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祝蕾
內容提要:人性化采訪能夠幫助記者獲得更加精準的信息,同時給予受訪者人文關懷,是當今記者采訪風格的重要發(fā)展方向,同時也是新聞工作者在采訪過程中時刻堅守的準則。本文闡述了人性化采訪在新聞報道中的主要作用,包括增強記者與受訪者的交流互動、營造良好的談話氛圍、給群眾留下積極印象、打造良好的人脈基礎。
關鍵字:人性化;采訪;新聞報道
如今,新聞界大力貫徹“三貼近”原則,堅定以人為本為新聞報道的核心內容,以為讀者提供最能令其滿意的高質量新聞報道。人性化采訪廣義上來講就是在采訪中做到尊重、理解與關懷,摒棄復雜人際關系還原人物之間的真實聯(lián)系,通過給予被采訪者人文關懷而獲得報道所需的真實信息與情感,從感性認知挖掘到理性認知,進而透過現(xiàn)象了解新聞的本質,向讀者還原事件的本色,同時為報道增加真實度與感染力。采訪是新聞報道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部分,是記者獲取新聞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新聞采訪中堅持人性化原則尤為重要。
一、加強雙方的互動交流
基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國人接受采訪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在大部分情況采訪只是記者單方面需要完成的任務,被采訪對象并不是采訪活動的主動參與者,接受采訪對采訪對象來說更多地是一種“額外負擔”。一直以來,如何提高群眾參與采訪的積極性是記者在新聞報道過程中首要解決的問題。通過長期的實踐發(fā)現(xiàn),與被采訪者建立情感聯(lián)系是提高被采訪者積極性的關鍵。記者對被采訪者進行人文關懷,有禮貌并真誠地與被采訪對象進行言語溝通,同時積極探尋事件真相,對新聞報道秉持負責的態(tài)度能夠打動被采訪者,進而積極配合記者完成采訪工作。另外,在采訪過程中記者對被采訪對象的感情投入與被采訪對象接受采訪的積極程度是呈正相關趨勢的,記者必需以一種將心比心,投桃報李的采訪態(tài)度才能獲得被采訪者的鼎力相助。在實際采訪過程中記者同時要注意采訪分寸的把握,人性化采訪并不是空有一腔熱情,要注意自己的情感是否能夠被受訪者接受,進而得到受訪者的認同。不少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表現(xiàn)的十分有激情和禮貌,但并沒有顧及到被采訪對象的感受,甚至讓受訪者產生抵觸心理,因此在采訪過程中對受訪者進行人文關懷與情感交互時應當顧忌分寸。
二、易于營造良好的采訪氣氛
新聞報道是將社會各個階層所面臨的問題切實報道出來,這就意味著記者需要跟不同階層、不同身份地位、不同知識水平的受訪者打交道,其中層次較高的受訪群體能夠較為有條理地回答記者的問題,但往往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較為局限,記者所能獲得的信息真實度與含金量也往往大打折扣。而大部分社會問題的核心人群缺乏受訪經驗,在受訪過程中常過于緊張或靦腆而無法泰然自若回答記者問題,進而影響采訪質量。因此對于此類受訪群體記者應當積極與受訪者進行情感互動,幫助受訪者盡快適應采訪節(jié)奏,緩解緊張情緒,活躍采訪氣氛,進而使受訪者積極配合采訪。這種采訪氛圍的營造需要記者有一定的觀察力與訪談技巧,找準彼此間語言切入點,進而通過情感和語言的途徑誘導受訪者進入訪談狀態(tài)。在實際采訪過程中,為了更加符合人性化采訪要求,記者常采用閑聊的方式營造采訪氛圍,同時與受訪者進行情感信息交互,提升受訪者訴說欲望。例如在欄目《實話實說》中,為了符合欄目宗旨,主持人必須能夠帶領參與者進入到訪問狀態(tài),因此主持人的言語、動作與表情都要得到受訪者的情感認同。
三、擴寬記者的采訪范圍
在實際采訪工作中,記者經常遭遇來自各種因素的采訪阻力,進而影響新聞報道質量?;谥袊缟卸Y儀的傳統(tǒng)交往文化,人性化為宗旨的采訪原則無異于能夠提升記者采訪效率,降低記者采訪難度。在人性化采訪過程中,記者往往要將自己的身份定位為受訪者的朋友或親人來與受訪者交流,使受訪者感受到來自記者群體的誠懇關切,以及記者盡責的工作態(tài)度,能夠增進受訪者對記者的好感,使記者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得到更加積極的響應。實際上,記者的新聞報道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性質,大部分群眾愿意幫助記者獲得信息。但當信息一旦涉及個人問題時,需要記者獲取受訪者信任才能得到更多更真實的信息。記者一旦與受訪者建立了朋友關系,獲得受訪者信任,則受訪者愿意將事實真相與自身想法向記者傾訴,支持記者工作,使記者今后的采訪工作變得更加便利,為自己擴寬了采訪范圍。
四、結語
人性化采訪要求記者能夠站在當事人角度思考問題,積極地參與到新聞事件中去,而不是做事件的旁觀者。記者只有遵循人性化采訪原則,與受訪者建立良好的關系才能得到受訪者支持。人性化的采訪能夠幫助記者建立群眾基礎,幫助新聞團隊建立良好的形象,獲取群眾信任,進而獲得更多有用的新聞信息。
參考文獻:
[1]蔣才友.弱勢群體報道如何體現(xiàn)人性化[J]. 新聞世界,2014(06).
[2]高軍.新聞媒體提倡“人性化”報道的必要性[J]. 新聞論壇,2013(03).
(作者為新疆電視臺新聞中心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