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亮
張志的老家盛產(chǎn)棗,特別出產(chǎn)一種葫蘆棗,這種棗渾身圓溜溜,一頭大一頭小形似葫蘆,皮薄、核小、肉厚、汁多、味甜,深得“吃貨”們的喜愛。張志是聞著棗香味長大的,倒不覺得有什么稀罕,可在別人眼里,那絕對是人間美味。
公司放假前夕,有個平日里與張志沒什么交集的同事小劉找上門來,滿臉堆笑地打聽:“張志,聽說你的老家有葫蘆棗?”張志愣了愣,隨口答道:“是啊,我家鄉(xiāng)就是產(chǎn)葫蘆棗的。”
小劉像撿到寶一般,說:“真是有眼不識金鑲玉,沒想到貴人就在眼皮底下,這么多年了我居然不知道?!睆堉靖械狡婀郑闷娴貑枺骸皼]那么夸張吧,葫蘆棗有什么了不起的?”“誰說的!那棗好吃啊,不瞞你說,我平生只吃過一次,從那以后就朝思暮想,至今難以忘懷!現(xiàn)在正是棗子上市的季節(jié),我又聞到棗香了,能不能幫忙給買點?”說罷,小劉掏出一百塊錢遞給張志。
張志這才想起,這個小劉是個吃貨,在吃貨眼里,美食大于天??粗⒌墓涌煲鞒鰜砹?,張志忍住笑,滿口答應(yīng)下來。
放假回老家探親時,張志沒忘小劉的囑托,為了使棗子盡可能保持鮮脆,他決定在臨走的頭一天再買。
短短的假期一晃就過,張志去買棗的時候,卻發(fā)生了意想不到的事——張志想要的優(yōu)質(zhì)葫蘆棗賣光了!
種過果樹的人都知道,同一片地、同一個品種,栽培技術(shù)和果園管理不一樣,結(jié)出的果子大不相同。張志家鄉(xiāng)的葫蘆棗就是這樣,一到上市季節(jié),葫蘆棗滿大街都是,但真正優(yōu)質(zhì)的不多。張志對此了如指掌,他只認家鄉(xiāng)一位姓王的大爺種的葫蘆棗。王大爺種棗樹用的是農(nóng)家有機肥,不用生長素和催紅劑,完全靠自然成熟,棗的味道當(dāng)然比別家種的地道。
不巧的是,張志去晚了,王大爺剛摘的一批棗被搶購一空。按說隨便在街上買點就行了,但張志不想敷衍了事,既然同事寄予厚望,就應(yīng)該竭盡全力、不負所托。
馬上就要回公司上班了,這可怎么辦?張志著急地對王大爺說:“我發(fā)現(xiàn)果園里還有一些快要成熟的棗子,我趕時間,能不能幫忙打一點,我?guī)г诨疖嚿蠍炓粣灳褪炝??!闭l知話音剛落,就被一根筋的王大爺拒絕了:“不行!我的棗雖比別家的貴,但比別家的好,棗子不合格就不值那價了,你不能砸我招牌!”說罷,王大爺想了想,給張志出了個主意:“這樣吧,等到明天會有成熟的棗,我這里工人少,如果你不嫌麻煩,自己過來揀熟的打了過秤吧?!睆堉军c了點頭,事到如今也只能這樣了。
第二天,張志連早飯都沒吃便趕到果園打棗。打棗是個辛苦活,全靠腕力,必須使用巧勁,將力氣集中到一點,然后不偏不倚地敲下去才行。千萬不能亂打一氣,否則不僅容易敲下生棗,造成浪費,還會將棗樹的枝條打斷。多年沒打棗的張志也是拼了,左手累了換右手,直累得脖子發(fā)酸、手腕發(fā)麻,才得到十來斤棗子。
任務(wù)總算完成,張志長舒了口氣,一切準備妥當(dāng)后,他坐上了火車。
回公司上班后,張志第一時間便找到小劉,把棗子交到他手中,說:“一共是十二斤半,八塊錢一斤,湊了個整數(shù),買了一百塊錢的?!毙⒁贿吀兄x一邊忙著拆包裝。為了避免碰撞,張志花了些心思,他在包裝盒里面用泡沫墊了一層又一層。看著小劉拆開包裝后高興的樣子,張志心里也很爽,這辛苦總算沒白費。
張志工作忙,很快就把這件事忘得一干二凈。
不久后的一天晚上,公司組織在外聚餐,同事們都喝得很盡興,散席之后,各自歪歪扭扭地回了宿舍。那天張志鬧肚子,酒宴快結(jié)束的時候?qū)嵲诒锊蛔×?,只好在酒店的洗手間里方便,等他回來時,服務(wù)員正在清場,同事們都走光了。
張志一個人落在后頭倒也悠閑,他不緊不慢地在街邊散步欣賞夜景?;厮奚嵋?jīng)過一段長堤,張志酒勁上頭,困意大增,忍不住加快了腳步,卻聽到前面隱隱約約有聲音傳過來:“張志……張志……”他心里一緊,趕緊躲在大樹后聽動靜。
竊竊私語的聲音不絕于耳,張志瞇起了眼睛,終于看清不遠處的路燈下有兩個人,是公司的一對情侶,聚餐散場后到這里約會來了。
張志想溜過去跟他們開個玩笑,誰知躡手躡腳往前剛走幾步,那對情侶又說話了:“張志不是那種人吧,這話說的,我不太相信……”說話的是男同事,張志皺起了眉頭,為避免尷尬,他只好先躲了起來。男同事話音剛落,一旁的女同事說話了:“我是聽小劉說的,他說得有根有據(jù),應(yīng)該不會撒謊。你說十多斤棗才幾個錢,就這點東西,他還要賺點,真是人不可貌相啊。”張志聽得稀里糊涂,說什么呢,我賺什么了?
正愣怔著,那男同事又問了:“……小劉憑什么說人家賺錢了?”女同事回答:“沒證據(jù)人家敢懷疑?小劉托張志帶的棗八塊一斤,棗吃完后,小劉發(fā)現(xiàn)網(wǎng)上也有賣,便網(wǎng)購了一點,你猜什么價?一斤才六塊,滿五斤還包郵……”
張志聽得肺都要氣炸了,好不容易才冷靜下來。
第二天上班后,張志忍住怒火,就當(dāng)什么也沒發(fā)生。還沒過兩天,小劉笑瞇瞇地找到張志,說:“你買的棗真好吃,什么時候有空回家,請幫忙再帶點過來?!睆堉緭u搖頭,說:“只能帶一次,以后不帶了?!毙蹲×耍瑔枺骸盀槭裁矗俊睆堉緝墒忠粩?,說:“別家的棗一斤賣六塊,滿五斤還包郵,我買的那家的棗要八塊,還得自己上門去買,顧客嫌貴,少有人問津,棗園老板一氣之下,把棗樹給鏟了!”
小劉的臉一紅,很不好意思地說:“哎呀,張哥,對不起,是我錯怪你了。我嘗了在網(wǎng)上買來的棗,和你買給我的味道根本不在一個檔次……我的‘吃貨群里的群友嘗過后也交口稱贊,都托我跟你買呢!”
張志一聽,心里的不快頓時消散了。小劉的話給了他很大的啟發(fā):老家的特產(chǎn)應(yīng)該有更大的舞臺。他決定這個周末就回一趟老家,和王大爺商量,幫他把葫蘆棗也放到網(wǎng)上去賣,讓更多的人都能嘗到。經(jīng)過吃貨檢驗過的好棗,絕對能成為網(wǎng)上的暢銷貨!
(發(fā)稿編輯/黃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