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上幼兒園小班,每天下午回家都快樂地給我們講述幼兒園的生活,表演學到的故事、兒歌、歌曲。但當我說:“你表演得真好,真能干,你幫媽媽把小椅子拿過來好嗎?”這時候,她停頓了一下,有板有眼地說:“老師說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蔽乙粫r無語,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
獨立做事是寶寶的內在需求
每個寶寶都有獨立意識,從內心深處,他們很愿意自我服務。這一方面源于教育的影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方面也是人的天性。在做事中證明自己的能力,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特別是當他可以做爸爸媽媽做的事情時,寶寶是最興奮的。比如:第一次刷牙,第一次摘菜,寶寶都會興奮無比。
一些在成人眼里瑣碎而麻煩的家務勞動,在寶寶眼里卻是一件新鮮有趣的游戲,一件富有挑戰(zhàn)的任務,他們會樂此不疲地反復做。
理解寶寶“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
寶寶的思維是直來直去的,在他們眼里除了“對”就是“不對”,除了“好人”就是“壞人”,他們是典型二分法。他們很難理解,在一種情形下對的事情在另外一種情形下可能不對,一個人身上有好的一面也會有壞的一面。加上2到4歲的寶寶正處于“固執(zhí)”的敏感期,他們會機械地執(zhí)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一規(guī)則。他們不能明白幫助年長的人是尊長的表現,不明白當別人有困難、能力不濟的情況下,代替別人完成是“助人”美德的表現,與老師要求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不矛盾。這些道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自然會明白?,F在既無需解釋也解釋不清。
強化寶寶的正面觀點
作為成人,我們要理解支持寶寶,做寶寶的好榜樣,既然要求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也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個時候,與其提出一個與寶寶認識相反的命題“但是媽媽讓你做的時候,你可以幫媽媽做”造成寶寶的認識混亂,倒不如自己去搬椅子并且繼續(xù)強化寶寶的觀點“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說的對,媽媽也自己做”。
慢慢引導寶寶幫助他人
生活中,我們可以引導寶寶去關心應該幫助的人:奶奶年齡大了腿腳不方便,幫奶奶拿把椅子捶捶背吧;小妹妹個子矮,夠不到衣服柜子,你幫幫她吧。慢慢地,寶寶會靈活地把握“助人”與“要求別人獨立”之間的界限。