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璟
【中圖分類號】R2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3--02
慢性腎炎是由多種不同病因、不同病理類型組成的一組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臨床特點為病程長、發(fā)展緩慢,表現為水腫、蛋白尿、鏡下血尿,可伴高血壓、氮質血癥,及進行性加重的腎功能損害,慢性腎炎可因病損的性質不同,病程經過有顯著差異,我科運用銀翹散加減治療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患者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2010年10月~2017年1月期間在本院門診及住院治療的40例慢性腎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情況等一般情況方面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1]參照《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分型與診斷及治療標準專題座談會記要》中的診斷標準。中醫(yī)辨證外感風熱證,表現為:咽干、咽痛,口干喜飲,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等。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低鹽、低脂、調節(jié)血壓等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應用銀翹散加減,如下:金銀花10g、連翹10g、竹葉10g、蘆根10g、牛蒡子10g、荊芥10g、丹皮10g、生地10g、小薊10g、瞿麥10g,隨癥加減,上述藥物每日一劑,隨癥加減,水煎服,分早晚2次口服,連續(xù)治療1月。
1.4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文獻《中藥新藥治療慢性腎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的療效判定標準[2]。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7.0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有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后,治療組10例顯效,有效7例,總有效率達到85%,對照組有7例顯效,有效人數為6例,總有效率為65%,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
3.討論
祖國醫(yī)學認為慢性腎炎屬于“水腫”范疇,病因主要為風邪襲表、稟賦不足、久病勞倦等。其病位在腎、肺、脾,關鍵在腎,肺失通調,脾失轉輸,腎失開合,三焦氣化不利進而出現水腫、血尿等一系列臨床表現。如拖延失治,導致正氣大虧,肺、脾、腎三臟功能嚴重受損,病變后期可發(fā)展為關格。[3]銀翹散一方最早出白《溫病條辨》,用于治療溫病初期,具有辛涼解表、清熱解毒之功效。本文運用銀翹散加減治療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患者,方中金銀花、連翹有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的作用,又具有芳香避穢的功效;竹葉、蘆根具有清熱除煩生津功效;牛蒡子可以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且可解毒利咽;荊芥有發(fā)散解表之功效;瞿麥具有清熱利尿的作用;生地、小薊涼血止血;諸藥合用,具有疏散風熱、宣
肺行水的作用。現代研究表明,慢性腎炎既對免疫介導的損傷高度敏感,同時又存在免疫缺陷和免疫失調,使免疫功能處于紊亂狀態(tài),易反復發(fā)作細菌、病毒感染,導致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銀翹散方對病毒或細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具有改善癥狀,縮短療程,以至徹底治愈的作用。綜上所述,本文運用銀翹散加減治療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患者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專業(yè)委員會.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分型與診斷及治療標準專題座談會記要[S].中華內科雜志,1993,32(2):131-134.
[2]鄭筱萸主編.中藥新藥治療慢性腎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62.
[3]清.吳鞠通.溫病條辨[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