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俚
摘要 為了實現(xiàn)在烘烤環(huán)節(jié)減工降本增效,設計開發(fā)了無縫懸掛煙夾,并對無縫懸掛煙夾烘烤模式進行研究。結果表明:①不同針長無縫懸掛煙夾相比,針長20 cm的無縫懸掛煙夾烤后質量最優(yōu)。②不同針數的無縫懸掛煙夾相比,13-7規(guī)格既能滿足烘烤要求,又能降低成本,是最佳選擇。③不同插針位置對比表明,插針13 cm的葉柄彎曲程度、葉柄彎曲比例、糟煙率最小,烤透率最高。
關鍵詞 無縫懸掛煙夾;烤煙;烘烤;設計;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172-02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Seamless Hanging Tobacco Clip
ZENG Li
(China Tobacco Chongqing Industrial Co.,Ltd.,Chongqing 400060)
Abstract The seamless hanging tobacco clip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in order to realize saving labor force,reducing cost and increasing benefit during flue-curing leaves.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flue-curing tests of seamless hanging tobacco clip,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The quality of cured leaves of 20 cm needle length was the best.②The needle number of 13-7 was the best,the reason was that it could satisfy curing requirements as well as saving cost.③The needle insertion position of 13 cm was the best,its bending degree and bending rate of petiole and smoking rate were the lowest,and the baking rate was the highest.
Key words seamless hanging tobacco clip;tobacco;curing;design;optimization
近年來,散葉烘烤在全國各地煙區(qū)陸續(xù)開展,該技術具有煙葉烤黃烤香的潛勢,能省去編煙上竿和卸煙下竿操作環(huán)節(jié),提高烘烤效率,有利于節(jié)能降耗、減工降本,實現(xiàn)國家局所提出的專業(yè)化分級散葉收購[1-4]?;诖?,各大煙葉產區(qū)陸續(xù)開展了梳式煙夾、散葉煙筐、散葉插扦、箱式堆積和籠式煙夾等不同裝煙方式的示范和推廣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5-7]。但散葉烘烤技術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因烤房排濕不暢影響烘烤質量等方面,項目組于2013年研發(fā)一種“一種煙葉分離式穿針裝煙懸掛裝置”(簡稱“無縫懸掛煙夾”)[8],相關試驗表明,無縫懸掛煙夾能顯著提高裝煙上炕和卸煙下炕速度,增加單座烤房裝煙量,減少用工成本[9-10]。本文將進一步對裝置不同針長、針數、裝煙量和插針位置進行研究,以期進一步優(yōu)化和改善無縫懸掛煙夾裝置,為推廣無縫煙夾裝煙方式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設備
試驗于2013—2015年在豐都縣高家鎮(zhèn)、太平壩鄉(xiāng)、雙路鎮(zhèn)等植煙鄉(xiāng)鎮(zhèn)進行。供試烤煙品種為云煙87,選擇建造的氣流下降式密集烤房(2.7 m×8.0 m×3棚)進行試驗。供試無縫懸掛煙夾由巫山數源科技產品開發(fā)有限公司提供。
1.2 試驗設計
1.2.1 不同針長無縫懸掛煙夾對烤煙裝煙量和烘烤質量的影響。設置14、16、18、20 cm 4種針長,每處理3桿,隨機設計,均放于中層,共計12桿。測定在不同針長條件下無縫懸掛煙夾的裝煙量和烘烤質量。
1.2.2 不同針數無縫懸掛煙夾對烤煙裝煙量和烘烤質量的影響。設置上排13、19顆針,下排均為7顆針以及下排7、8、9、10、11、12、13、14顆針,上排均為13顆針的無縫懸掛煙夾共10個處理,每處理3桿均放于中層,共計30桿,隨機排列。
1.2.3 無縫懸掛煙夾不同插針位置對烤煙質量的影響。設置8、9、10、11、12、13 cm等6個不同插針位置,每處理3桿,放于烤煙中層,共計18桿,隨機排列。
1.3 數據分析
試驗過程中觀測并記錄2種裝煙方式煙葉的經濟性狀、外觀質量、化學成分以及感官質量,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9.0進行數據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針長對烤煙裝煙情況的影響
由表1可知,單桿葉片數、單桿鮮煙重量、單炕鮮煙重量、烤后單桿重量、單炕干重、裝煙密度隨著針長的增加而逐漸增加,而裝煙上炕勞動強度隨著針長的增加而增強。其中,針長20 cm的單桿葉片數、單桿鮮煙重量、單炕鮮煙重量、烤后單桿重量、單炕干重、裝煙密度分別比針長14 cm增加了33%、43%、43%、48%、48%、43%??傮w而言,針長20 cm處理裝煙量最大,同時裝煙上炕強度適中,優(yōu)于其他處理。
由表2可知,整體來看,針長20 cm的無縫懸掛煙夾的上中等煙比例、均價、單炕產值均高于其他處理,分別比14 cm高12.08%、12.47%、66.67%;但針長20 cm的鮮干比比14 cm針長降低了3.4%。
2.2 不同針數對烤煙裝煙情況的影響
由表3可知,不同上排針數處理對煙葉烘烤質量不存在顯著影響,且均不存在掉煙現(xiàn)象,而13-7處理在無縫懸掛煙夾的制作成本上低于19-7處理,雖然13-7的葉柄彎曲度較大,但不影響煙葉的外觀質量,所以上排針數設置為13顆比較合適。
由表4可知,當上排針數為13顆時,下排針數從7~14顆均不存在掉煙現(xiàn)象,葉柄彎曲度都比較適中,且各個處理間煙葉烘烤質量不存在顯著差異。從成本上講,下排針設置為7顆是最佳規(guī)格。
2.3 不同插針位置對烤煙質量的影響
由表5可知,隨著插針位置的增加,葉柄彎曲程度、葉柄彎曲比例、糟煙率逐步減小,而烤透率隨著插針位置的增加而增加。對于中部葉而言,插針13 cm比插針8 cm的葉柄彎曲比例和糟煙率分別減少了64.33個百分點和13.00個百分點,葉柄插針位置為距離葉柄13 cm最為合理。
3 結論與討論
無縫懸掛煙夾是項目組研發(fā)的一種新型煙夾,在2013—2015年期間重慶豐都、涪陵、石柱等區(qū)縣開展的試驗結果表明,每炕烘烤用工比常規(guī)掛竿省6.25 個,裝煙容量比掛竿提高了40%,單位干煙用煤和用電分別比掛竿減少了0.05 kg/kg和0.023元/kg,烤后煙葉外觀質量得到改善,特別是上部葉烘烤質量明顯提高[10]。
本試驗進一步對無縫懸掛煙夾在針長、針數、裝煙量和插針位置等技術指標進行了優(yōu)化,結果表明:①不同針長無縫懸掛煙夾相比,針長20 cm的單炕裝煙量為4 864.00 kg,裝煙密度為75.06 kg/m2,烤后單炕干煙重量590.40 kg,烤后上中等煙比例、均價、單炕產值分別為66.43%、14.34元/kg、8 467.20元,總體上裝煙強度適中,優(yōu)于其他處理。②不同針數的無縫懸掛煙夾相比,針對上下排鋼針數量設計的上排13、19顆針,下排均為7顆針以及下排針7~14顆針、上排針13顆針的無縫懸掛煙夾共8種處理的結果表明,上述各種處理均不存在掉煙的現(xiàn)象,且各個處理的煙葉烤后質量差異不顯著。從成本控制的角度上講,上排13顆針、下排7顆針(13-7)的規(guī)格既能滿足烘烤產品要求,又能降低成本,是最佳的選擇。③不同插針位置進行對比,隨著插針位置的增加,葉柄彎曲程度隨之減小,葉片通風條件逐步改善,而烤透率隨之增加。插針13 cm的葉柄彎曲程度、葉柄彎曲比例、糟煙率最小,烤透率最高。
4 參考文獻
[1] 宮長榮,潘建斌,宋朝鵬.我國煙葉烘烤設備的演變與研究進展[J].煙草科技,2005(11):34-36.
[2] 鐵 燕,和智君,羅會龍.煙葉烘烤密集烤房應用現(xiàn)狀及展望[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13):260-262.
[3] 宋朝鵬,陳江華,許自成,等.我國烤房的建設現(xiàn)狀與發(fā)展方向[J].中國煙草學報, 2009,15(3):83-86.
[4] 王衛(wèi)峰,陳江華,宋朝鵬,等.密集烤房的研究進展[J].中國煙草科學,2005,(3):12-14.
[5] 楊彥明.密集烤房不同裝煙方式烘烤環(huán)境響應及實效性分析[D].鄭州:河南農業(yè)大學,2014.
[6] 浦秀平,徐世峰,任杰.不同裝煙方式對密集烘烤效率及煙葉質量的影響[J].中國煙草科學,2013,34(4):98-102.
[7] 王能如,余金恒,羅榮欣,等.籠式煙夾密集烘烤裝煙密度對烤煙質量的影響[J].西南農業(yè)學報,2013,26(6):2532-2537.
[8] 代先強,徐宸.一種煙葉分離式穿針裝煙懸掛裝置:中國,201310-377090.1[P].2014-02-05.
[9] 代先強,趙龍杰,胡麗濤,等.烤煙一體化分離無縫懸掛式散葉烘烤技術[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3,30(12):41-43.
[10] 吳小平.無縫煙夾不同針尖處理對烤后煙葉孔徑的影響[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5(7):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