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艷艷 張永良
【中圖分類號】R68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3-0-01
目前,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已呈世界性分布,嚴重影響了人類的健康,是人類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發(fā)生的重要病因[1]。我國丙型肝炎約占輸血后肝炎的60%~80%,丙型肝炎的感染率僅次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自然轉(zhuǎn)陰率低,治療效果差,病程遷延,且與肝硬化、肝癌顯著相關[2]。因此,早期的檢測及診斷治療對預防和控制丙型肝炎的傳播尤為重要。目前,丙肝的實驗室診斷主要有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ELASA法)、膠體金免疫層析法(金標法)和逆轉(zhuǎn)錄聚合酶鏈反應法(RT-PCR法),其中,前兩者用于檢測丙肝病毒抗體,后者用于檢測丙肝病毒RNA。本文旨在分析這三種檢測方法在臨床應用中對丙型肝炎的診斷價值。
1.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對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12月11日來我院就診的38017名住院及門診患者血清采用ELASA法或金標法進行丙肝抗體篩查試驗,陽性373例,其中,男212例,女161例,平均年齡43.9歲。之后對陽性標本分別用三種方法進行復查。
1.2 試劑方法:①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ELASA法):采用北京萬泰生物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丙型肝炎病毒抗體診斷試劑盒;②膠體金免疫層析法(金標法):采用英科新創(chuàng)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③逆轉(zhuǎn)錄聚合酶鏈反應法(RT-PCR法):采用中山達安基因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丙型肝炎病毒RNA診斷試劑盒,所用基因擴增儀為ABI7500。各項操作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
2.結果
利用ELASA法或金標法進行丙肝抗體初篩試驗,共復查373例樣本,其中,142例ELASA法、金標法和RT-PCR法三者均陽性,即該類人群處于丙肝病毒復制期,傳染性強;100例ELASA法和金標法陽性但RT-PCR法陰性,此系各種原因?qū)е碌谋尾《綬NA缺失所致(詳見討論);131例金標法陽性但ELASA法和RT-PCR法陰性,此類標本系金標檢測法敏感性高而特異性偏低所致,即所謂假陽性結果。
3.討論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種持續(xù)性的終生感染,主要通過輸血傳播,目前尚無有效疫苗進行預防。診斷丙型肝炎主要從兩個方面去考量:首先要檢測抗HCV抗體和丙肝病毒核糖核酸等丙肝相關標志物是否為陽性,還要做超聲檢測及肝臟功能生化檢測等檢查,完成上述兩個方面即可診斷丙肝[3-5]。實驗室及時準確的檢測結果對丙肝的臨床診療尤為重要。
目前,丙肝抗體檢測已成為一個非常有效而普遍的實驗室檢測方法,尤其ELISA法檢測丙肝抗體診斷試劑盒發(fā)展己較為成熟,大大縮短了血清學窗
口期,檢測成本低廉,具有較高的靈敏度,臨床應用廣泛,已成為臨床上首選的丙肝抗體篩查試驗方法。但是由于丙肝感染者血中的丙肝病毒濃度低,抗體反應弱而晚,血清抗HCV抗體在感染后平均18周才陽轉(zhuǎn),故急性肝炎患者抗HCV抗體陰性并不能完全排除丙肝病毒感染,而慢性肝炎患者抗HCV抗體可持續(xù)多年。用常規(guī)試劑盒檢出的抗HCV抗體并非保護性抗體,它的檢出只說明血液有傳染性。抗病毒治療后,抗HCV抗體一般不會在短期內(nèi)轉(zhuǎn)陰。
金標法檢測丙肝抗體操作方法較簡單、快速,適合單個檢測,但試劑成本較高,可用于急診檢測或快速篩查,也可用作為ELISA法陽性標本的校核試驗以排除試驗中人為因素造成的假陽性,該法敏感性高而特異性低,容易出現(xiàn)假陽性結果,如本文所指,131例假陽性標本出現(xiàn),因此金標法可疑陽性的結果必須要用ELISA法進行復查。
HCVRNA檢測對實驗室條件的要求較高,一般可在病毒感染后數(shù)日便可檢出,特異性很高,但是并不可以完全替代ELISA法,有報道顯示僅有55%的抗HCV抗體陽性者能夠檢出HCVRNA[6]。其可能的原因有:①HCV有可能發(fā)生自發(fā)性丟失;②HCV基因多樣性或HCV基因突變性等降低了RT-PCR方法的敏感性;③因操作復雜、儀器昂貴,對實驗條件和技術人員素質(zhì)要求較高,由于操作不當造成污染或RNA酶的降解都會影響實驗結果;④在血清抗體陽轉(zhuǎn)以后,血清中的病毒載量可能降至極低水平,使HCVRNA的結果呈陰性[7]。本資料顯示,242例ELASA法和金標法陽性樣本中HCVRNA陽性標本只有142例,占58.7%,不排除有上述各原因存在。血清中HCVRNA的檢出,表明血液中存在丙肝病毒,是具備傳染性的直接證據(jù)。RT-PCR法常用于評價抗病毒藥物的療效及研究HCVRNA復制水平與肝臟病變的關系,HCVRNA含量可作為監(jiān)測肝內(nèi)HCVRNA復制程度的一個指標。抗病毒治療后如HCVRNA轉(zhuǎn)陰,則是治療有效的根據(jù)。
綜上所述,丙型肝炎常用的三種檢測方法各有利弊,聯(lián)合檢測有利于提高丙肝的陽性檢出率,并且能夠降低ELASA法和金標法的假陽性率。對于急診的病人或者需要快速篩查的病人可先用金標法進行抗體篩查,陽性者用ELASA法進行確認,之后再用RT-PCR法進行HCVRNA定量檢測。對臨床住院及門診病人應首選ELASA法對丙肝抗體進行初篩,并對陽性標本應用膠體金法進行驗證試驗,兩種方法均陽性則用RT-PCR法進行HCVRNA定量檢測加以確認。對于確認患丙型肝炎的病人應定時檢測HCVRNA進行抗病毒療效監(jiān)測,以協(xié)助臨床對丙肝病毒感染者的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參考文獻
[1]TamimH,Irani-HaKimeN,AounJP,etal.SeroprevalenceofhepatitisC.Virus(HCV)in-fectionamongblooddonors:ahospital-basedstudy[J].TransfusApheresisSci,2001,24(1):29-35.
[2]FABRIZIF,MARTINP,DIXITV.AutomatedRIBAHCVstripimmunoblotassay:anoveltoolforthediagnosisofheap-titisCvirusinfectioninhemodialysispatients[J].AmJNephrol,2001,21(2):104-111.
[3]楊榮昌.丙型肝炎病毒抗體兩種檢測方法的比較[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7(3):263-264.
[4]彭劫.慢性丙型肝炎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研究雜志,2008,37(3):5-7.
[5]楊大利,孟祥偉.丙肝病毒基因分型方法學研究進展[J].吉林醫(yī)學,2006,27(3):227-229.
[6]LEONARDB,SEEF,王麗紅.丙型肝炎自然史的確定為何如此困難[J].國外醫(y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2002,25(3):278-279.
[7] 季陽,莊文,楊翠,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獻血者10年追蹤觀察[J].中國輸血雜志,2004,17(6):39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