(xù)的抱怨會讓你的朋友們疏遠你,因為沒人會喜歡一個一直抱怨的人,而且這對你的身體健康也沒有好處??偸窃诎l(fā)牢騷,或者聽其他人抱怨,會造成應激激素皮質醇含量急劇上升,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或者容易帶來抑郁的傾向。你的每次抱怨都放大了那些負面情緒,這會讓大腦中的神經隨之做出相應改變并形成一個固定習慣。如何才能自我消化一次負面情緒呢?深呼吸,并且試試下面給出的建議吧!
一個合適的宣泄地點
這是一種被研究者稱為“選擇性抱怨”的方法——在正確的地點向正確的人抱怨正確的事情。你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是情感上的支持與同情還是別人采取的彌補行動,然后向一個能夠提供解決辦法的人訴說心中的不滿。
情形一:
期待已久的電視劇首次播出,但是斷電了
宣泄對象:供電公司
原因:給客服打電話說明情況并表示希望能得到解決。如果他們不能解決,停止抱怨,換一家供電公司來解決問題。
情形二:
你的小孩子不小心把你的手機摔壞了
宣泄對象:一個好朋友
原因:有時你僅僅需要一個人來附和自己遇到的情況確實很糟糕。給朋友打個電話好好聊聊:“剛剛遇到很不爽的事情,我能發(fā)泄一會兒嗎?”跟朋友發(fā)泄一下,然后轉移到其他的話題。
情形三:
在工作中你想出—個很好的點子,但是上司的決定大相徑庭
宣泄對象:你的另一半
原因:通常,跟工作有關的問題應該直接跟上司溝通。但是在這種情形下你直接和他溝通的話,會給人一種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感覺,況且他也不會改變自己的決定。也不要向同事抱怨,因為你不想成為辦公室八卦的眾矢之的。
情形四:
你打算離婚或者分手
宣泄對象:你自己——通過紙和筆
原因:如果你一直不停地抱怨的話,即便是再親密的朋友也會不耐煩。研究顯示,把你的想法快速地記錄下來釋放你的情緒,是一種相對自由的方式。為了你自己的身體健康,你要學會做自己的醫(yī)生并深入發(fā)掘問題的緣由(例如,“在我們搬到—起、吵過一次架之后,我們開始有了嫌隙”),而不是僅僅記錄事實(比如,“他說他再也感受不到我們之間的親密關系了”)。
控制不住,但應該停止!
百分之七十的人在工作中會變成長期充滿抱怨的人。有個同事一直在抱怨她超負荷的工作、她的丈夫、糟糕的天氣等,其實這樣長期的抱怨壓抑情緒也會削減工作效率。為了安撫她的情緒,讓她將抱怨化為行動吧。如果她抱怨工作的截止日期太匆忙,你可以說:“確宴有很多工作要做,那就去做吧!”
擔心你自己就是那個抱怨太多的人?看看你周圍的人,他們坐立不安、躲避眼神交流,或者通過轉移話題、強行拉第三個人進入對話來逃避直接溝通,這些都是有壓力的表現。你可以坦誠地問問你在工作上的得力搭檔:“你覺得我是不是抱怨得太多?如果你愿意聽我講,我很感激,但是我并不想利用我們的友誼來把不好的情緒都發(fā)泄給你?!比绻C實了你的不安,那試著不去抱怨。有一個方法是每天戴手鐲,每次你想耍抱怨的時候就把手鐲換到另一個手腕上,看看你能把手鐲保持在一個手腕上多久。當你真的覺得很生氣的時候,問問自己這個問題是否真的值得你抱怨。
公開宣泄你的不滿
把你的不滿公開在社交網站上是一種現代的方法,卻很愚蠢,因為結果要么轟動,要么毫無用處。絕大部分公司也不會回應微博上的抱怨。哪些抱怨應當公之于眾呢?
在食物中發(fā)現了頭發(fā)
把這件事情放在社交網絡上也不會得到一份新的食物。去問問服務員或者領班能不能幫你換一份。
航班座位超額預定
如果在微博上提出抱怨,那客服部會雞犬不寧,電話也會一直占線。研究顯示,航空公司尤其擅長處理這類事件。
在網上購買的新牛仔褲質量很差
商家不會去微博上搜索產品反饋。關于商品是否合身或者商品是否有損壞,你可以在網站上寫下相關的評論。百分之八十八的消費者在購買產品之前都依靠評論來判斷,所以商家會迅速地對你反映的問題做出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