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豐登”、“不食周粟”、“發(fā)棠之請”、“積谷防饑”、“麥穗兩歧”、“珍饈美味”、“饕餮大餐”……我國有許多與食物有關的成語,尤其像“五谷豐登”這樣的詞語讓人看了有滿滿的幸福感。自古以來,我國就有輝煌燦爛、冠絕世界的美食文化??鬃釉唬骸笆巢粎捑挷粎捈?。”意思是說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可見孔子也是個熱愛飲食的美食家。
古代的羹有兩種,一種是用來喝的純肉汁,另一種就是加入五種調料并煮爛的肉羹,其味道主要是咸味和酸味。在《孟子·告子上》中說:“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意思是說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會餓死。
《論語·微子》中有一句著名的話:“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這里的“五谷”是指古代對五種糧食的稱謂,分別是麻、黍、稷、麥、菽。后來水稻從南方傳到北方,所以又加了稻,稱為“六谷”?!笆颉敝傅氖屈S米,而“稷”是小米,在古代很長時間里都是最重要的糧食,所以古人把谷神和土神合稱為“社稷”,作為國家的代稱。
在我國古代,祭祀用的三牲是指豬牛羊三種動物,被稱為“太牢”。如果沒有牛,只有豬和羊,就稱為“少牢”。
在古代,牛肉很珍貴,只有貴族可以享用,所以百姓普遍吃的是羊肉,有很多與美食有關的字中出現(xiàn)“羊”也就不足為奇了,例如“羹”、“饈”、“鮮”等。
《禮記·王制》中說:“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
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