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村上春樹是當代著名的日本作家,學界研究其作品時往往將關注點放置于他受西方文化影響的部分,而忽略了其文本中最基礎的東亞文化和東亞視角。其實村上的作品中有很多東亞元素,比如有魯迅精神,療愈元素和暴力抗爭。
關鍵詞:村上春樹;東亞元素;魯迅精神;療愈元素;暴力抗爭
作者簡介:邵夢溪(1999.10-),女,山東人,漢族,山東省泰安第二中學高中在讀。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36--01
1.村上春樹的敘述視角
村上春樹是當代著名日本作家,其作品受到了世界各地讀者的歡迎。其作品風格深受歐美作家的影響,基調輕盈,少有日本戰(zhàn)后陰郁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zhàn)后時期作家”。
關于村上春樹的西方敘述模式的研究比比皆是,然而其文本中最基礎的東亞文化和東亞視角卻往往為人所忽視。敘事角度對于一部小說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從不同的角度來敘述,作品就會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面貌。村上站在東亞的立場上出發(fā),將東亞元素融入文本的敘事視角中,他對近現代東亞史中的暴力與邪惡的追問也是值得我們重視的方面。
2.文本中的東亞元素
村上春樹的作品已在近四十個國家和地區(qū)出版,但讀者最多和影響最大的地區(qū)無疑是東亞。確實,其文本中飽含著神秘而具有啟示性的東亞元素。
2.1魯迅精神
藤井省三曾經說過:“村上的不少小說包括其處女作《且聽風吟》中其實都有著魯迅的影子;村上最近出版的新作《1Q84》其實與‘阿Q相關,并不僅僅是向奧威爾致敬之作,同樣也是向魯迅致敬之作?!笨梢?,村上春樹的文本中實際上擁有與魯迅一脈相承的某種東亞血統(tǒng)。
以《挪威的森林》和魯迅的《狂人日記》作對比,首先,主角命運的顛簸就有著高度的相似性:無論是魯迅筆下的“狂人”,還是村上筆下的“病人”,都是被當時主流社會拋棄的人,都是直面了社會現實之后對其深感失望而放逐自我于無盡的苦悶、狂躁、迷失中的人。其次,在魯迅和村上在刻畫人物的藝術手法上,他們都既有本民族文學的底蘊——傳統(tǒng)的鋪陳模式,又深受西方文學的熏陶和影響——現代的敘述嘗試,將東方與西方融為一體,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村上春樹對于魯迅的《阿Q正傳》也懷有深刻的共感,在談及魯迅時村上說過:“魯迅的《阿Q正傳》呈現出一種結構:通過對與自己完全相反的阿Q這種人物進行精當的描寫,魯迅自身的痛苦與悲哀浮現出來。這種二重性賦予作品以縱深感?!痹诖迳系摹?Q84》中,牛河這樣的形象幾乎就是阿Q的翻版——沒有通常的名字,被家族驅逐,集固有共同體人們的劣根性于一身,使讀者失笑、苦笑之后成為犧牲品死去,體現了村上作品中蘊含的魯迅元素。
2.2療愈元素
“治愈系”是根植于日本大眾生活中的文化現象,指能撫慰心靈,帶給人恒久、持續(xù)的舒暢感的一系列事物。它的范圍涉及影視、動漫、文學、音樂等諸多文化產業(yè),是東亞元素的典型表現。村上春樹的作品幾乎被讀者打上了“治愈系”的標簽,認為他的文字擁有治愈的療效。
最能體現這種“療愈性”的方面在于村上春樹的作品中往往會設置一個二重空間,作為逃離現實生活的壓力的“桃花源”。這種設置與莎士比亞戲劇中的“魔法世界”相類似,我們通常會發(fā)現在莎士比亞的喜劇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遠離塵世的空間,而在這里所有的矛盾和沖突都會在魔法的幫助下得到解決,以此達到完滿的結局。
村上春樹的作品也是如此,比如《挪威的森林》中出現的“阿美寮”——遠離都市而處于荒山野林之地的精神療養(yǎng)院。在這里,人們互助互愛、和睦平等,與人心隔膜的都市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他如《舞!舞!舞!》和《海邊的卡夫卡》等作品也都展示了二元世界的特征。
這種另外時空的設置,成為了人物心靈短暫休憩的地點,帶給讀者對生命的原始向往和自然的氣息,可謂是“療愈元素”最突出的外顯。
2.3暴力抗爭
村上春樹的作品也曾被學者打上過“斗士文學”的標簽,學界在探討村上春樹這一課題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其中最具啟示性的東亞元素和東亞視角, 即村上對近現代東亞史中的暴力與邪惡的追問、鞭撻及他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出來作為斗士的勇氣、良知、擔當意識和內省精神?!?/p>
《奇鳥行狀錄》是非常典型的一部反思、反抗暴力的偉大作品,它的故事將暴力作為中軸,縱線主要敘述諾門罕戰(zhàn)役,橫線寫了一個男人尋找自己下落不明的妻子,而兩條線共同指向的靶心即為“暴力”。在縱線的敘寫中,村上在尋找和發(fā)掘被官方掩蓋了的另一種日本歷史,在尋找邪惡和暴力的源頭,也在與日本歷史最黑暗、最隱秘的部位進行一場戰(zhàn)斗;而在橫線的故事中,村上表現了暴力的傳承——妻子的哥哥綿谷升就是這樣一個帶有暴力色彩的典型人物。暴力的傳統(tǒng)并沒有停止,而改換成“彬彬有禮”的姿態(tài)一步步溶解和侵蝕著這個社會。
村上鞭撻的對象不僅僅是以戰(zhàn)爭形式表現的“國家暴力性”,更是隱藏于每個人自身內部的暴力性。在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中,村上春樹將筆作為武器,從一般的文人作家升格為一位真正的文學斗士。
3.結語
村上春樹承認,他很早就接觸西方文化,美國文化在體內長時間“駐扎”。然而,根植于村上血液中的畢竟是東亞的文學傳統(tǒng)以及東亞的文化視角。除了魯迅精神、療愈元素和暴力抗爭之外,村上作品中還孕育著許多其他的東亞元素,值得學界的重視關注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趙曦.理解村上春樹三個的“關鍵詞”:后先代主義、音樂與孤獨[J]. 文學界(理論版). 2012(02).
[2]林少華.作為斗士的村上春樹——村上文學中被東亞忽視的東亞視角[J]. 外國文學評論. 2009(01).
[3]王昕.村上春樹作品中荒誕背后的人性文化[J]. 文化學刊. 2011(02).
[4]藤井省三,董炳月. 村上春樹《1Q84》中《阿Q正傳》的亡靈們[J].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